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容儀表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儀容儀表學習心得體會 篇1
一、教師的儀容儀表:
1、發型發式:教師要常理發,發型自然大方,嚴禁染發,不做流行夸張的發型,應注意修整邊幅。
2、面部修飾:工作期間不準濃裝艷抹,作過多修飾。不佩帶轉移學生注意力的飾物(女教師不佩戴長而粗的項鏈,不佩戴手鐲、手鏈、耳環,雙手戒指不超過一只。不要將自己打扮成一棵“圣誕樹”)。不涂本色外的其它顏色的指甲油。
3、著裝:上班工作期間體現軍人形象、職業特點,著校區軍事化管理規定的統一服裝,嚴禁穿奇裝異服。
4、鞋:上班工作期間穿與服裝配套的鞋。(注意:體育老師上課時穿運動鞋,不穿皮鞋。)
二、教師的言談舉止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講普通話,使用文明禮貌用語,言談舉止文明禮貌,嚴禁講粗話,臟話。
2、與學生交談時要坦然親切。
3、接待家長要做到“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
4、騎車進入校門要主動下車,不準騎車下坡。
5、星期一升旗儀式,教師要做到“三點”:肅立,脫帽、行注目禮;解散前嚴禁走動、交談。
6、沒有特殊情況,不得坐著上課。
7、無論在教室還是辦公室都不得將腳架在講臺(辦公桌)或椅子上。
8、嚴禁在校園內抽煙。
9、上課不得接打手機。
10、下課鈴響前不得提前走出教室
三、明確兩個觀點
1、工作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機遇
2、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為自己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從中享受到自己發展、學生發展、社會發展的快樂。
儀容儀表學習心得體會 篇2
第一,著裝要注意得體與整體美。只有美而得體,才是符合禮儀要求的。各式時裝鞋、休閑鞋不能與正式禮服相配。穿西服時一定要配顏色適宜的皮鞋,并且忌戴帽子。西服的衣褲兜內,忌塞得鼓鼓囊囊。
第二,參加社交活動,進入室內場所時,均應摘帽,要脫掉大衣或風雨衣等。男子任何時候在室內都不要戴帽子和手套,更不要戴墨鏡。在室外遇有隆重儀式或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也不應配戴墨鏡的。有眼病需戴有色眼鏡時,最好應向客人或主人說明并表示歉意,或在握手、交談時將眼鏡摘下,離別時再戴上。
第三,正式場合不要穿短褲、超短褲、緊身褲、背心等,內衣(背心、襯裙、襪口等)不能露在外衣外面。宴會聯歡時女士應穿裙子。女士穿旗袍時,開叉不可太高,膝上1-2寸為宜。公共場合只穿內衣是非常失禮的。而睡衣只適宜在臥室穿著。在家里或賓館內接待來賓和客人時,不得光腳,更不能只穿內衣、睡衣、短褲。
儀容儀表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暑假期間,我有幸傾聽了唐雁凌教授主講的教師文明禮儀教育,使我對教師文明禮儀有了新的認識。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規范化的做法。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載著推動全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和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是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的一種手段。唐教授的講座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用一顆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放下教師的架子,對學生真誠相待,去做學生的朋友,去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推動孩子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人類有許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頂峰,這就是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并且要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你的這份情感,只在口頭上說說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要做到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我們付出真愛,就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如果我們動不動就對他們諷刺、挖苦,使他們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碎,這樣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們應該采取表揚這個張揚個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寶劍。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教師儀容儀表
我們的國家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唐教授的講座還讓我意識到: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一名教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著文明。教師的衣著整潔、典雅、美觀,則具有導向和潛移默化的久遠影響。如果衣著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女老師超時髦,超前衛的著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我們是小學教師,面對的是模仿能力很強的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著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德行的修煉,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總之,從事了教師職業,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著一種人格上的挑戰。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著人格發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為創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