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統“三個至上”學習心得
二、切實用“三個至上”指導思想貫穿和指導司法實踐人民法院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審判工作中堅持踐行和體現“三個至上”,必須以統籌的視角,兼顧的方法,正確處理好一些重大關系問題。
一是正確處理好獨立審判與服務大局的關系。依法公正獨立審判是我國的憲法原則之一,是審判規律的必然要求,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而服務大局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大政治責任。人民法院不是為了審判而審判,而是通過審判工作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全局,最終服務于人民。獨立審判與服務大局二者之間具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基層法院在審判實踐中,既要克服“就案辦案”、“教條執法”傾向,也要防止以服務大局為名,該作為的不作為。要緊緊圍繞保障和服務轄區經濟、政治、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立足于審判工作職能,依法公正獨立審判,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二是正確處理好公正與效率的關系。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共同的追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新形勢下廣大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的殷切期待。效率是實現法律公正的重要條件,脫離開了審判效率,審判公正就不存在。現代法治所追求的基本價值就是二者之間的均衡。在審判工作中,我們要把公正與效率作為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題,努力追求公正與效率的最佳結合。一方面要防止把二者割裂或對立起來,以司法公正為借口,久拖不決,久執無果,最終損害公正。另一方面要反對以提高辦案效率為借口,忽視審判質量。要針對基層法院實際,多實行庭前調解、執行和解,堅持巡回辦案,就地化解糾紛,方便群眾訴訟。進一步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又好又快地依法審判好案件。
三是正確處理好嚴格執法與保障民生的關系。堅持“憲法法律至上”,要求我們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堅持“人民利益至上”要求我們要服務民生、保障民權。在新形勢下,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保障民生。要通過司法手段保護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正當權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在司法實踐中強化民生理念,轉變審判作風,克服“衙門”作風,著力提高四種能力。一是認識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自覺把審判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謀劃和思考,以能否促進社會的整體和諧來檢驗案件辦理的社會效果,以能否實現案結事了來判斷案件辦理的法律效果,真正實現公正高效和諧司法。二是認識和把握社會矛盾的能力。要準確理解和把握當事人的訴求,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妥善處理問題。三是提高認識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努力做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案制宜。四是提高準確理解和把握法律精髓的能力,做到善于把法律精神適用到具體的案件審判中。
四是正確把握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審判活動只有始終追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才能真正體現“三個至上”。在具體司法活動中,我們既不能離開法律將社會效果庸俗化,以犧牲合法性為代價去追求所謂的社會效果,也不能脫離國家政策、社會情勢和民間情理,單純的就案辦案、機械執法,單純強調法律效果。這就要求我們的法官,要善于總結司法實踐經驗,要善于發現和分析新問題,要善于抓住糾紛特點,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高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統籌兼顧兩個效果的統一,用法律的手段妥善處理好重大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