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習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心得體會 篇1
7月15日,我與同事們一起參加了由公司行政部組織的《有效商務溝通課程》培訓,在1個多小時的觀看培訓授課錄像里,加深了我對管理溝通的認識:
我覺得溝通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簡單的技巧,應該要時刻秉持“換位思考”的原則。溝通雙方的態度是會影響溝通的效果。在溝通中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尊重與你溝通的對方。同時也要學會去適應對方,了解對方在想什么。套用于我們的工作中,我們首先要尊重每一位用戶,尊重每一位同事,尊重我們的上司。在與用戶的溝通中,我們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是真誠的為他們服務。在與同事的溝通中,不管他們是否有你優秀,都不能有我能做好他們就一定要做好的想法,不能像要求自己一樣去要求別人。不要責怪,要多贊美,多鼓勵,在與上司的溝通中,要準確的理解上級傳達給我們的信息,畢竟所處的位置不一樣,所考慮的問題也不一樣,這就在很多時候造成了我們對信息的誤解,并將錯誤的信息一直傳遞下去。
我所理解的“換位思考”,是指在與人打交道,在管理過程中,雙方在發生矛盾時,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一個企業,對內,管理者應當站在員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外,企業應當站在用戶的角度,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
換位思考是以誠信為基礎、以溝通為橋梁,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我認為,“換位思考”在管理中至少應有以下作用:
“換位思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從上看需要正確的發展戰略,從下看需要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像企業的靈魂,要倡導積極正面,更要深入人心,應能夠引起員工以及社會各方的共鳴。換位思考就可以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實施愉快式管理,對建立以合作為前提、雙贏式的企業文化至關重要。
“換位思考”有利于進行有效的管理溝通,管理溝通既指組織信息的正常傳遞,又包括人員、群體之間的情感互動,前者以制度為基礎,后者以換位思考為前提。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每天所做的大部分決策事務,都是圍繞溝通進行的,需要與上級、下屬、部門間進行交流。正像一位管理大師所說:“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不可能有行之有效的領導!痹跍贤ㄖ型ㄟ^換位思考,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強信心,建立信任關系,因此,換位思考是管理溝通的潤滑劑。
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效果也不是馬上就能顯現,要經常性地溫故知新,利用多種形式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公司的發展的同時,自己得到不斷的提升。
學習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心得體會 篇2
聽了陳曉曉老師講的《新課程理念下有效地聽課與評課》后,不僅讓我更系統的了解了如何去聽課評課,更讓我以后的評課更有科學性規范性,與大家共同探討課堂教學,才會使自己的聽課評課的水平不斷提升,從而達到自己的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
一、我對新課程背景下怎樣聽課的認識
。ㄒ唬┞、記要分清主次。聽課應該以聽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聽和思考上。
。ǘ┯涗浺兄攸c。要詳略得當,對內容要選擇,文字要精煉。
一般要記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師的重點提問、學生的典型發言、師生的互動情況、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中的失誤等。根據聽課的類型,有些記錄應該全面一些,有些記錄則要突出某一個方面。
。ㄈ┮欢螘r間后,對聽課記錄要進行整理,并進行理性的思考分析,歸納、總結出一些共性的東西,以便學習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等。
二、我對新課程背景下怎樣評課的認識
。ㄒ唬┰u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正確。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評課首先要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理念,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情感傾向透露出來的或隱含著的價值取向。教師教學的目標不僅要指向知識與能力,還要指向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即新課標所要求的“三維目標”。
。ǘ┰u教師的教學設計有無突破和創新。評課就是要根據課堂教學的情況,從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教學目標的確定、問題的討論、教程的安排當中看出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突破常規,有所創新。
。ㄈ┰u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新課程標準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學習發生變化。因此,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看教師在課堂上是否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是否通過創設懸念情境,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通過認知沖突、問題意識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情感、態度獲得了新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這樣的評價才是抓住了課堂教學的根本。
學習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心得體會 篇3
今天聽了大連十一中副校長的講座——《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聽完很有啟發。
校長從課程的概念、分類、開發依據、實施范例……進行了很好的剖析。
校長認為學校一切都可以內化、開發為課程,課程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教材是資源,教學是實施教材的過程。認為辦學目標是構建校本課程的基礎。要開發適性課程,既以個性優勢,發掘學生潛能,又實現學生人性和諧健康。
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開發學科性校本課程,以提優補弱課程、多元拓展課程、方法指導課程實現尊重差異的學業指導。特別例舉了該校的分層教學,走班制定,很有研究價值。
校本課程的自主開發,要制定課程標準,一切以達成課程標準為依據。要圍繞發展、指導、學生發展指導予以開發。x校長例舉了該校校本課程做“理智的發展者”,通過生涯指導、生活指導、德育教育,讓學生過有規劃的人生,過有質量的生活,有豐盈的心靈予以開發。如模擬人才招聘會、模擬填報志愿、環?萍忌虡I挑戰賽等。做學生生活發展指導,實現自我悅納、健康和諧。正確處理好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檢驗評價方式多樣化,探索標準化學業評價方式,如生活達人大闖關。還有校園節日課程化,如英語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藝節、心理節等。
校長認為,還要開發隱性課程,如環境文化與精神文化。隱性課程往往是對學生心靈的影響與浸潤。
在課程開發中的教師做到:集體輪流主備、每人一個專題、走班上課、集體研討、網絡資源、較少較易處著手到逐漸擴大,從學校、學生特點及需要出發,不斷整合,重視學生的反饋、參與。
對于課程開發基本思路為:學生生源特點,學校辦學目標出發,設計發展思路,確定課程目標、方法、評價反饋方式,到開發校本課程,再到整合課程形成體系,開發隱性課程,形成校園文化特色。需要做到頂層設計帶教師主體,上下同心。
xx老師的講座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兼顧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有機結合,依托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課程標準,注重學生需求實際出發,促進學生理性發展,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很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心得體會 篇4
x年9月12日上午,聽了調樓中心學校陳曉曉老師的講座,她的講座很精彩,可見老師的專業素養很強,講座中談了怎樣有效地聽課與評課,讓我深有體會。以下幾點是我的體會。
一、怎樣去聽課?
1、教師聽課應該按三個步驟來進行。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聽課后要反思和整理。
2、對于教師的教,聽課時重點應該關注的是:新課如何導入,包括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預設了怎樣的教學情境,結合了哪些生活實際?采用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步驟?如:設計了怎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樣的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操練,使所學知識得以遷移鞏固;設計怎樣的問題或情境引導學生對新課內容和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等;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達到什么地步?
3、聽課者應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
聽課者要有“備”而聽、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是聽課者參與活動的組織、輔導、答疑和交流),并盡可能以學生的身份(模擬學生的思路、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得第一手的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堂課奠定基礎。
二、怎樣去評課?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分析教學目標。
2、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要看三維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析教師一節課,即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還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由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3、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看板書:設計科學合理;看教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愉快、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關注學生,師生情感交融?凑Z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床僮鳎嚎唇處熯\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4、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節課,即要分析教學過程,又要分析教學效果?凑n堂教學效果是評析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三維目標基本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學習當堂反饋,學生負擔合理。
總之,無論是教學研討,還是教學檢查,聽課、評課都含有豐富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一定能借助聽課這一平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業務水平,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
學習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心得體會 篇5
暑假期間,州溫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施雪云書記的《創新實驗、學校特色與課程建設》專題報告,為我們解讀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中的重點內容:進一步擴大普通高中學校的課程自主權,推動我省普通高中的多樣化、特色化建設;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選課自主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現全面且有個性地發展;更好地發揮教師課程開發和課程實施的主觀能動性,讓課程建設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實施,賦予了學校課程領導的權利和責任,也考驗了學校的課程開發和建設能力。學校課程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預先設定的課程內容,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但校本課程又是打造學校特色的重要抓手,沒有特色校本課程,就談不上特色學校。州溫市教育局十大工程提出:要建設特色品牌學校,深入推進特色項目建設,引導學校實施特色品牌發展計劃,使特色辦學項目成為學校常規課程和活動,并逐步建設提升為學校特色品牌和文化。同時提出要培育精品校本課程100項,優化課程結構,突出課程特色,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要?梢娚罨1菊n程建設,打造精品校本課程,完善課程結構,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學校發展的關鍵提升點。
我校從新課程實行之初就開設了校本課程,雖然這么多年都在堅持,但是除了《感受甌越文化》等個別課程成功編寫校本教材外,其他課程都還是停留在比較初級的層次。如何深化校本課程建設,打造精品校本課程,有幾點粗淺的認識一直在我頭腦中徘徊。
一、明確校本課程的定位
1、校本課程要服務于學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學生自愿參加的課程,學校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的實際安排課程,將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的文化底蘊加入到校本課程中來,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上海二期課改要求各學校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構建“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類功能性的課程結構,用靈活、有彈性、體現多元特點的課程設置,實現拓展性、研究性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整合與落實。在此精神指導下,上海許多學校對新型課程體系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嘗試和探索,形成了不少適合學生發展,體現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比如上海開元學校以“國學教育”為特色,構建了一個統領學校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開發了一套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完整的國學校本課程,依據不同年級學生認知和心理發展水平,制定年級教育分層目標,在基礎性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教育和引導學生進德修業,促進學生品行日臻完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學校同時在研究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中積極開發實施“國學”范疇的校本課程,如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國畫、書法、茶文化探究等,豐富了學校國學課程特色。我們可以借鑒開元學校的做法,圍繞我!吧逃碧厣訌妼π1菊n程的規劃和建設,要在拓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中整體構建、分步開發具有我校特點的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課程。校本課程與生命教育的有機融合,做到定時間、定人員、定內容,真正讓素質教育走進課堂。生命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拓展和提升,同時可以大大拓寬校本課程的選題范圍。在學校特色的基礎上融合、構建校本課程不僅是對校本課程的推動,更是對學校文化特色發展的積極促進。
2、校本課程要服務于學生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必須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學校每年要對學生需求進行問卷調查,確定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類別并及時進行調整,針對不同學生的校本課程設置要體現差異。自州溫市教育局“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建設活動以來,我校初中已經連續兩年招收了大批特長學生,今年高中又創辦了科學創新實驗班,針對初中特長學生和高中創新實驗班學生的校本課程應該和普通學生的校本課程有所區別。針對這些特長學生、特色班級的校本課程設置要綜合考慮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課程的選擇必須從本校實際出發,保證有一定的師資力量和硬件設備的支撐;二是要考慮課程培養目標的持續發展通道,確保有優秀的上一級學校招收相應特長的學生;三是要考慮與其他學校的錯位發展,以形成良性競爭。上海開元學校的管樂、游泳、擊劍特色校本課程,培養的對象主要是特長學生,學校選擇的項目比較特殊,競爭學校不多,而且學校十分注重與街道社區及區體育局合作,在物力、人力方面確保了課程的實施開展,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我校正在做的武術特色項目與開元中學的做法很相似,除了依靠學校自有師資之外,還聘請了州溫市少體校資深武術教練鄧曉峰教練為顧問,并定期借用少體校武術房開展專業訓練。我們希望通過師生堅持不懈的努力,武術能夠成為彰顯學校特色的一張金名片。
二、把握課程開發的原則
1、加大課程開發力度,提供豐富選擇機會
以被稱為世界上最好中學的芬蘭羅素高中為例,它的選修課課程項目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有一組調查數據顯示,羅素高中800學生,70名老師,學校開出的選修課程就達300種,光外語就有13種可供選擇。然而校長卻表示,學校課程的安排目標是800名學生有800種課程設計。為了開發更多的選修課程,羅素高中的一些做法力度非常大,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特色。如允許學生跨學校選修,花資金聘請校外專家,高校教師到學校教課,甚至為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學生到大學聽課拿學分……學校以開放、合作的辦學模式,有效緩解了學校局部課程資源不足,課程開發難度大的困難。由此可見,加強校際、包括與職高、高校,加強學校與社會團體之間的聯手合作,將是推動我們的課程改革的有益舉措。
當然,選修課的豐富多彩及深層次的改變,得益于國外學校高考壓力的消失。沒有了應試教育制約的豐富的課程背后,才是回歸教育原點的教育,而不是被考試和升學率異化了的教育。在目前的中國,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校本課程的開發還是有顧慮、有壓力,有難度的。我們的課程建設如何在學生個性、能力發展與應試之間尋求合理平衡,是中國當前教育改革的瓶頸。
2、課程內容注重實踐,有效提升學生能力
暑假里,讀過一本《外國著名學校的管理特色》,書中所介紹的28個學校中,許多都創造了教育史上的偉大奇跡,并享譽世界,如培養世界精英的“搖籃”——英國伊頓公學,享譽世界的“教育圣地”——前蘇聯帕夫雷什中學,聯合國的“模范學!薄聡惸戎袑W,美國最好的中學——斯蒂文森高中,德國最著名、最嚴格的學!聡_勒姆王宮中學,愛爾蘭最好的高中——利默里克特濤瑞中學,法國名校的“精英教育”——大路易高中……雖然各國的文化差異很大,各校的辦學基礎和生源質量、辦學目標都各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都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德國海倫娜中學的學生的實踐活動之一是把一個援助尼泊爾貧困山村的設想變成一項事業,甚至為此成立了一個完全由師生管理的貿易公司,使那個小山村獲得了可持續發展。德國薩勒姆王宮中學的學生上午學習知識,下午參加實踐活動,如消防、艾滋病義工、圖書館服務等,其中消防隊已經有60年的歷史。無論參加什么服務,都要經過嚴格訓練,比如消防員要經過4年專業訓練,具備相關急救知識,拿到資格證書之后才可以加入。愛爾蘭利默里克特濤瑞中學的木工工場擺滿了各年級學生做的木工家具,小到椅子柜子,大到整套的臥室家具,全是實木制造。工場里有整套的機器設備,做出來的產品非常專業。加拿大森山高中,從培養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做起,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家政課是必修課,學校有專門的廚房、縫紉機、木工車間,老師還會帶學生去幼兒園實踐如何做父母及照顧孩子等等。學生參加實踐類校本課程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還會促進獨立思考和團結合作的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責任心和樂觀向上的人格,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校本課程的開發賦予學校和教師探索與創造的空間,給予學生張揚個性、多元發展的舞臺,學校要不斷加強課程領導,完善課程結構,提質量、出精品,推動學校課程改革,形成學校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