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有感
——生命中的成長之痛
童年時,我們的生活安穩無憂,但那種幸福只能被稱為“水族館里的幸福。”這安穩的代價是厚厚的玻璃,生活只是在結實的玻璃缸里朝外張望。我們成人之后,那塊玻璃被打碎,我們變成了能夠接觸到魚缸外面世界的小魚,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獨自站在人生面前。
——題記
斷斷續續讀完了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告白書——《因為痛,所以叫青春》。作者對青春階段的人們在工作、生活、感情中遇到的困惑、迷惘、挫折進行了剖析:因為不安,所以青春;因為茫然,所以青春;因為彷徨,所以青春;因為忐忑,所以青春——每個人的青春階段都會有不安和躁動,同時從一個大方向教給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度過青春,看待青春。但從書名看覺得這是一本寫給青年朋友的書,只有閱讀完畢才感到這本書也值得成年人細細品味,因為人生處處有路口,很多時候需要你一個人來面對、來選擇。
我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幾點
作者假設每人可以活到80歲,從而推算出每一年相當于18分鐘,已過不惑的我也只不過才剛剛下午一點多鐘,距離“傍晚(55歲退休)”還有一段時間,還不能得過且過地混日子。“夕陽西下的6點10分并不意味著不可以再轉換方向,有新的作為,仍舊有許多未知的全新世界等待你去探索。夕陽無限好。”閱讀時感覺作者就坐在一邊與我促膝談心,像向導、又像老者,時時鞭策自己——人生從不會嫌太年輕或太老,一切都剛剛好,從今天努力,永遠不晚。
學歷的影響會有多久
學歷曾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時下我們常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掛在嘴邊,殊不知“今天學習不努力,明天努力補功課”也是當下的最好寫照。資格證考試、技能鑒定、職稱考試、技師(工程師)評審……哪一關都離不開學習和考試,雖說文憑并不代表水平,身邊也不乏學歷低者領導學歷高者的現象,可在前三十幾年學歷一直是我心中的痛——人前自卑、工作面前不自信,感覺自己一個工人啥都不如別人。“大學不過是起點,人生并沒有什么絕對的保障,那些所謂的保障只會讓你在起跑線上占據一條看上去更有利的跑道而已,這并不能保證你會因此拿到冠軍。”這幾年的努力也更證實了這一點——大學并非人生的最終目的,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綻放的季節,即便是遲了那么一點點,但當它降臨的那一刻,你絢麗的人生之花將不遜色于任何早開的花朵。在人生的某個節點上,你終究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抓住身邊的時間小偷
“每天忙的焦頭爛額,真沒時間干這個。”“太忙,沒有時間。”“哪有那么多時間呀?”……我們常聽到、也常不由自主地把這些話掛在嘴邊。魯迅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作者也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時間稱之為“雞肋時間”,一刻鐘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其實,如果我們能把一刻鐘之內能做的事情立即著手解決,而不要用過一會兒再做的想法來安慰自己的話,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的。曾在報紙上讀過一則報道“采油二廠的一名女工每天利用坐班車的半小時記英語單詞,日積月累竟也通過了職稱英語考試。”曾記得與兒子學英語那會兒,我也時常將英語課文抄寫在便簽紙上,抽時間就拿出來背、記,那段時間自己也可以寫點英語小短文什么的,只是沒有堅持下來,讓眾多的“雞肋時間”白白溜走。有句話這樣說的:“成功人士的一天是25小時,失敗之人的一天是23小時。”活出怎樣的人生完全取決于你如何利用一天的24小時。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時間小偷,時間并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嫩不能有效加以利用”的問題,人生只有忙碌起來才能感覺生活更富激情,才能更好地管理時間。
自信的放開手中的繩索
知識、氣質、自信都是成功的制勝法寶。人到中年,社會閱歷磨圓了人生的棱角,混日子、得過且過在潛意識里取代了自信。“懼怕的不是井深,而是看不到地面。”常年累月、機械而重復的工作讓身邊不少人感到猶如手握一根繩索吊在深井的半空中,長時間的攀爬嘗試已讓職工感到精疲力竭,隨之而來的是恐懼和力氣的消失殆盡。渺茫的目標帶來的是困難重重,職工雖然疲憊但又不想放棄,怕自己后悔和留下后遺癥。書中給出的答案是——松開繩索,選擇放棄,進而放手。因為你所懼怕的并非是井有多深,而是看不見地面,僅僅是看不清而已,其實地面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遠,但死亡的恐懼卻讓你緊抓不放——這就是我們常人的心態。故事告訴我,自信是強大的武器,因為在人生路上并沒有設置那么多讓你粉身碎骨的障礙,只要你打起精神,相信自己,就能夠安全著陸——請不要懼怕墜落,地面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遠;況且你還很年輕,任何墜落造成的傷痛都可以很快痊愈;請不要害怕,墜落的過程中其實會有翅膀協助你的。再回到我們的工作崗位上,只要你有較強的責任感和執行力,加上精湛的技術,相信一定能借助總廠這個平臺展示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