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高級研修班學習體會
(三)政策紅利。文化旅游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革命老區縣和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烏蒙山區扶貧攻堅縣。也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世界銀行六期貸款旅游扶貧試點示范項目縣和正在創建的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范縣、國家旅游度假區、省級文明縣。進入新世紀以來,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致力于文化旅游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將文化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實現了第一個十年的跨越式發展,完成了文化旅游總體規和部份景區景點和產業園區規劃。據統計,xx年以來,游客接待量連續七年翻番,xx年1-11月,文化旅游產業投資25億元,游客接待量17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7億元。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1.4億元,文化產業占gdp增加值的2.09%。從起,擬設立xx萬元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出臺扶持發展旅游產業辦法,重點抓好以文化旅游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產業的政策紅利正在釋放。
綜合分析,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良好的物質基礎、文化內涵和歷史機遇。必須增強發展信心,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全面地、客觀地、歷史地分析我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搶抓機遇,發揮優勢,推動縣文化旅游產業長足發展。
二、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出了"文化旅游強縣"戰略目標,文化旅游產業地位不斷提高,目標定位和發展思路不斷清晰,投入不斷加大。在克服起點低、起步晚、基礎條件差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進一步完善了文化旅游規劃編制,確定了“一鎮兩線三河四區”文化旅游發展思路,以紅色文化為重點的土城紅色文化旅游創新區和以綠色生態休閑度假為主的xx部生態文化旅游園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中國丹霞谷、國家森林公園飛鴿子、四渡赤水戰役紀念地、天鵝池、菁山五大文化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和提升改造全面展開,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游環境日益優化,旅游產品逐漸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已邁出有序發展的堅實步伐。但我縣目前在文化旅游開發、產業發展上仍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必須加快突破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瓶頸。
(一)文化旅游資源整合不夠。我縣文化旅游資源盡管較為豐富,但分布較為分散,利用層次較淺,總體規模小、檔次低,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在這些旅游資源中,屬于優質資源的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和國xx部歷史文化資源,因其開發時間晚、程度低,品種單一,參觀時間短,旅行社難以作為旅游目的地而推出,不能有效留住游客,參與市場競爭。必需進一步加快資源整合,融入市場競爭機制,著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旅游開發建設投入不足。我縣高度重視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成立了“xx縣文化旅游發展領導小組”,規劃儲備了千億元的文化旅游開發項目,為文化旅游開發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場發展空間。以土城紅色文化城為重點,開發建設的紅色文化旅游區從xx年起至今,已完成項目投資一億多元,修建了四渡赤水紀念館等單體項目,按照5a級景區標準,投資10多億元的景區改擴建工程將于明年底完工,有望實現我縣第一個成熟5a景區的突破。但與周邊江津、古藺、合江、仁懷、赤水、等兄弟縣市區相比,我縣文化旅游產業總體投入明顯不足,景區建設進展緩慢,嚴重制約了我縣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旅游配套設施規模偏小。目前我縣有三星級賓館1家、準三、四星級賓館2家、在建四、五星級賓館3家,旅行社門市部4家,旅游加工企業1家,旅游商品專賣店1家,旅游公路5條,在建景區5個,以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產業初具雛形。但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旅游信息、旅游監管設施仍然不夠完善,沒有大型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旅游通道還不發達,核心景區沒有星級賓館,農家樂經營戶數量有限,游客接待能力較弱,旅游商品生產規模較小,市場準入制度不健全,市化程度不高,民營資本進入受阻,文化旅游企業少,產品缺乏競爭力。
(四)旅游產品宣傳推介不夠。是貴州清早期工業文化的發端地和國xx部之城、紅軍四渡赤水主戰場,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但人們提到紅色文化旅游往往想到的不是,而是赤水、遵義等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眾多優質旅游資源缺乏有效的市場宣傳推介,社會認知度不高。
三、對策及建議意見
面臨新一輪改革開放形勢下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趨勢,文化旅游產業優勢和劣勢同在,機遇和挑戰并存,如何查找問題探尋對策,審時度勢謀發展,是我們所必須要思考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