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標下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體會
摘要:我國基礎教育的英語課程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我們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不斷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學生本身的作用具有關鍵性,任何別的因素(如教師與教材等)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關鍵詞:自主探究,分層教學,課堂效益
所謂自主學習,具體地說就是在學習前,學習者有著積極、明確的近期和長遠的學習目標,能自己制訂出學習規劃和詳細計劃。
要實現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有著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評價體制起著關鍵的作用。以考分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學英語的動機和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升學,評價體制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堅持既關注考試結果,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評價體制下,對于發揮學生這個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有著激勵作用,從而實現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
要實現英語的自主學習,教與學的環境不可忽視。試想,學生若整天忙于題海中,隔三差五要應付小考大考等終結性測驗,又怎能談得上“自主”二字呢?教師如果把精力都花在解題猜題等工作中,又怎能“冒險”去研究、試驗、改革教學內容和教法呢?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目的是想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發展情況,以幫助教師診斷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好地指導教學。因而教師就會對英語教學進行大膽的探索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
我校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強化教學管理,爭創教育教學質量的教改成果。我在校本研修期間利用新的教學理念結合我們學校進行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題研究。實踐報告證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容目標教學,濃度教學,成功教育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它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最優化的課堂教學。其實質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而制定、調整教學策略,全過程讓學生學,全過程讓學生讀,全過程讓學生思,全過程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探究,以學習求新知,化知識為能力,進而全面提高素質。
我在校本研修期間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題研究貫徹我的英語課堂,我發現它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取得的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取得的效果。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的教學模式。
由于我們很多的硬件設備是不完善的,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 “先學”就是教師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簡明揭示學習目標后,指導學生經過獨立自學發現疑難的問題。教師對學生講明自學要求,指導自學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自學情況,了解和梳理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后教”就是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疑難問題,讓學生教學生,所謂的“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及教師啟發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講解,創設民主、平等,競爭的氛圍,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目標進行教學;“當堂訓練”就是指當堂練習和當堂作業,學生練習后由教師點撥和糾正。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當堂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能力,舉一反三,基本實現課堂揭示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