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社中層領導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農信社中層領導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根據**市聯社的安排,我作為第二批農村信用社中層干部于5月6日來到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開始進行為期25天的封閉學習。在培訓學習期間,我們得到了學院領導的熱情接待,在學習和生活上得到學院教授及同事的大力支持、熱情幫助和耐心指導,讓我在一個和諧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汲取了大量知識,閱讀了關于經營風險與內部控制、信貸管理、金融產品經營、領導者的心理及應具備的素質方面的書籍,聽了許多著名教授、學者的講課,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眼界大開,感觸很深,收益非淺,不虛此行。我現將這25天的學習情況及幾點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信用社內控制度建設
眾所周知,一個沒有免疫系統、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體是不可能健康成長的,而內部控制就是企業“生命體”的免疫系統。因此,欲使農村信用社不斷成長壯大,就必須在大力拓展各項業務的同時,更加有效地推進其自身免疫系統─——內控制度建設,以保證農村信用社的穩健發展。
回顧以往的工作,不難發現在基層工作中對內控制度的認識不到位,很多人有的把內部控制簡單地理解為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裝訂、匯總,認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內控機制;有的`在把握內控與管理、內控與風險、內控與發展的關系等問題上認識有偏差,把加強內控與發展和效益對立起來,在業務拓展和風險防范的抉擇中,側重于抓規模、抓效益,不切實際地求得資產規模的擴張,造成違規違章現象發生。因此,由于內控制度過于形式化,造成了很多潛在的隱患。
農村信用社要建立怎樣的內部控制呢?
首先我本人認為:增強自律意識是根本。一切活動離不開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的因素,內部控制不能例外。良好的內部控制既是經營管理者設計構造的產物,也是其遵循維護的結果。如果說設計構造不易,那么有顏色遵循維護則更難。因為,需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一以貫之。從這一意義上說,自律意識牢固樹立之日,才是內部控制運行完全到位之時。增強自律意識,從基本面來看,就是要增強全員的自律意識。即:每位員工首先要強化按規章制度辦事的觀念,不再是憑“經驗”操作。
其次,要樹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從。再者,要樹立內部控制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增強自律意識,從重點對象看,就是要增強兩級經營管理班子的自律意識,真正做到經營與管理兩手抓,業務發展與內控建設兩手抓,效益與守規兩手抓,做自律的表率。增強自律意識可以從學習教育、剖析典型、調整人員等三方面入手。
二、信用社信貸管理與營銷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紛紛從農村鄉鎮退出,尤其是從中小城市逐步淡出市場,支持縣域經濟的重擔全部落在信用社的肩上。農村信用社不負眾望,先后實行了客戶經理制、全員營銷等新舉措,創新貸款產品,以及農村信用工程的創建和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的推廣,信用社投放貸款的規模不斷加大,貸款面不斷提升,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因內控制度、管理水平、員工水平及外部經營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也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用社的穩健發展。
如何建立一種適應農村信用社發展的貸款管理及營銷體制呢?我認為可以從加強新增貸款管理和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兩個方面入手:
1、加強信貸人員管理,強化信貸客戶經理發展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法紀意識。
2、是深化客戶經理等級管理。根據客戶經理放到期貸款收回率、貸款利息收回率、貸款利息收入額等指標的完成情況;評定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在新放到期貸款收回率等級指標的核定上,不同的信貸員等級,享受不同的等級工資。
3、是建立貸款管理與風險防范獎懲機制。對貸款營銷額大,且貸款到期收回率達100%的客戶經理,可按營銷貸款的一定比例獎勵,對到期收回率低于95%的客戶經理,按未收回逾期貸款的一定比例對客戶經理進行處罰。
農信社中層領導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時間:3月30日
地點:計生三樓會議室
主講:華偉
主題:區鎮廉政黨課
一、正確認識新常態,進一步增強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是反腐態度更加堅決。二是反腐思路更加務實。三是反腐措施更加有力。
二、主動適應新常態,進一步推動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再上新臺階 一要嚴格落實“兩個責任”。二要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三要積極構筑懲防體系。
三、積極引領新常態,進一步筑牢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思想防線和政治堡壘 第一,作風不實。第二,執行不力。第三,精神不振。
要求:一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要做作風上的“實在人”。三要做經濟上的“清白人”。
時間:4月24日
地點:計生三樓會議室
主題:農村信訪和群體性事件處理
當前農村信訪的五大特點:一是由逐級上訪變為越級上訪;二是組織性(規模)明顯增強;三是重復上訪增多;四是對抗性明顯增強;五是上訪時間、地點有選擇性。
在信訪內容上,主要集中在于“三農”問題、醫患糾紛、干群關系緊張、換屆遺留問題、征地拆遷等方面。基層干部對維護社會穩定認識不夠、個別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法制不健全、組織不健全都是出現農村信訪的原因。處理群體性事件要遵循“可迅不可急、可散不可集、可解不可結”的原則,做到以人為本,分級負責,依靠基層,先期處理。同時做好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加減乘除”法,加法:處理人員到事件現場,做好人員到位不出位、不越位;減法:處理過程中要控制事態,消除影響;乘法:對待集訪群體做到對事不對人;除法:處理問題要寬容,但不能縱容。
農信社中層領導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3
為期四天的導游培訓基本結束,在這四天當中,張總一再要求我們要用心去“學”,于是靜下心來好好聽了一下,沒想到竟然小有收獲。其中尤以李志軒,孟小權兩位老師給我觸動最大。
李志軒老師是全國一百多家旅行社的管理咨詢顧問,多家旅游汽車公司、景區管理咨詢顧問,現專職從事旅游行業的法律,保險,企業風險,旅游安全事故的研究。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在短短一下午的時間里,他與我們分享了許多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原來旅行社和導游的風險竟是無處不在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在熟知業務,作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習,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至于孟小權老師的授課,則是我一生當中聽到的最精彩的演講!他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他的舉手投足間,那是何等的大家風度!他為一名導游員,走入大學,成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理人研究生高級研修班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經理人研究生高級研修班客座教授,中國旅游干部學院客座教授,北京旅游學院客座教授,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連獲3屆全國翻譯導游大賽金牌獲得者!在他整個的講課中,主要貫穿了兩點,一點是:職業道德及其衡標準,一點是:學習要用“心”,找到事物的內在規律。
“職業道德”這個詞聽起來很泛泛,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那么導游的職業道德又是什么呢?首先他講到了“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能夠自利而利他的行為”,但孟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公平,也正是這一點,讓那些和他共事過的人,對他口口相傳,使他在業內有一個很好的“口碑”,因為他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另外他還提到一點,即“時刻關注別人的感受”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作起來難!作為一個導游員,如果能夠時刻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作到什么事情都能夠比客人早一步的話,那么你所提供的服務就是超值的!聯想到我們操作業務當中,也是一樣的,簡單的計調每個人都會作,但是要做到讓別人一有團,就想到你,非你不“不交”,則需要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超值服務才行!
孟老師講到的第二個就是學習無處不在!如果你能夠把業余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對任何事情養成“琢磨”的好習慣,潛心研究事物的內在規律,那么日積月累,你一定會成為一名豐富的,博學的思想者!想作一名出色的,高級導游就絕對不是難事了!
幾天的導游培訓,學習到的東西卻受用一輩子,我想,導游類的銷售,推薦旅游產品的過程就是推銷自己,這包括人際關系,個人誠售,關系一個人是否具備成功人的素質。常逛書店,有書名為“細節決定成敗”有“性格決定命運”等等。說做事先做人,做人要為他人考慮,將心比心等等。這每個點都是一個導游應該具備的,故一名優秀的導游的的確確是名成功人士,而更成功的地方,在于這份工作的“自由”。人都是向往自由、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這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財富、導游在享有“自由身”的同時又擁有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令人羨慕的一面相信是很多人報考導游的原因。但是不得否認,導游本身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四處玩耍,逍遙快活。試想,若一個人把自己的愛好作為一項工作。每天面對,他會繼續“愛”這份工作嗎?很難,這就是孟老師講到的“感情積淀”。所以,我想在導游培訓中增加心態的培訓會更好。對于剛拿到證準備進入導游行業的人來說,或多或少對做導游都抱有一種憧憬,似乎馬上能夠脫貧致富,走進現代化了,但忽視導游身后的辛酸、汗水與淚水。一切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痛苦,堅持下來的人,一定是帶著微笑的。
所以,讓我們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用學過的技能知識保駕護航,帶著一顆孩子的好奇與智者心謙遜態度來對待,再困難的也會變簡單,再辛苦的也會變的甘甜,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