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思修課學習總結_大學生思修課學習總結(通用3篇)
2024年大學思修課學習總結_大學生思修課學習總結 篇1
記得剛進大學的我們向學長學姐打聽課程的時候就聽說思修課是一門學了等于沒學而且超級無聊可以翹課的課程。當時的也許信了80%,但是想來想去總不能第一節課就翹吧,那也太不給老師面子了,好歹去聽了無聊后睡個半節課也行啊。結果正是因為這一正確的選擇(上了思修的第一節課)讓我真心的喜歡上了這節課。
原以為枯燥的純空談理論,“封鎖”我們思想的思修課原來真實的情況并不是這樣,老師剛上課就提出了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很感興趣并且經常討論的最近的網絡上的熱點問題,并讓我們對此展開討論,這讓本來就對這些事抱有一肚子怨氣,無處發泄的我們怎能放過這一次機會?課堂上,我們暢所欲言,同學們的討論很熱烈。老師從多角度,多觀點給我們闡述這些問題的意義和影響。并在教學途中增加了許多視頻的播放,這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在2各半小時的課程中絲毫不感覺到時間的漫長和倦意。從郭美美到藥家鑫案件每一個事例都無不蘊含著老師課后的多少準備工作,我們在獲得走向社會的教育的同時也深深的被老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
通過一學期的思修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學習思修的目的遠遠不在于考試,這門課程幫助我們大一新生陶冶了思想、凈化了生活、認識了人生,讓我們這些新生在大學里怎樣為人做事處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燈標。
思想道德修養的學習重點,是在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征、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和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方面。生活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劃分成若干個階段,大學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經歷。在《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的第一章,就為我們詳細而系統地介紹了大學生活,使我們對自己的大學環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認識,在一些突入其來的問題,有了應對思想準備和認識方法,起到了引路標燈的作用,對大學生活中的為人處事有了指南和參考。
對新生的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思想情緒不計其數,環境的陌生、生活的適應、學習的壓力、情緒的波動,總能在人最脆弱的時候蜂擁而上,加之我們的心態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難折倒,進入誤區。大學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階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覺多了一些;少了古板,靈活多了一些。這些新的變化要求我們學會接受并且適應轉變,健健康康地成長。我是一個男生,我所經歷的坎坷生活,讓我養成了內向的性格,遇到挫折常常是失望和沮喪、自暴自棄、自怨自嘆,在學了《思想道德修養》課后,我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精神面貌也有了笑靨,性格也開朗活潑一些了。很有感觸地認識到,所有的愛與恨、悲與喜、哭與笑、內向與外向都在緩緩落幕時,才恍然大悟地明白原來的這些心理活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心態的緣故。正如《思想道德修養》課里強調的“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有了這種心情,增強了自己的自信。
學了《思想道德修養》后,作為一名大學生,必須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奮斗動力和行為坐標。要認真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著眼于實際學業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與發展,做到理論與實際、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改造客觀世界,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鑒別能力。“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是人生觀教育的邏輯起點,只有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擺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確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價值、人生責任、人生態度、人生尊嚴等問題。勤奮刻苦學習,永葆理論上的清醒和成熟。
政治上的堅定來自于理論上的清醒,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別是非的標準。為此,要切實把學習作為自己的第一需要,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性、條理性,以勤奮學習為先導,提高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為創造性開展學習奠定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從審美的含義、標準講起,大學生應該正確認識美與丑,正確處理真善美的關系,創造美與享受美的關系,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做誠實守信的大學生是對自己絕對的要求,敬業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也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后,我對大學生活和學習環境充滿了熱愛,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處事,通過一些有益的活動,鍛煉了自己能力,增強了自己的人格素質,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養和陶冶。
2024年大學思修課學習總結_大學生思修課學習總結 篇2
匆匆的一個大學學期又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學習。在這個學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了四個內容:創造人生價值、爭做優秀大學生、構建和諧的人生環境、錘煉高尚品格。
一、創造人生價值
內在的包括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人的一生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們可以努力的去創造那些屬于我們自身的價值。人的一生不能碌碌無為,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這就是人活著的目的。每個人因為職業的不同,對社會的貢獻程度都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但從自我價值的角度去看,他們的價值都是相同的。任何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就應該對其人生價值給予積極的肯定評價,他們也實現了他們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人生價值由人的創造力、能力而決定,依賴于一定的社會客觀條件。只有那些有抱負、有能力的人才能在社會發展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身影。所以提升大學生自我能力是實現自我社會價值的基礎。在學好自身專業的同時,多關注一些其他知識。再有的就是人生的價值觀,人生的
價值觀指導我們努力的方向。價值觀是由個體自我條件,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質、生理心理素質等方面反應的。
二、爭做優秀的大學生
大學生活不僅是我們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我們開始學習人生、學習社會的過程。大多數人從小都是生活的父母的保護之下,學習也是在學校的生活。而到了大學,我們開始第一次接觸社會,面對自己的人生。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在這里,我們開始學習怎么工作、交際,完善自身。一個優秀的大學生首先要有一個優秀的素質,這反應在許多方面。與人為善、樂于助人、學習認真、誠實守信等。再者就是有一個好學的心理。大學的學習不單單是指文化技能上的學習,學好自身課程的同時,多學習課外知識,總沒有壞處。
三、構建和諧的人生環境
人生環境,就是人們社會實踐活動賴以展開的各種關系的總和。有意義的人生,總是在良好的人生環境中進行的。人生價值實現的程度,與人生環境的和諧與否有重要關聯。和諧的人生環境,有利于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對整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構建和諧的人生環
境首先從自我開始。一個友好的人身邊就會有許多的朋友。與人交往就要真心對人,抱著目的的交友不會得到真的友情。同時也要積極的去影響自己周圍環境,比如朋友之間的磕碰就要我們去調節,安慰朋友的憂傷,分享自己的快樂。
四、錘煉高尚的品德
要使人成為真正有修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思維,就是粗魯和愚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盧梭
個人品德是通過個人自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它表現為個體對某種道德要求的強烈認同.對道德情感的充分表達,對社會道德規范的執著踐履。學以明德,提高人們的道德認識。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堅定的信念,淵博的知識,都不是天生的,任何一種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產生形成都有其歷史、經濟、思想基礎,都是以相應的理論為基石的。以雷鋒為榜樣,弘揚雷鋒精神,做一個純粹而高尚的人。
2024年大學思修課學習總結_大學生思修課學習總結 篇3
本期用心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這本書其中有一章談到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特殊的,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而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群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學生遇到問題時,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應聯合班主任找來家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學習有困難,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則可以通過懇談,鼓勵的方法解決。
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于教師在穩固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愛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這是《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啟發之一。
《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要善于學習,不斷的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任何一個優秀教師都離不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樣,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學生對我們教師的期望很高,他們把我們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那么他們就會很失望。所以教師對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非常重要。
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師還應該要有豐富的學歷,經歷和閱歷,所以教師要善于學習,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才能教育好學生。
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這是作者對我們的真誠規勸,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應該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以本書中的理想優秀的教師為標準來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