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佳人觀后心得總結(精選4篇)
亂世佳人觀后心得總結 篇1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讓人回味無窮。看完一遍之后還想看,更想買原著看一遍。
這部電影的演員的精湛演技真的讓人佩服到五體投地,個性是女主費雯·麗演的郝思嘉,將郝思嘉個性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美國南北戰爭前,思嘉只是個任性調皮不懂世事的富家姑娘。她愛上有妻男生阿希禮,她無視蘭妮,多次向阿希禮表達自己對他的愛慕之意。但他卻悠游寡斷不直接告訴思嘉,他愛的是蘭妮,并不愛思嘉。但是思嘉,貓一樣的女生,擁有著迷人的外貌,沒有哪個男生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上。因此也不能說阿希禮完全不愛思嘉。我個人真的不喜愛阿希禮,既然有妻之人,就應果斷拒絕別的女生,不好再給人留有期望。再說說他的妻子,玫蘭妮。她有文化有智慧有修養,堅信丈夫,是這部電影中最善良最仁慈的人,這么一個近乎完美的女子。當別人在辱罵思嘉時,她都會站在思嘉一邊為她辯解。思嘉從厭惡她漸漸被她的善良仁慈所感動,而且不厭惡她,為她的死悲傷痛哭。
思嘉經過戰爭后,她徹底把過去任性不懂事的自己拋棄掉了。她變得堅強,為了生存她甚至不擇手段,搶了自己親妹妹的未婚夫。她發生貧困是那么的猙獰恐怖,戰爭是那么的殘酷冷漠。她變得貪婪,虛榮,自私,我覺得這都是情有可原的,環境能夠改變一個人。但是她的剛強堅韌是無人能比的。她失去父母,溫飽都成為問題,她為蘭妮接生,養起一頭家,用盡一切辦法使大家不至于無家可歸不至于餓死在街頭。她甚至賣了自己,最后她成功經營了木場工廠,成為商業界女強人。她的勇氣堅強,白手起家值得我們為之敬仰,向她學習。
說到思嘉的感情,那真的是太虐了。結婚3次,最后都沒有好結果。第一次為了氣阿希禮沖動不加思考的一次婚姻,戰爭使年輕的思嘉成為了寡婦。第二次,她為了保住塔拉莊園,為了不挨餓,為了生存,不惜搶了妹妹的未婚夫,賣了自己,最后她第二個丈夫也死了。第三次婚姻是與白瑞德。這一次婚姻是彼此的真愛。在思嘉認為自己一向喜愛阿希禮的過程中,瑞德一向都幫忙思嘉渡過一個個困難,同時他也和思嘉一樣,會自私,貪婪。他瀟灑倜儻,自信過人,堅信付出必須有回報。他對思嘉的用情無不使人感到落淚,包括我在內。但在思嘉一次次傷害下,在瘋狂嫉妒思嘉愛著阿希禮下,在他們女兒邦妮死后,在蘭妮死后,他對一切都灰心失望之極,最終他選取離開。愚蠢的思嘉在蘭妮死后才覺悟,發覺自己真正愛的人是瑞德,可惜一切都太晚了。但堅強剛毅的思嘉怎樣會放下他,她覺得回到自己的莊園想辦法讓他回心轉意。
亂世佳人觀后心得總結 篇2
亂世佳人是由美國小說<<飄>>改編的電影,而且在1940年一舉拿下美國享譽電影界地奧斯卡獎。它講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貴族的情況。而電影中,有那么幾句話和幾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電影由一場燒烤宴會引出,從三姐妹誰能去參加宴會到郝思嘉戀上阿希禮再到思嘉被拒絕,整個過程引發了我對愛情的`看法。思嘉對阿希禮算得上是一見鐘情,而不幸的是,他愛上的卻是自己的表妹,他對她只有好感,稱不上是那種可以陪伴一輩子的情感,而思嘉又認為她愛的人就一定要娶她,她相信一見鐘情也能走一輩子,所以當阿希禮宣布與表妹訂婚時,她給了他一個巴掌,氣沖沖的想挽回這自己心中的"男人"。而現在對于還 處于青春期的我們,談及愛情這個敏感詞語總是遮遮掩掩,但在實際中,我們的愛情觀也在慢慢"成長",即將成年的我們,現在是花一般美好的年紀,談愛情是未來終究會遇到的人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我一直不相信一見鐘情,那些都只是膚淺的,外貌和氣質只是蒙騙過關的基礎,哪個人不是私底下一面和陌生人面前的你一面截然不同的?看了那么多愛情片,終究覺得日久生情更靠譜,因為你了解過,接近過這個人,而你會做出自己愛情觀里的判斷,再去考慮是否能保護好這段感情。在愛情里,我深信感覺的重要性,或許這個時候女性的第六感發揮了重要作用,都說女性的第六感很準,大概說的就是這樣吧。反正我認為,愛情里沒有膚淺的感情。
電影里還 有一句話,"不要浪費光陰,生命即是由時間構成。"是的,人生就是由時間構成的。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到老去死去,你人生的載體就是分分秒秒,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過得精彩,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追憶,那就應該抓住時間的腳步,跟隨時間的影子,不斷往自己的人生中添加有意義的內容。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在浪費時間,這就是他們口中的無聊,他們把這些時間用一個無聊概括了,沒有想過在這些時間里用看書或者其他的方式度過,最令人有罪惡感的就是睡覺了。所以我很喜歡初三那種充實又忙碌的生活,雖然很累,但是自己心里有底,不會對不起自己,什么都不做。常常在周末回家時,作業在學校完成了,拿回來的書到上學了還 未翻開,那些時間被懶惰征服了,我也經常告訴自己要珍惜時間,可是我就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我也不知道要怎樣才能改過這個壞習慣。
亂世佳人給我的是這些感觸,又一次被時間教育!
亂世佳人觀后心得總結 篇3
有這樣一部小說叫做《飄》,讀過的人都感動不已。有這樣一部電影叫做《亂世佳人》,看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如此動蕩的年代,卻孕育了一場偉大的愛情,而這場愛情之所以偉大,只因為它誕生在戰爭年代。
《亂世佳人》,如此為這部好萊塢大片命名,亂世,一個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背景的電影,佳人,一位高傲、美麗的千金小姐為主人公,象征即使擁有幸福,最后所有的一切也只能隨著南方塔拉莊園美夢的結束而終結,曠世的愛情也終于破滅,此情只可成追憶。
在我第一次觸碰到由《飄》改編的《亂世佳人》時,便被那凄美的愛情深深吸引。故事是這樣的:郝思嘉是塔拉莊園的千金小姐她愛上了另一莊園主的兒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卻選擇了郝思嘉的表妹——溫柔善良的韓媚蘭為終身伴侶。郝思嘉出于妒恨,搶先嫁給了韓媚蘭的弟弟查爾斯。不久,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婦,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利。在一次聚會上,郝思嘉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識。由于一心只想著追求艾希利,所以她拒絕了白瑞德的追求。戰火將至使亞特蘭大危在旦夕。郝思嘉在白瑞德的幫助下,駕駛著馬車在遍地大火的城中飛馳,奇跡般地逃出了火海。不久,戰爭結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來的統治者要莊園主繳納重稅,郝思嘉在絕望中去亞特蘭大城找白瑞德借錢,但得知他已被關進監獄。歸來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發戶弗蘭克,為了要重振破產的家業,她騙取弗蘭克和自己結了婚。思嘉在弗蘭克經營的木材廠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來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時,白瑞德因用錢賄賂而恢復了自由。兩人偶然碰面,再次展開愛恨交織的關系……該片以戰亂紛爭的亂世為影片中主人公郝思嘉的愛情糾葛和人生遭遇為主線宏大壯麗的背景,它既是一部人類美好的愛情絕唱,又是一部反映當時政治、經濟、道德等諸多方面的歷史畫卷。
這部影片把美國人奮斗于逆境,追求個人獨立、尊嚴、愛情,永遠樂觀進取的民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郝思嘉,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歷經情場失意,內亂戰火,家園重建,愛女夭折,丈夫出走等等一連串巨大的困難和挫折,但是她很少膽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動權奪回到自己手中。"After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畢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便是她樂觀自強人生的最好表白。這是郝思嘉留給人一句令人回味的話,這句話就總結了她對生活對愛情的態度了,是的一切都會過去,我們相信她一定能重新屬于自己的真愛。
幾年前,在央視六套的“佳片有約”中,我只是把《亂世佳人》當作一部佳片來觀看,具體“佳”在哪?我也說不出什么所以然來,只是欣賞作者帶給我的復雜而又華麗的故事情節,感受著女主角帶給我們的愛情故事。轉眼幾年過去,有了一定的閱歷,再回頭來看這部影片,審視的角度寬泛了許多。“佳”的地方數不勝數,政治上、情感上、精神上、生活態度上……它蘊涵了很多東西的,愛情故事是吸引人的,對愛情也有一些啟迪,更深層的還有一些精神的、人類的斗爭的,同時背景還衍射出整部美國變革時期的歷史變革時期人們的思想波動和演變,同時還描述了戰爭對人類造成的災難,損失,反戰追求和平等等。再次觀看完這部影片,有兩點對我影響最大,它讓我看到了許多生活的影子,感受到了復雜社會的余溫。
首先,什么是生活的影子?After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這句話帶給了我們生活的希望,能讓我們對未來有憧憬。現在大多年輕人對生活的定義,除了“郁悶、無聊、得過且過”,似乎沒有更新鮮的詞匯了。是的,現在年輕人的壓力是很大,考學、工作、維系家庭等等等等,我們對生活的憧憬漸漸淡忘了,似乎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人生本來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雖然有壓力,雖然有不如意,但還是需要“從絕望中尋找希望”,用平常心去面對遇到的一切,學業、愛情、事業,我們是應該去爭取做到最好,今天努力過就足夠了,今天經歷過就勝利了,畢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今天怎樣并不重要,就算失敗了,受傷了,又有什么?我們都是年輕的一代,新的希望需要我們這一代來創造,心態的平和對于當今的年輕人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社會的余溫究竟指什么呢?社會本應該很溫暖,給我們安全感,但是現實并不是這樣的,競爭、欺騙、淘汰……讓我們感受不到真正的安全和應有的溫暖。但是只要心中有愛,這份溫存依舊存在。影片中,社會是很混亂,到處充滿著陰險和爭斗,但是女主人公郝思嘉將“愛”永存心間,對愛人執著的愛,對情敵無奈的愛,對家人眷戀的愛,對家庭負責的愛……雖然有很多愛都是出于無奈,但是她還是堅持自己善良與真實,勇敢的愛了下去,這種精神是需要我們學習的。于丹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要外化而不內化。”社會不可能是永遠公平的,也不可能永遠合你的意,但是你要在這個環境生存,必須要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因此要學會“外化”;但是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做人的準則,什么心態是正確的,什么心態是錯誤的,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自己心里的尺子都會去衡量。有的時候可能是出于無奈,或是為了順應社會,你不得已只能選擇這樣做,但是心里應該會能辨別出是非正誤。社會并不完美,只有讓自己的心靈完美,才能感受出社會的余溫。
以上便是影片對我影響最深的兩個方面,也許不夠專業,也許不夠全面,也許不夠細致,但是是它給我心靈上的最真實的觸碰。永遠記得那句話:After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我們要學會怎樣去生活,怎樣去面對遭遇的一切。世事變化,唯心永恒。
亂世佳人觀后心得總結 篇4
“像古希臘藝術,勻稱和諧……”
這本書的魅力之一是人物形象描寫得十分細致,讓讀者很容易被一個個角色所折服。本書有兩個主角,一個是斯嘉麗。奧哈拉,漂亮活潑,敢愛敢恨,那么倔強又那么可愛。他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女人,面對戰爭的打擊毫不退縮。但是除了瑞特,誰也不了解她,不了解她所承受的痛苦給她那孩子般的心靈投下怎樣的陰影,但是她也不了解別人,甚至自己。瑞特就是另一個主角,他和斯嘉麗有些地方很像。他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他的自尊心使他不愿承認自己對斯嘉麗的愛。可憐的瑞特,他只得把他所有的、無法表達的愛都傾注在那個像斯嘉麗一般的小女兒身上,后來孩子去世了,他覺得全完了,他愛的太累了。于是斯嘉麗再也找不回原來的那個他,那個幽默,看待一切都淡然,愛嘲諷人,震驚亞特蘭大,她愛著卻又一直忽略的那個瑞特!結尾留給人無限遐想,斯嘉麗回到了塔拉莊園,那個無論有什么困難都是她的避風港的地方,我相信,斯嘉麗。奧哈拉,在經歷了這么多磨難后,會擊敗挫折,留住屬于她那顆心的愛。
這本書的`價值在于它的時代背景和人物代表。每一個人的個性、態度將戰爭時期美國南方人民的生活、信仰、戰爭帶來的苦難都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本書就像150年前的一幅歷史畫卷。不知不覺將我們帶入其中,它的魅力讓我陶醉,讓我嘆服。
《亂世佳人》如題,亂世中的佳人。它圍繞著這位“佳人”,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舊時代的更迭。一切關于舊時代,都會隨風飄去,就像“眾神的沒落”,唯有歷史上演的一幕,通過哲理文字的表達,永遠不會失去那份淡雅古典、勻稱和諧的古希臘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