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弟子規(guī)心得(精選5篇)
教師學習弟子規(guī)心得 篇1
初次接觸《第子規(guī)》,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jīng)》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后,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jīng)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guī)”是什么意思?就是規(guī)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guī)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lǐng)。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xiàn)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長輩先嘗。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zhuǎn)。父親老家在農(nóng)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nèi)缃駥Ω改付己苄㈨槪帜咳靖改傅难孕校瑢⒆觼碚f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jīng)》、《道德經(jīng)》,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規(guī)》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tǒng)一,語調(diào)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guī)》后才發(fā)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__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從本學期伊始在學生和教師中,掀起學習《弟子規(guī)》的熱潮。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做法和體會。
一、對《弟子規(guī)》的認識。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jù)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jīng)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guī)》,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guī)》一書內(nèi)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yǎng)、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ji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zhì)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yè)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現(xiàn)象。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規(guī)》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nèi)绾涡㈨樃改浮⒂褠坌值?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yè)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guī)范。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xiàn)象,進而訓導我們?nèi)绾勿B(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xiàn)象,而這些習慣和現(xiàn)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做法。
①以自己先學,帶學生跟著學,不懂的字句問語文老師或上網(wǎng)查資料,課間或班會課與學生交流討論,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對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沒做到或沒意識到,現(xiàn)在怎樣做等,對照《弟子規(guī)》一書,哪些沒做到位,或還需改進的學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
②學懂了要求會背誦,可以在跑操時一邊跑一背,既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跑出節(jié)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幾點感受。
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①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么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guān)系,其實做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心靈凈化了。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③覺悟增強了。學校發(fā)起《弟子規(guī)》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每同學的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素質(zhì)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充分保證執(zhí)行能力,為創(chuàng)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教師學習弟子規(guī)心得 篇2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yǎng)。弟子規(guī)是一部流行已久的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名著。它倍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nèi)涵廣博精深,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最近,我們介休二中全體教師拜讀了祖先的杰作《弟子規(guī)》,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nèi)容,是融合古代圣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guī)》即據(jù)此編寫,先后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guān)愛兄弟、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chǔ)規(guī)范。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
細細品味后茅塞頓開,平時里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圣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xiàn)。《弟子規(guī)》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yǎng)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yǎng)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guī)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現(xiàn)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shè)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guān)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現(xiàn)在獨生子女,經(jīng)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與父母爭執(zhí),父母的心里應該多難過呀。讀完弟子規(guī)后我們要使他們明白了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guī)》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yǎng)自己成人的父母。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再就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lǐng)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jīng)常犯的,這樣的學習效率通常不高,在讀過了《弟子規(guī)》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學習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guī)》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nèi)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guī)》,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何樂而不為?這些總的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的。機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識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們沒有血肉,沒有靈魂,因為他們無法做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我們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機器人呢?還是要教育一群人?
現(xiàn)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里關(guān)系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后的結(jié)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教師學習弟子規(guī)心得 篇3
本學期開學初,縣教育局要求全縣師生共同學習《弟子規(guī)》,我在指導同學們朗讀、背誦的過程中,自己也努力學習,感到收獲很大,體會到教育局開展這次學習活動意義重大,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呼喚道德的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反復誦讀那質(zhì)樸的古訓,不禁使人心胸豁然開朗,在潛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自己與圣賢的距離。
在系統(tǒng)的看了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后,我對其深遠意義有了新的認識,深深認識到《弟子規(guī)》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nèi)粘I钪凶詈玫睦蠋煟嬖V我們許多道理,帶領(lǐng)我們領(lǐng)略人生的真諦,規(guī)范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guī)》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致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guī)》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yǎng)。
學習《弟子規(guī)》使我最難忘的句子是“凡是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它傳遞了孔子的“泛愛眾”,朗朗上口,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藍天之下,大地之上,對所有的人都應該愛,所有的人也都需要愛。在表達上“凡是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比“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還有氣度,令人感到胸襟博大,時至今日它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作家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zhì)和美好道德的核心。人只有懂得愛,懂得感激,懂得體貼,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謙讓,世界上才不會有空虛和孤獨。愛在哪里?愛在一個淡淡的微笑里;愛在一個已經(jīng)被家人傳遞了許多次的蘋果里;愛在一床暖暖的被子里、愛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說父母的愛比山高,似海深。在親情的世界里,雨滴會變成咖啡,種子會開出玫瑰,清泉會釀成美酒,眼淚會閃出微笑。
《弟子規(guī)》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nèi)绾巫鋈耍绾稳蕫鄞耍绾握_處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會時刻照耀著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沖向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lǐng)。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還要好好努力。去年我的爸爸患直腸癌,需要我的幫助和照顧,我卻借口工作忙,單位不準假。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不應該。父母對我那么好,我有什么理由讓他們在需要我的時候使他們失望呢?我也生過病,他們是那樣的細心照料,無微不至,而我呢?既缺乏細心,又缺乏耐心。學習《弟子規(guī)》,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guī)》是一本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以學規(guī)、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知識的教育范本。其通俗易懂“便于誦讀講解而皆切于實際”,不論從工作到生活,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個字,就把人類社會所提倡的、反對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內(nèi)涵豐富。《弟子規(guī)》本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記《弟子規(guī)》,并用它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到敦倫盡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言行的人,絕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兒女、好夫婦、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朋友、好領(lǐng)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圣賢之人。
《弟子規(guī)》本身就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道德品質(zhì)的規(guī)范;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guī)范。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提高家庭生活質(zhì)量,改善工作、生活環(huán)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gòu)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我學習《弟子規(guī)》深刻領(lǐng)悟到以下四點: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3、為人要謙虛;4、要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guī)》教人向善,培養(yǎng)增長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并從《弟子規(guī)》學到做人的智慧。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圣賢的教誨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愿與大家共勉,在教書育人這個事業(yè)中,嚴格要求自己,懷著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為教育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學習弟子規(guī)心得 篇4
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學《弟子規(guī)》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guī)》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弟子規(guī)》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xiàn)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讓父母為我們而感到自豪,做到這些也算是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nèi)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zhì),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讓自己有改過的機會。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guī)》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比如我上學期間學習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參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開始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幾年,一直都不怎么開心,在這個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為什么別人比自己過的好,感覺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沒有努力奮斗過覺得活著很累。
現(xiàn)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把自己對工作的熱情獻給我熱愛的工作事業(yè),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教師學習弟子規(guī)心得 篇5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認為,就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誠信是金。書中講到:“父子關(guān)系、君臣關(guān)系、夫婦關(guān)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當中。再來,兄弟亦復如是,你愈照顧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朋友,朋友是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這都是要透過長期的相處,所謂日久見人心,才能真正贏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以一顆誠摯的心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對人對事都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這也是自古以來做人的基本準則。
作為教師,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處的很融洽。我覺得想和孩子處理好這一關(guān)系,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間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友誼就要學會尊重你的朋友,否則,你將失去他。對孩子也一樣。他也許還小,也許不懂事,但是他絕對懂得尊重。作為朋友你必須要講誠信,當你學會信守承諾時,你便獲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時也獲得了孩子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無條件的。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子,他說:“只關(guān)心種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子喂麻雀。”他還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地進行心靈的接觸。”這席話讓我們懂了老師和孩子之間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靈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諧、輕松、愉快的師生關(guān)系;有助于老師和孩子之間產(chǎn)生情感共鳴;使孩子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種活動,只有在互相信賴講究誠信的基礎(chǔ)上才能進行。
總之,學習《弟子規(guī)》就是規(guī)范人的行為,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guī)范。它對一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以及智力的開發(fā)有著關(guān)鍵的作用,尤其對小朋友來說,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規(guī)范,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本難得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