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思維導圖學習心得體會 篇1
萬象待新。過去的一年,于我而言是極其重要而難忘的。無論是考研、畢業、暑假打工還是升學讀研,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許多事情都將成為我的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其中,作為兩門自選的選修課之一,思維導圖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也為我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提供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的概念是由東尼博贊提出的,對于思維導圖的研究和應用,我們中國還比較滯后,相對于新加坡等早已將思維導圖列為必修課的國家,我們還有差距。山大作為全國高校首家開設思維導圖的學校,也在思維導圖的應用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我很榮幸作為全國首家首期思維導圖課程的一員,學習并運用思維導圖以訓練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
周六周日兩天的課上學習,讓我收獲很多。特別是王志佳老師春風化雨、循循善誘的授課方法和輕松活潑、師生探討的講課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思維導圖的學習和訓練有了一些認識。課上,王老師結合自身學習應用思維導圖的經歷并結合身邊一些運用思維導圖的成功人士的例子,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思維導圖作為思維邏輯的工具,在訓練提升思維記憶、助力我們成功成才方面所起的不可或缺的運用。兩天的課上學習結束,我們便開始了21天的日常訓練提升。在21天里,通過對思維導圖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我發現了繪圖過程中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比如:邏輯關系不清晰、繪圖方法不符合要求等。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思維導圖的學習和訓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上課的時候,總覺得老師講的很簡單,思維導圖很簡單。不曾想,自己親自上手畫,竟然遇到許多之前從未想到過的問題。也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開始認識到思維導圖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而是一門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訓練才能對自身有裨益的學問。
雖然思維導圖課的學習已經結束了,但是思維導圖的學習才剛剛開始。作為一項幫助思維和記憶的工具,只學習不運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因此,我將繼續加強對思維導圖的學習和運用,以期最終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助力自身成功成才!
思維導圖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惑:
1、在效率和時間上:
2、在協作和研究上:
在主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個小組只有個別學生在參與,而其他學生都是觀看的份,無法真正的參與進來,小組缺乏合作性。面對一個主題,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由于沒有規劃好,經常無法達到教學任務,這樣的結果是不僅無法提高教學技能,更加不要說培養其他的能力了。
雖然主題研究性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分組合作、協作學習的能力,可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難度,比如:遇事一窩蜂,個人為主,缺乏團隊意識;活動沒有組織和策略,得不到實質的提高等等。如何讓主題研究性學習不流于形式,成為真正的研究學習,這時讓我想到了思維導圖,它能夠很好的對我們的信息進行高度的組織,能夠讓我們的活動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進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邏輯的思維習慣,能夠讓學生條理清晰的解決問題。
1、通過思維導圖,理清思路
面對一個問題,如果只是口頭的回答,沒有進行及時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師總結的很好,那么學生的印象還是模糊的沒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利用思維導圖,可以發散我們的思維,讓我們的大腦行動起來,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全體小組成員都參與進來,然后在思維導圖中進行增增減減,不斷的討論,不斷的進行修改,來進行學習,一張思維導圖制作完成了,那么一個學習也算告一個段落了,心得體會《思維導圖的運用心得體會》。
2、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創作
1)增減隨意,快樂的創作
研究性學習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和創作,進而制作出一個作品。而大多數學生在計劃安排環節總是無法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資料,制作出怎樣的作品?經常對小組作品進行再創作,可是由于種種原因,總是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下面這樣幾種情況:
(1)查找資料與制作不同步,等資料查找好再進行創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查找的資料不夠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2)由于一節課時間的有限性,等資料查找好,再到第二節課進行創作時發現自己查找的資料已經完全陌生,重新瀏覽自己查找到的資料,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4)由于小組成員的意見不統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創意,于是要重新進行創作,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思維導圖的特點可以排除這些障礙,可以讓創作變得更加的方便而快捷,小組中的同學可以邊討論邊對作品進行隨意的增增減減,可以讓小組創作的思維導圖跟著小組的討論、小組的思路進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2)有組織、有計劃的協作
思維導圖的引入可以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有計劃、有條理的進行學習,讓混亂的信息在思維導圖這種形式下有意識的構建。
這些思維導圖就像一張張旅游地圖,學生就像是一個個小導游,清晰明了的思維導圖讓學生的思路清晰,具有條理性。
3、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匯報
一張好的思維導圖可以抵得上上千個字的文字描述,可以從人感受到視覺的直觀性、信息的條理性和思維的層次性特點。制作思維導圖的軟件很多,即使沒有電腦,也可以通過在一張紙上進行創作,面對這么多可以使用的思維導圖工具,這個制作思維導圖的軟件,除了它可以方便快捷的制作思維導圖外,還有一個很可喜的功能是可以進行思維導圖的播放,就像播放ppt一樣。在最后一個環節,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這個特點,進行小組匯報,把收獲和心得體會通過演示的方式與大家進行交流。
思維導圖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朋友推薦的一套書,按他介紹的順序看了第一本《思維導圖》。開始以為我會很短時間搞定它,沒想到邊看邊實踐,用了我兩個禮拜,算是80%掌握,當然我已經把這本書歸為以后要反覆看的書列。
簡單感受就是,盡最大能力去開發我們的大腦,不要讓我們大腦沉睡,書說我們其實一直只用了大腦的皮層就渡過了這個人生,聽起來相當可憐,因為常常我們會覺得腦汁都耗盡了,怎么才用了這么點呢,還是一輩子。
原來是我們有很多未開發的潛能,回想起來,也有道理,試想小時候是否我們的思維會更敏捷些呢?然后在這樣那樣的環境,教育,工作等等因素下,總有一種想開發但使不出來的感覺。通俗點就是便秘的feel。
于是我開始一邊讀一邊試著跟著書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當然,并不是可怕的全部重來,只是更新,因為其實每個人我們在這么多年的閱歷里,或多或少都有從其他,自己總結出一個思路,而在這本書里是有碰撞的,看到碰撞時,我還會偷偷樂著得瑟,相信其他讀者也是如此,沒想到自己的那套竟然也是屬于有名有姓的系統規劃呢。只是我們知道的只是只字片語,不成系統。感謝這本書,可以讓我更完善我的一個思考過程,更規律,更效率。
書中主要是提倡人們想事情有個中心骨,然后由這個中心骨散開很多經脈,通俗點有點像樹狀圖,只是樹狀是由根部向上延伸,而這里強調的是一個中心,不是一個方向,是四面八方。朋友們,可以試著去劃一張圖,中心是自己最最想的那件事,然后就多方面去延伸它,各種各樣,變態,神經都可以,只要你敢想,這樣,會有一種絲絲思路源源不絕涌入的感覺,厲害的人會嫌棄紙太小,最牛的一個人將飛機設計的思路畫了足足25英尺的紙上,試想我們的思維有多神,有時候我懷疑每個人的大腦就是一個宇宙,無法探索夠清底。你可以一直挖掘,挖掘,然后一直發現深不可測。
而且很有趣的是,這樣的思維并不分年紀大小,并不像我們平時抱怨的那樣說“哎呀,我老了,腦子不靈光了”等等,其實我們一樣可以飛速靈活的轉動我們的大腦就想小時候一樣,簡單例子就是老頑童,或者總是被我們拿出來宣傳的某些名人們,總有那么一段是寫他們年紀大后還是一樣厲害什么什么的。那時我們是否以羨慕的態度去讀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
推薦大家有空看看這本書,其實我在這本書過程有點枯燥,一是懷疑是否有用;二是畢竟我是在更新,很多實踐不上手,感覺自己很笨,其實這些都是正常(書在每個實踐后都會說不用擔心什么的,是不是很nice的作者呢)。但多試著畫了幾次后,就發現,確實記憶上會更效率點。
現在的我正在積極的去適應這樣的思維,很享受,在未完全修成正果之時,推薦給你們,希望大家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