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榜樣的力量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習榜樣的力量個人心得體會 篇1
昨日,我市組織黨員干部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榜樣》專題節目。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機關事務局等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在各單位集中收看了專題節目。
該節目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題,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邀請部分今年受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到場,通過典型訪談、老黨員講述、先進事跡再現等形式,生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和風采。我省受到中央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羅官章退休后帶領老家村民致富的先進事跡也在節目中播出。
“看了榜樣的事跡,我備受感動、深受鼓舞。雖然他們面臨的環境不同、從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扎實的工作作風、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這是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品質。我要向榜樣看齊,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給身邊的人做好榜樣。”市財政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王成進看完專題節目后說。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財政干部,我要向榜樣學習,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履職到位、服務到位、擔當到位、創新到位、安全到位,為十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市財政局經建科科長王志峰表示。
市農業局植保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李敏說:“看了專題節目,我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作為一名農業技術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我省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羅官章看齊,扎根基層,真心實意為農民辦實事,引領農民增收致富,服務我市‘三農’工作。”
學習榜樣的力量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曾幾何時“朝九晚五”成了對黨員干部工作的形容詞,“舒適”“安逸”的工作環境使得“萬人過獨木橋”的招考場景屢見不鮮。面對外界不解,個中滋味唯有干部自己清楚。如今,隨著《榜樣4》熱播,一顆顆閃耀“明星”成了廣大黨員干部代言人,他們在平凡崗位書寫“朝九晚五”之外的動人詩篇。
在“朝九晚五”之外是“披星戴月”的艱辛。“我是黨員干部,哪兒需要我就到哪兒去”。戰場建功的英雄張富清沒有選擇更有前途的城里工作,而是一頭扎進當時艱苦偏遠的來鳳縣。迎著微微晨曦在懸崖峭壁開山鑿路,披著日月星辰為老百姓照看口糧,從糧食局到三胡區、卯洞公社再到外貿局、建設銀行,張富清總是不分晝夜工作,他的“朝九晚五”之外是對黨赤誠之心、對群眾真摯關懷。“俯首甘為孺子牛”,默默奉獻的張富清正是廣大黨員干部的縮影,他們扎根基層、奮戰一線,白天走村入戶、夜晚商討對策,“朝九晚五”之外是為群眾所需而奔波、是為國家事業而奮斗,他們的故事是“披星戴月”的艱辛,更是為民謀福的“初心”。
在“朝九晚五”之外是“歲月如歌”的堅守。“村民需要我,我還不能走”。身患頸動脈瘤的“扶貧硬漢”隋耀達有著“磐石般”的堅韌,他將四年光陰毫無保留獻給所駐的共村。樹致富典型、找脫貧路子、做扶貧先鋒,軍人出生的隋耀達本著“一股子”韌勁兒,硬是讓貧困的共村“換了新顏”,他立誓決勝脫貧后繼續留任,將自己更多年華奉獻基層,他的“朝九晚五”之外是對村民的牽掛、對扶貧事業的執著。“愚公移山寧不智”,隋耀達的堅韌同時也鼓舞著全國20多萬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正是這些新時代“愚公”,我們才能更加堅定地走上小康之路,他們“朝九晚五”之外是與親人離別、是與村民“血濃于水”,他們訴說“歲月如歌”的堅守,也詮釋身為干部的偉大使命。
在“朝九晚五”之外是“舍身為民”的大愛。“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來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一句“回來”讓碩士畢業的她投身家鄉扶貧事業,一句“回來”讓她在暴雨時不顧個人安危驅車返村。她是那個“走出去”并“回來”的人,面對交流障礙、村民質疑,她肯學、肯干,細心繪制的扶貧路線圖布滿她的腳印。“我是我們村扶貧攻堅的第一負責人,我還不夠勇敢”,她在脫貧日記這樣寫道,如今看來她才是真正勇敢的人,她便是“扶貧之花”黃文秀,一個為扶貧事業奉獻年輕生命的斗士,她的“朝九晚五”之外是對黨恩的回報、對家鄉的回哺。“斯人已逝,大愛長存”,黃文秀用生命兌現與村民的承諾。同樣,因抗擊臺風將生命永遠定格在33歲的李夏,他和黃文秀一樣,把人生“盛夏”獻給腳下熱土,他們“朝九晚五”之外是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們奏響“舍身為民”大愛贊歌,也宣誓“以身許黨”無怨無悔。
榜樣是黑暗中的星辰、是巖石上的青松、是沙漠里的清泉,他們向世人展現黨員干部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他們更向世人吶喊身為黨員干部的無上光榮。
學習榜樣的力量個人心得體會 篇3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10月26日晚8點黃金檔,《榜樣》如期而至。《榜樣》是個普通的節目,普通到很有可能因為好友小聚、陪親人聊天而忘記它;《榜樣》又是個特殊的節目,特殊在它的主題,特殊在它的主角,特殊在它想表達的內涵。
《榜樣》的主題借鑒__在紀念共產黨成立95周年重要講話的核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選取了11名優秀共產黨員為代表,向我們講述了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們都是平凡的黨員,平凡到節目之前我們甚至都完全不認識他們,但他們卻又是實實在在的不平凡,因為他們用平方的經歷書寫著信念、奉獻、堅守、責任、作為、擔當、作為和創新,讓平凡也能唱出動人的歌謠、繪出宏偉的畫卷。《榜樣》讓我們見識到黨員應有的樣子,意識到前行的道路還很長,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
榜樣讓我們筑牢終身的信仰
19次入黨申請,7年的等待——吳孟超,一位有著傳奇入黨經歷的人民醫學家。
36年的堅守,36年的付出——支月英,一位來自大山深處的人民教師。
是什么樣的精神支撐、什么樣的力量澆筑,讓一個人為了加入共產黨整整堅守了7年,讓一位女性為山村講臺培養了兩代人。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讓黨員的靈魂有了歸宿,讓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更加堅定。
共產黨就是我們的信仰,從我們入黨宣誓那天起,我們的生命就被賦予新的內涵。我們不僅僅是一個鮮活的人,更是一個有著政治生命的人。堅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始終指引著我們成為群眾最堅實的后盾,讓我們為老百姓代言,傳遞人民的聲音、凝聚人民的力量。
信仰是共產黨的立黨之基,力量之源。信仰體現在紅軍長征的堅忍不拔,體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創先爭優。當前,有少數黨員同志信仰不堅定,意志力不強,很容易被世事的浮華、利益的飄渺所吸引,數典忘祖、崇洋媚外,忘記黨員身份、無視群眾疾苦,盲目貪腐,一錯再錯而不自知。堅定信仰,就有力量,讓道路更明確、思想更端正,永懷赤子之心,堅信黨的路線、綱領不動搖,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裝思想意識,凝聚成強大的信仰之力,推動黨和國家的建設不斷前進。
榜樣讓我們專注腳下的道路
15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20余項國家專利——李萬君,一個普通的電焊工用焊槍詮釋著“工匠精神”。
100多試驗次,3大本觀察記錄——羅官章,一個引領村民致富的老支書用堅守訴說著“壯志未酬誓不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專注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理想固然要有,但唯有專注事業、耐得住寂寞,才會在平凡普通的崗位上大有作為。
__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偉大的民族夢,需要每個人去貢獻力量,需要每一個黨員用畢生精力去為之奮斗。夢想很偉大,但道路非坦途,我們的前方的道路是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在摸索繼續前進、在實踐中尋求真理。
對未知的探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專注腳下的路,將自己的每一步走好,腳踏實地,才能給后面的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我國,各行各業都有那么一群人,勤勤懇懇數十年,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去鉆研一項看似很普通、很枯燥的事業,將看似簡單的事物做到精益求精,對工藝的精細程度有近乎偏執的要求,長期堅守,始終維持這種狀態,從不動搖。他們的貢獻就如小小的“螺絲釘”,看似微不足道,但就是這樣矜矜業業的一群人,共同捍衛了“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美名。
榜樣讓我們凝聚無悔的擔當
22篇論文、3部專著,26項發明專利授權——王恩東,一位在壟斷領域不斷為國家開疆僻壤的先驅者。
救過人、臥過底、斃過匪,20__年如一日——李貝,一位匡扶正義,奮戰在公安實戰第一線的巾幗英雄。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共產黨作為對未知的探索者、前行的引路者,就需要一往無前的氣魄直面各種困難、各種挑戰。
共產黨員的擔當來自于對百姓的關懷。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基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群眾的合理訴求能否得到滿足、群眾的有效建議能否得以落實等,都是衡量黨員同志能否心懷群眾、擔當作為的重要標志。只有加強與群眾的直面溝通,面對責任不逃避,面對難題不膽怯,解決實際問題,讓群眾少碰壁、少走彎路,才是對群眾負責任。
共產黨員的擔當體現在對黨的忠誠。少數黨員存在怕擔責任不作為、怕犯錯誤不敢為、能力不足不善為的錯誤思想,造成該做的事情不去做、該有的服務不提供、該學的業務不熟悉,這種現象都是對黨和國家的不忠誠。唯有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堅定自信地做好黨組織交辦的任務,不折不扣地實現好黨員自身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將其固化為習慣,才能做到對黨真正的忠誠。
恪守初心,不負使命。《榜樣》用其鮮活的故事向我們傳遞著信念、奉獻、堅守、責任、作為、擔當和創新,我們共產黨人要堅定信仰,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傳承和發揚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堅守平凡的崗位,努力學習、加強創新,以服務群眾和擔當作為為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