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指南數學學習心得體會_幼兒園指南培訓個人感想(精選3篇)
幼兒園指南數學學習心得體會_幼兒園指南培訓個人感想 篇1
今天主要是談談我對數學認知部分的解讀,數學認知分三個小的目標: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3、感知形狀與空間。在三個目標中強調到兩個內容:(一)幼兒生活要“數學化”。(二)幼兒數學教學要“生活化”。
(一)幼兒生活要“數學化”。 就是說在日常生活進行數學教育的滲透,鼓勵和支持幼兒發現、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數學的問題,體會數學的用處。教育建議中指出(15頁):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兒談論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狀,鼓勵幼兒聯想,并用一些相關形狀的詞匯來描述事物,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如:發現生活中用數字作標識的事物,如電話號碼、時鐘、日歷、商品的架簽等;拍球、跳繩、跳遠可通過數數和測量的方法確定名次;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孩子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孩子進餐時,我們可引導他們去發現眾多的一一對應關系;孩子散步時,我們可引導他們數數樓梯的臺階,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孩子玩沙玩水時,我們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引導他們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撲克游戲時,我們指導他們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孩子整理玩具時,他們會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在義賣活動中認識貨幣等等。孩子在輕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概念。讓幼兒感知到數學在生活中無所不有,感知到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二)強調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要讓數學教學的內容向社會延伸,讓社會生活進入數學教學,讓數學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在第二個目標第16頁教學建議中,句子開頭出現字眼的是“結合具體事物”、“結合日常生活” “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通過實物操作”等,這就是說要使教學活動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導孩子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讓他們親身感悟數學知識。教育建議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結合日常生活,讓幼兒給桌子上的每個碗配上勺子時,在一對一配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數蘋果、數梨,判斷蘋果和梨哪個多哪個少;在操作練習時,要注重選取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擺弄,如在學習數的組成時,可以給孩子提供鈕扣、蠶豆、花生、開心果殼等操作材料,讓孩子百玩不厭。在學習了“人民幣”,讓孩子練習使用人民幣時,可在角色游戲中讓孩子學習換算等等。
下面再談談蒙臺梭利數學和指南中數學的關系:
梭利數學的教學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覺教育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它通過日常生活練習,激發和培養幼兒的秩序感、專注力、判斷力、手眼協調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使幼兒的一些內在特質得以發展。事實證明,這些內在特質正是幼兒在初學數學時的必備條件。幼兒對“數”是否敏感與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關的,蒙臺梭利感覺教育正是根據這一點,設計了大量與數學教育相關的教具,以此來促使幼兒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能夠熟悉數字,并對數字非常敏感。
蒙臺梭利的教具也是來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紅塔、棕色梯、紡錘棒、數字與籌碼、金色串珠的換算、郵票游戲等等。
《指南》指出(13頁):“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因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 這不正是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嗎?蒙臺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發展需要的科學“兒童玩具”,這也是蒙臺梭利教育法從二十世紀以至今,能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在《指南》指導下,在數學教學中注意引導孩子運用已有生活經驗與周圍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來學習數學,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時代的氣息、生命的活力。
幼兒園指南數學學習心得體會_幼兒園指南培訓個人感想 篇2
數學是一門認識世界、了解生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具有一定抽象性和邏輯性問題的工具。生活性是數學學科的特性之一,也是學習數學的源動力,特別是幼兒園的數學學習更是如此:要與幼兒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古代詩人朱熹曾有詩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幼兒的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能力萌芽、開花、結果的沃土,也是幼兒對數學學習興趣愛好持續、長久的源泉。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真正是他自己的問題,因而容易激發幼兒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容易為幼兒所理解,解決起來也主動許多。同時,當幼兒真正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性也會有更直接的體驗,從而真正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例如:數字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而對抽象的數學符號,幼兒很難理解。“數字就是表示多少”。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生活中哪里有數字?它們表示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得到很多具體而豐富的認識。
幼兒園數學不應僅僅是為小學數學學習做準備,也不是為培養未來的科學家。而是公民必備的基本文化素養教育,因此幼兒園數學課程的內容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運用,都應立足于每個幼兒的現實生活。用幼兒每天最常見和熟悉的生活片段,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幼兒親身經歷現實中的數字,并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因此說,將幼兒園數學教育還原現實生活,既:結合現實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選取來自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取于幼兒生活的學習材料,在生活化的情況中,調動幼兒生活經驗來學習。然后在實踐生活中鞏固數學,從而讓數學充滿樂趣,讓數學閃爍著幼兒生命的智慧。讓幼兒在“玩數字、做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親身發現數學無處不在,體驗數學的重要性,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遷移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數學為幼兒的生活服務。
幼兒園指南數學學習心得體會_幼兒園指南培訓個人感想 篇3
《指南》是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部也標識實施《指南》原則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通過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后,里面的所有內容都對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性,通過這次學習,把我日常的一些經驗做了歸納與整理,讓我做起事來更清晰。
學習后,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學習的《綱要》中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有了更詳細、具體的認識。每一個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幼兒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點,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幼兒自理、自立。
語言方面,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與幼兒的交流、幼兒之間的交流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對有語言障礙的兒童要給與特殊照顧,幫助他們提高。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科學方面,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還要密切聯系實際生活,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藝術方面,要能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的創造的快樂,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樂趣。
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年齡特點制定不同的活動就能對他們的啟蒙教育有很大的幫助,與家長聯系溝通,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使孩子進步。
我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完善自身的理論和實際,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表達。再結合《指南》把我們的幼兒園辦得更好,使每一個幼兒在幼兒園里都能得到充分的潛能開發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