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主學習心得范文(精選3篇)
教師自主學習心得范文 篇1
10月19日,我有幸參加第二屆教科版小學科學優質課評選暨研討會(天津片區)。參會過程中,觀摩了各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的優質課,使我收獲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下面談談我這次聽課的心得體會:
一直以來,我總感覺科學實質上就是給學生講解一些科學概念而已。而此次的優質課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在課堂中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在這次活動中,每位教師教學思路新穎,在教學中,注重了自身的形體語言的運用,使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老師們在導入時語言簡潔,但卻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更為強烈。從課堂中可以看出,教師是如何挖深教材,講透教材。他們巧妙的設計、引導與實驗,讓我認識到一節真正的好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更有效地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
從而,我感受到了科學教學離不開實驗,離不開現實生活,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聯系得越緊密就越巧妙,學生的感受也就越深,越能體會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在這些優質課中,每節課都有很多為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小實驗、小探究。老師們都特別注重學生的相互配合,使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實驗有趣而有意義,學生即動手動腦,又學有所獲。
總之,在這次的大會中,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為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真是受益匪淺。
教師自主學習心得范文 篇2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它與被動、機械、接受式的學習相對。
它具有能動性、獨立性、有效性、過程性等特征,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內部
因素有自我效能感、歸因、目標設置、認知策略獲娶元認知發展水平、意志控制水平及性別角色,外部因素有學校教育中的教學模式、教材的內容和組織、教育技術、課堂管理方式、同輩群體,還有家庭因素和文化因素。
自主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而且是個體終身學習和畢生發展的基矗因此,它歷來是教育和心理學家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教育的許多分支學科都把自主學習作為自己的研究主題。
與許多教育和心理學的研究主題一樣,對自主學習的研究可謂有一個悠久的過去,但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
說它是一個“悠久的過去”,是因為在兩千多年前,中外教育家就開始探討自主學習這一話題,并闡述了一些關于自主學習的思想。
說它有一個“短暫的歷史”,是因為對自主學習的系統研究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時間。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關于自主學習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空前繁榮,各種各樣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
在國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明確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作為轉變學生學習
方式的重要任務;各級各類學校已經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嘗試,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步,同時也提出了許多需要解答的問題。
這一方面要求我國自主學習研究者積極吸收外國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求他們為教育實踐提供更多的服務。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自主學習呢?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㈠提高教師的自主性學習策略的教學意識
當代信息加工心理學按照知識表征方式和作用不同,將知識分為三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良好的認知結構中應包括這三類知識。
其中策略性知識是構成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關鍵。
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一個沒有足夠的策略性知識是不可能學會學習,有所創新的,正如劉
電芝教授所言:“對個體而言,要成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首先得是一個會學習且高效運用學習策略的人,一個能生成自己策略的人。
”所以“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的掌握是手段,而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策略進而生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才是目的。
”因此,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切實增強策略教學意識,轉變重
知識傳授,輕策略指訓練的思想,改變只重視陳述性知識,忽視程序性知識尤其是策略性知識教學或者把培養學生的學習策
略作為陳述性知識為主的課的現象,給學習策略教學應有的存在和發展空間,要有意識地把學習策略的學習培養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
學習策略作為教學目標不僅能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指導意義的學習策略,更主要的是把一般的具有指意義的學習策略轉化為各科的具體的學習策略。
㈡增強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由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一個概念。
根據班杜拉的界定,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種或某類任務,是個體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自我效能感是與具體任務聯系在一起的,它并不是一種概括性的個性特征。
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動機性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其自主學習傾向更強;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傾向較弱。
這提示我們,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想學”、“相信自己能學”,增強他們的自效能感不失為
一條有效的途徑。
教師自主學習心得范文 篇3
杜郎口中學的改革,秉承“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理念,逐漸形成了鮮明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13年來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執行著,成為一種“杜郎口模式”。走進課堂,兩面黑板站滿是解題的同學,留在教室里的同學,有的在三五成群地討論前面黑板上給出的“研究主題”;有的三三兩兩在后面的黑板處比比劃劃,爭論不休;有的則在座位上奮筆疾書,或沉思,或計算,給人的感覺都是:孩子們都很專注地在自己學習,老師呢?我看到的老師,出出進進,一會兒在前面問問這個同學,一會兒去后面加入討論兩聲,一會兒又沒了蹤影,這樣的課堂的確別樣,令人耳目一新。等到一定的時間,老師集中學生,開始聽分小組后安排的任務的匯報情況。同學們非常有序地該講的講,該管理的管理,該維持紀律的維持紀律,沒有一個閑人,唯獨老師。老師除了聽到學生的講解發一兩句言意外,其他的話都沒有。而且,說的也是簡單的表揚之詞“某某同學的思路很獨特,大家好好揣摩一下”,“某某同學,你發言的聲音再大一點,同學們會聽得更清楚”等等,讓我瞠目結舌:這就是講課?
帶著滿腹的疑問,我先和同學們進行了交談,原來在這里,所有的孩子和老師都是住宿的,每天晚上有晚自習,
第二天要講的內容,老師前一天的晚自習都會講解,包括基礎知識和思維訓練。而且他們的一年級新生,前兩周是不上課的,完全是這種模式的訓練和學習,細到班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每天上課的任務和他所承擔的所有角色,以及輪換形式。杜郎口中學新生的訓練,是相當扎實的。又通過聽報告和老師聊聊,明白了他們每堂課的.教學主題,都是大家的結晶,同一個年級使用同一個主題,教學模式大家都一樣,包括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驟。
看了,聽了,有了感慨。這樣的教學模式,的確給學生帶來了改變,羨慕的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出口成章,能寫能說、能畫能解都毫不遜色的,而且還相當能嚴于律己、積極學習的好學生。我們知道,這后面不知道老師付出了多少艱辛,但值得。可我左思右想,又和同行們反復討論,我還是認為:這種教學模式,的確適合中學教學,在小學太不適應。學生的因素就有太大的差別,而這又恰恰是我們老師最難掌控和預料的,小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的特點,與中學生相比,還是差異很大的。他們已經有思維的模式和途徑,而小學生呢?他們卻還在學:怎么去思考?以及他們不同的生活環境、社會影響等因素,也不可小覷。但這些,卻造就了孩子們不同的認識觀、價值觀和奮斗觀,那就影響著孩子們在學習時候的動力和目標。所以小學階段的“教”,和中學階段的“教”,我認為意義是不同的。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不正確,或粗淺的地方,還請見諒。但從我本人角度講,出去學習還是長了見識,優秀的東西誰都珍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