人民英雄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跡感想初中(通用3篇)
人民英雄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跡感想初中 篇1
今天看了張院士主講的戰疫第一課,感受頗深。這次的新冠病毒來勢洶洶,短短幾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個中國,其嚴重性比起非典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盡管其疫情讓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國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了,現在的中國人不愿再看到無辜的人死去了。經歷了十七年前那場沉重的災難,每個中國人都蛻變成了一位勇士。疫情當前,無論是什么人,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國家領事,都在為人民出力。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包括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內的多方面顯著優勢,能夠在急難險重關頭高速高效運轉
在這次疫情當中,中藥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降低了病情的轉化,能幫助病人恢復。效果明顯,有利于鑒定中醫藥文化自信。中醫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有必要及時有效運用中醫藥治療確診與疑似病例,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疫病的優勢作用。
苦難只會鑄就輝煌,風雨只會造就彩虹!這場斗爭必定贏,因為我們不再像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時那么弱小,那么無力,人民強大了,國家也強大了!今天,我們不想再重演十七年前的悲劇,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地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想拯救更多的人!我堅信,我們定會戰勝疾病,戰勝一切!
楊攀
人民英雄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跡感想初中 篇2
“大疫當前,醫生就是戰士,就要往前沖”
“是武漢人民和支援武漢的全國醫務工作者們,眾志成城,共同奮斗,才取得了目前抗疫的成果。作為醫生,大疫當前,我們就是戰士,就要往前沖,這是盡我們的本職工作。”在火車站,張伯禮院士深情地說,“讓我們感動的是,武漢老百姓非常給力,全國志愿者奉獻的精神也令人感動,他們自己開車,自己加油,一直堅持了幾個月。眾多志愿者為保證戰疫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武漢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例。這也反映我們中國人,在疫情面前,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取得這次勝利!
張伯禮院士多次謙遜地說:“我們作為醫務人員就應該做這些事。我是一名中醫,此次新冠肺炎主要損害免疫功能,中醫治療正好能很好地提高免疫功能,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作為一名醫生,我就是干了該干的事,說了該說的話,很普通很平常,受到大家這么熱烈的歡迎,我覺得受之有愧。”
回首兩個多月的戰“疫”經歷,張伯禮院士感慨良多,F場一位書法家把張伯禮院士作的詩《歸辭》寫成書法:“山河春滿盡滌殤,家國歡聚已無恙。兩月敢忘江城苦,十萬白甲鏖戰茫。黃鶴一眺三鎮秀,龜蛇兩岸千里黃。降魔迎來通衢日,班師辭去今歸鄉。”
這首詩是張伯禮院士在4月8日武漢解封時有感而發,在詩中,他祝愿偉大祖國山河無恙、春滿華夏,英雄的武漢人民云開月明、平安康寧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人民英雄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跡感想初中 篇3
“我的最大心愿是培養出一批超越我的學生”
張伯禮在中醫藥人才培養上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知識、能力、素質并重,以拓展學生創新發展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捐出“何梁何利獎”、“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百篇優博指導教師獎”40多萬元獎金,設立“勇搏”基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他一直堅持在教學一線指導研究生、親自給本科生授課。他常說:“一流的醫生,應該坐下來會看病,站起來能演講,閉上眼會思考,進了實驗室能科研!彼詡魃斫、桃李芬芳,培養出站博士后、博士、碩士140多名。他指導的3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其中一篇論文出自他的一名殘疾學生。
為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他提出“政治思想過硬、學會中醫思維、臨床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目標。倡導問疑精神和專業實踐,創建了“基于案例的討論式教學-自主式學習聯動”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從他的身上,學生們體會到了他對中醫藥事業的無比熱愛,也從中學到了他為事業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有一次,他買進一臺利用全血檢測血小板聚集性的儀器。在摸索實驗條件、建立基礎數據線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新鮮血液進行反復測試,為此張伯禮連續8次抽取自己的靜脈血。他說:“只要實驗能取得進展,抽點兒血不算什么!”
多年來,張伯禮高度重視中醫藥教育質量,致力于創建中醫藥高等教育規范。20__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在6所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了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和中醫學專業的認證工作,對規范中醫辦學、保證教育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20__年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中醫師前)教育標準(草案)》,提交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討論,20__年獲審議通過,并向全世界發布,有力推動了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和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