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國土局述職會有感
下午,按照市委宣傳部通知要求,作為網絡教練,我參加了國土局的公開述職會,這已經是第五場了,前四場我都是通過觀看網絡直播來關注。前三場我都整理了,只有環保局那一場沒整理,為什么?不為什么,就是沒感覺。
我的關注點不是大家問了什么,述職單位回答了什么。而是關注這些單位干了什么,下一步怎么干。提問題的人,干什么的都有,只要你舉手示意,就會有話筒送給你。
我為什么不關注大家問了什么呢?別的單位不說,假如問我審計方面的事,只要你不是審計系統的專家,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你隨便問,問半天你也不會問到點子上,我會從容應對。這不是吹,搞審計我搞了28年了,不敢說是審計專家,起碼也算經驗老道吧。問一些雞毛蒜皮、不痛不癢的事沒意思,都好回答。說白了吧,你又不是園林行家,建筑行家,環保專家,老是問些外行話,沒分量的話,白白浪費了聽會人的時間。所以說,我既不提問,也不關注問了什么。
今天會上就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一位女士問問題,說村里想蓋房,干部們說沒指標,她問什么是土地指標等等之類的問題。土地局那位女副局長叫田茜,開場白時坦誠地說她參加土地工作二十多年了,最近這幾年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接著就要給這位女士解釋。主持人唐部長打斷了田局的話,轉問提問的那位女士想知道啥,想明白啥,田局長二十多年才弄明白的事情,一個鐘頭答復你,你能聽懂嗎?這里不是政策解釋的會議,類似這樣的問題,可以在貼吧上去說。后來田局還是回答了,算是圓了個場,人家畢竟是專家型副局長,解釋進行到一半(或許是剛開了個頭),唐部長再次打斷田局的話,就不讓再解釋了,直接轉向下一個問題。
各單位各行業都有自己的專家,什么事他們都懂,都知道哪件事該怎么做,關鍵就是他們究竟作為不作為,關鍵還是工作態度的好壞,有沒有責任心。因為在過去,揣著明白裝糊涂、執法部門釣魚執法,充當消防隊的角色,哪著了火救哪里,不是從根子上去治理,民不告官不究,應付了事,這些現象不光咱有。
你問一句,人家八百句回答你,問你“聽懂了嗎”,你還假裝聽懂了,問你“我的回答你滿意嗎”,你只能說“滿意或不太滿意”,這就跟趙本山的小品《賣拐》差不多,把你忽悠了你還的說句“謝謝啊”。
聽其言觀其行。公開述職還是利大于弊,出發點是好的,各單位也是做了精心準備的。述職報告都經過了反復推敲,有大量的、充分的 、生動的事例,不用說這五個月,包括百日攻堅那一百天,都是憋著勁地在干,肯定也有不盡如意的地方,也有被動地去干的現象。
聽了這場國土局的述職報告,我感到有一個看點需要說一下,那就是xx高速北引線、旅游路、航空博覽園三個項目。這些項目國土局說了不符合我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就是未列入《xx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按照這個土地規劃,這幾個項目在七年內是不能上的,因為沒有預留土地可征。可喜的是,不符合也要干而且已經在干了,只能說那個土地利用規劃是有問題的,是制約我們發展的規劃,是急需要修改的東西。
另外再說點沒用的,參會的人不多,桌子上擺著牌,市領導都沒到場,xx部長主持到一半多讓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接替后中途退場了,我再扭頭一看,政協副主席王英先也走了,領導們肯定是太忙了,明天又是五一,估計是到一線慰問去了。
我呢,起初在最后一排坐著,后來唐部長要我們前排就坐,不得已到了第二排就坐。第二排的桌子上有“油田代表”的標志,其實一個人也沒有,全空著,唐部長就問是不是沒通知到呢。我分析土地的事情,與油田關系不大,省里專門給油田批了xx畝地指標,那是定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