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觀后感_觀看《后浪》有感(通用4篇)
《后浪》觀后感_觀看《后浪》有感 篇1
三分鐘的一個短視頻,前面一分鐘的時候呢?我認為他純粹是在扯淡。我想年輕人的腦這么好洗嗎?
但是到了一分鐘以后的那幾分鐘的片段里面是真的把我給看“哭”了。
我先說一說,它之前那一分鐘吧,何冰老師說羨慕我們,而我心里想著你羨慕個“屁”啊,要我是你這個年齡。有錢、有名、有利,那我也羨慕你們啊。我羨慕的是你們嗎?我饞的是你們的身子,我饞的是你們的年輕啊,我要在年輕的時候,有錢、有名、有利,那我的愿望肯定就是長生不老,青春永駐。
而且你像到了我們這個年齡以后。兩個人贍養(yǎng)的父母是四個,然后下面的話呢?如果你生了一胎或者二胎,那就是兩個或者一個子女的贍養(yǎng)義務,這個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他在一分鐘之后,然后說了一句:羨慕我們是因為我們有著選擇的權利,然后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熱愛來選擇自己的生活。
這個就真的是說到我心坎兒里了,包括就是我聽到最后我真的是雞皮疙瘩起了一身,甚至有種想“哭”的沖動啊。
《后浪》觀后感_觀看《后浪》有感 篇2
B站借勢推出了一個名為《奔涌吧,后浪》的視頻,由著名演員何冰擔綱演講人,不得不說何冰的表演聲情并茂,極其的煽情,然而空洞乏味的內(nèi)容,絲毫打動不了生理年齡中年,心理年齡青年的我,甚至讓我心生反感。
我已年過半百,按視頻演講中的分類,必然會歸屬于前浪,而我這個前浪,卻經(jīng)常跟后浪們一起浪,因為性格的關系,大伙還浪得非常和諧,所以對于我這個前浪來說,還是相對比較了解一些后浪的心聲的,感覺對《奔涌吧,后浪》還是有一定的發(fā)言權的。
視頻中前浪一上來就是一句,“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像我一樣看著你們,滿懷羨慕”。這句話措辭很奇怪,為什么要“像你一樣看”呢?每個人的視點不是都不一樣嗎?你可以羨慕,難道別人就不能擔憂?憑什么?你真以為如今的年輕人都喜歡吹捧,不渴望建議?事實上,我身邊的小年輕,會經(jīng)常找我提建議,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我也能感受得到,他們中很多人的不安和迷茫,他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表現(xiàn)更多的是“我要怎么做”,而不是“我已經(jīng)足夠好”,而我這個前浪,在這些后浪的面前,最滿懷羨慕的,也只是他們的年輕!
接下來前浪又說了,“幾千年累積的財富,知識見識智慧藝術,如今的后浪們可以盡情享用隨意喜歡”,于是“后浪們就擁有了,前浪們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這哪跟哪啊?如果知識見識智慧藝術,都不能隨意選擇盡情享用,那如今算哪個世紀?既然都說是財富了,那為何不把社會資源也拿出來,讓后浪們一起共享?如果這種享用知識見識智慧藝術的權利,都是前浪夢寐以求的,這前浪的追求是不是忒低了些?前浪是不是想說:“俺們還是后浪的時候,還不如你們這些后浪呢,知足吧后浪,能不爭就別爭了”?
接下來,前浪的一番語重心長,就更讓同屬前浪的我,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你們有幸遇見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更有幸遇見你們,我看著你們滿懷敬意”,究竟是創(chuàng)造一個時代更偉大,還是發(fā)展一個現(xiàn)有的時代更偉大?這份敬意是前浪給后浪的,還是給自己的?不帶這么夸自個的,好嗎?更何況這份敬意,還只是源于“傳統(tǒng)變現(xiàn)代,經(jīng)典變流行,學術變大眾,民族變世界”,這完全跟“五四”精神不搭嘎,倒是跟“五一”弘揚敬業(yè)愛崗很能掛上鉤,要不合并在一起得了?反正一個偉大的時代,也不需要抗爭,是吧?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nèi)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贊美和鼓勵”,個人感覺這段才是這篇演講,最最精髓之所在,也是最最矛盾之所在。演講非常巧妙的,用習慣嘲諷和否定來替換批評,把批評的聲音,描述成了一種惡意的行為,然而前浪還是忍受不了,對贊美和鼓勵的渴望。而且無論前浪如何致敬后浪的自信,也掩蓋不了他不自信的事實,一個把發(fā)出嘲諷和否定(批評)聲視為小人的人,談什么自信?庸庸碌碌的我,都不怕別人嘲諷否定,英明神武如你,何懼有之?難道沒有了別人的贊美和鼓勵,你就自信不起來了?批評不自由,贊美有何意義?一代偉人魯迅先生,不就是一個習慣嘲諷與否定的先哲嗎?他老人家是小人抑或君子,不需解釋吧?
《后浪》觀后感_觀看《后浪》有感 篇3
五四青年節(jié),嗶哩嗶哩網(wǎng)站發(fā)布了自己的宣傳片《后浪》,已經(jīng)在朋友圈刷屏,在看到的第一時間我也選擇了轉(zhuǎn)發(fā)。的確,我也是當代青年,每個奮斗的年輕人,看到了社會對我們認可,對我們鼓勵的聲音,自然會流露出被肯定的喜悅,尤其是在被批判了這么多年的情況下。
視頻里每一次反駁老觀念,每一次情緒遞進,每一次渲染青春,每一次支持肯定新人,都無時無刻不在點燃青年人的激情。
打住打住打住,看完了之后,是不是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再然后呢?看看B站還有沒有更多對青年人的認可?最后沉迷于花式雞血中耗盡精力嗎?亦或者放下豪言壯語,騎上電動車,瘋狂的送外賣?在辦公室的格子間里絞盡腦汁的做PPT,無償996并且感恩時代?付出超過當初談好的價格的努力,去追尋一個漲幅比我工資飛得快得多的房價!我們更多的,是這個社會上的普通人,甚至可能還不如父母一輩的優(yōu)秀。
感謝每一位底層奮斗的年輕人們,社會價值的產(chǎn)生都是由你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財富卻歸屬于你的老板,所以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讓你奮斗的思想萌芽,你信了,那你就是長勢良好翠綠翠綠的韭菜。
既然視頻里說了,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那我們完全應該為自己發(fā)聲!我們不需要“被”認同,我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認同。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fā)表出來。——魯迅
沒有人是我們的對立面,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堅持自己,不論外界怎么變化,我都希望青年可以堅持自己,而不是被資本牽著鼻子走,迷失自我。
我們青年,想要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
我們青年,想要可以看見的奮斗目標。
我們青年,想要不被指引的自由選擇。
我們青年,想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我認同。
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雞肉,而不是濃濃的雞湯。社會在進步,熵值在增加,我們是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我們要為自己負責,為人生喝彩,為青春奮斗,希望當代青年也可以擁有自己的聲音,迸發(fā)出思想的光芒!
《后浪》觀后感_觀看《后浪》有感 篇4
看之前就沒帶著閱讀雞湯的的心思,也沒帶批判的想法,于是觀閱之后的感受就很純粹:這是對年輕群體的肯定和鼓勵,但也就僅限于此,可能并無也不需要更深刻的解讀。就像bilibili官方回應:只是新聞聯(lián)播前的一段廣告投放。
看網(wǎng)絡上對這個短視頻的熱議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這段廣告本是和年輕人的對話,但是網(wǎng)絡上部分年輕人貌似對此并沒有強烈的共鳴。
當代社會給年輕人太多的現(xiàn)實壓力,壓力之下,所謂的理想,興趣,前途統(tǒng)統(tǒng)成為虛幻的泡影,一切讓位于現(xiàn)實。
精神的純粹在于,它獨立于現(xiàn)實,高于現(xiàn)實。“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對于“后浪”來說,它本就不在于闡述大部分年輕人的現(xiàn)實狀況,而是抽象了一部分年輕人人生觀世界觀的“情懷”,說是雞湯也不為過。
于是乎,當情懷與現(xiàn)實碰撞以后,便有了無感和共鳴爭執(zhí)。當我們超脫現(xiàn)實用一種超現(xiàn)實的眼光去看,這就是一個勵志短片——長江后浪推前浪,無論現(xiàn)實中的年輕人有多少壓力,多少勵志,何老師所描述的應該都是所有年輕人精神深處的一種理想,至少是曾經(jīng)的所想的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