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暑期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幼兒園暑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暑假期間,我認真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校級領導專題學習會,聽取了浙江省教育廳張緒培廳長作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專題輔導報告,使我對《教育發展綱要》產生的背景、工作方針、戰略目標、戰略主題有了初步的認識。站在新起點,承載新夢想,我認為,作為一園之長,要認真學習貫徹《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身先士卒,做到敬業愛崗、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志存高遠,引領廣大教職工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認真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在不斷的學習、反思、修煉、生成中,提升領導魅力,做一位理念創新、勤奮務實、開拓進取的園長。
貴在自覺:岳飛有句名言:“正己之后可以正物,自治之后可以治人。”園長是教職工的一面鏡子,是師幼學習的榜樣,其自身的言行對師幼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此,我要自覺地加強師德修養,以自身良好的精神風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效的處事魄力面對廣大教職工,使她們感受到來自領導的強大的人格力量的激勵和期待,從而發揮其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辦好人民滿意的優質幼兒園而盡心盡職。在日常管理中,要努力做到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廉潔奉公、任勞任怨,苦干實干加巧干,以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自勉,注重細節的打造,凡是要求教職工做到的,自己必須率先做到、做到位;凡是教職工不能做的,必須堅決杜絕,并敢于批評指正。
重在行動:園長的領導魅力是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修煉、生成和提升的,俗話說:“說一尺不行一寸”。不行動,不努力,提升領導魅力就成了一句空話。首先,要成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為指針,深入保教第一線,認真地上好課、帶好班,經常性地關注所在的責任區教職工的思想動態,傾聽她們對課程改革、保教工作、幼兒園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有的放矢地為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獻計獻策。
其次,要成為課程開發的領頭雁:在實施新課程、構建園本課程的過程中,要積極參與年級組、教研組的研討活動,引領教師統整各方資源,積極構建“綠色化、生態化、生活化”的園本課程,讓幼兒在體驗式、分享式、參與式、操作式等方式中,獲得生動活潑、健康全面的發展。再次,做教職工的服務者:樹立“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心系群眾,依靠群眾,以人為本,努力抓好分管工作,樹立憂患、責任、服務意識,加強工作的計劃性、針對性、精細性、優質性,努力為教職工搭建成才、展示風采的舞臺,體驗專業成長的幸福感。最后,要成為園本研訓的管理者,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園長應該把轉變教師的課程思想和觀念作為首要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進園本研訓的進行。比如在小組專題論壇、博客沙龍、教學研討、才藝展示等過程中,促使教師間思想的碰撞、經驗的分享、智慧的集結。
悟在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成功=反思+經驗,這個公式同樣適用于管理實踐中。在華燈初上的夜晚,我要靜靜地反思一天的工作,比如處理事件中留下什么疏忽,協調矛盾時存在什么缺憾,布置任務時還有什么紕漏,在事后的反思中,吸取經驗教訓,梳理成敗得失,改進自己的思考方式,完善自我。園長的反思好比是一把利剪,在它的不斷修理下,思維之樹才能茁壯成長,管理藝術才能實現自我超越。
精在研究: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可能會碰到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我們擁有勤學的習慣、研究的態度、思考的腦袋。首先要讀好書、好讀書,遠離浮躁與平庸,留一點時間與書為伴,與經典為友,使思想在閱讀中靈動,讓生命在閱讀中升華。其次要有研究的態度,經常性地反問自己:我這樣做,科學合理、切實有效嗎?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我們要在扎扎實實地做好常規管理工作的同時,學會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創造性地開辟新的研究領域。
再次要有思考的腦袋,人是有思想的葦草,每所幼兒園都是獨特的,每位園長都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作為園長要客觀地分析幼兒園現在面對的問題、困難,以及積淀下來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制定幼兒園的發展規劃,充分挖掘幼兒園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色,使幼兒有特長、教師有個性、幼兒園有特色。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園長,必須保持好學進取、勇于實踐、開拓創新的精神,用一顆熾熱的心,以誠摯的愛,滿腔的情,不斷修煉、生成、提升領導魅力,引領廣大教職工以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契機,把力量凝聚到實施《教育發展規劃綱要》、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牢固樹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發展的思想,努力開創乍幼的新局面。
幼兒園暑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暑期(20xx年8月17日——18日),我非常有幸參加了縣師訓辦組織的、為期兩天的教師培訓,在職校學術報告廳近距離聆聽了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初級中學校長陳康金、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周龍軍、曹樹、東廬中學教科室主任徐城等四位專家的講座。兩天的課程學習,使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感觸很深,受益匪淺,現體會如下:
聽了四位專家的講座,了解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義務——教書育人。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維護學生,并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后進生,不能采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四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曹樹教授的“學校德育管理與創新”中關于《教師職業道德》的講解,使我學到了很多,談到職業道德,對于教師這個職業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作為一名教師,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眼中的榜樣和標準。所以,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品德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覺得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體現在教育責任感,關愛學生和工作效率上。光有責任感還是不夠的,教師不應只成為學生的導師和幫手,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所以關心、愛護學生是一個好教師最起碼的道德,是強烈責任感的體現和升華。關愛學生首先應當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每一個學生,不能以偏見、片面的態度對待他們。除了關心他們的學習以外,還應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向著積極、樂觀、上進的方向發展。除了關心他們在校的行為,還應了解他們課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全面地幫助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的職業道德還體現在工作效率上。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應無私地奉獻自己的知識,傳授學生先進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只是單調地將自己肚中的知識塞給學生,這就是件簡單的事。如果要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既能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學習,又能懂得思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就是件艱難的事。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部分內容我也有很多感受。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
短短兩天的培訓學習,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說是我二十多年來教學生涯中,一次難忘的學習交流,受益匪淺,百聽不厭,百學不倦。
總之,通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作為教師,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以名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思想,為己所用,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
幼兒園暑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為期一星期的暑假學習已結束,在這一星期中學校領導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通過觀看錄象,聆聽優秀教師的經驗體會,以及教研組老師的互相討論,使老師們受益非淺。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更是從中感悟了很多。作為新時期的教師面對的是跨世紀的一代,只有用心去和他們交流,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感情四最具感染性的東西,一個人的情感可以誘發別人產生同樣的情感,教師情感的彌散則會深深地影響學生。因此,感情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仰慕感,可以使他對教師所講的道理心悅誠服,使教師的要求通過感情的“過濾”和“催化”變成學生自身的思想和要求,形成覺悟和決心,推動他去實踐自己的諾言。
但是愛!愛喚醒了孩子們心中沉睡已久的羞恥心,蕩滌了久積在心靈窗戶上的塵埃,他們恢復了久違的自尊和榮譽,激發了上進的熱情和勇氣。
老師頭疼,家長惱火,天天有人告狀。
放松你的面部肌肉。有的老師面對學生不自覺地戴著“面具”,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深埋心底,從不流露,明明內心似火,處處為學生著想,卻貌似冰霜,不茍言笑;有的老師信奉“嚴師出高徒”,對學生少有鼓勵、首肯,卻動輒訓斥、譏諷,以為如此的“心直口快”可刺激學生的上進心,卻不料常常事與愿違;有的老師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保持在學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甚至自覺不自覺地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過失……殊不知,正是這種種師生關系的片面理解,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障礙,學生對教師望而生畏,冷淡疏遠,教師則失去了把握學生思想脈搏的機會,難以對癥下藥。
熱以真為貴,請以誠為美,教師流露真情決不是要矯揉造作、強顏歡笑,但也切忌高高在上,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架勢。要使學生理解你的一片真心,接受你的一腔熱情,你須重新潤色一下你在學生面前的形象:調動所有的情緒細胞,把你的熱切關懷流露在目光里,用你溫暖的手去撫摸一下學生的頭,用你明朗的笑容去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你不會失去威信,反而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任。
據一項調查顯示,有。的教師“很愛”學生,但感受到了教師這種愛的學生僅占少數。除了學生年幼無知,不善于理解、感受教師的愛心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在于教師不善于向學生“示愛”。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特級教師任小艾的事跡相信大家都有耳聞,任老師用她的真情曾把一個當初全校聞名的亂班,一年后變成了全年級的“領頭羊”,畢業時全部考入重點中學,沒向國家交一個“廢品”。任老師創造了“奇跡”:被人看“死”的孩子救“活”了,被人看“死”的班變好了。她有什么靈丹妙藥?是愛!愛喚醒了孩子們心中沉睡已久的羞恥心,蕩滌了久積在心靈窗戶上的塵埃,他們恢復了久違的自尊和榮譽,激發了上進的熱情和勇氣。
記得記者在采訪任小艾老師時,問她如何教育后進生時,她語重心長地說了那么一句話“放松你的面部肌肉”。是啊,而我們有的老師面對學生不自覺地戴著“面具”,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深埋心底,從不流露,明明內心似火,處處為學生著想,卻貌似冰霜,不茍言笑;有的老師信奉“嚴師出高徒”,對學生少有鼓勵、首肯,卻動輒訓斥、譏諷,以為如此的“心直口快”可刺激學生的上進心,卻不料常常事與愿違;有的老師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保持在學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甚至自覺不自覺地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過失……殊不知,正是這種種師生關系的片面理解,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障礙,學生對教師望而生畏,冷淡疏遠,教師則失去了把握學生思想脈搏的機會,難以對癥下藥。
在我自己的班上也有一位可謂是“老師頭疼,家長惱火,天天有人告狀。”的學生,各課老師都有反映,我自己也強烈感受到他是一位行為偏激,極難教育的學生。在上課時,他會由于跟不是老師的上課節奏而開小差,影響其他小朋友;下課時又會莫名其妙地去欺負人家;作業做不出是會發脾氣,干脆不做或少做。最要命的一點是他不怕老師,甚至是反感。總之很多人都下了一個定義:沒有一點好的。可是時間長了我卻發現他也有可愛之處,喜歡幫老師做事,喜歡幫助其他小朋友,喜歡體育。發現了這些我平時就多讓他幫我做些瑣碎的事情,他是樂意的不得了,而且我還適時對他多表揚少批評,漸漸地發現他不再排斥我了,對我?出的要求也能慢慢的接受,我知道我的付出有了回報。盡管他還是有些玩劣,有些偏激,但我有了足夠的信心。
我常常在想,如果當時我還是以一副威嚴來對待他,把他當作問題學生,他會怎么樣呢?孩子是需要人來疼,人來愛的,而你要讓他能強烈地感受到你對他的愛,這樣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