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校長研修學習心得:學做一個有哲學思考的校長
公開課從開始的應付到精彩紛呈;教研研討從漠視到與兄弟學校交流后的激動和熱情,讓我看到教師深埋內心的熱情、學校發展的希望。
六中學生雖然學業基礎較差,但 其文明禮儀和尊敬師長行為習慣不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差,學生相對很淳樸,經過交流很惹人喜歡。所以我更加堅定:要學會欣賞學生,要有耐心和信心,要通過加強養成教育,促進學業水平的提高、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學校成為幫助學生成長的地方。教育是慢得藝術,就像張教授所說“靜等花開”,教育像養花,一邊養,一邊看 。
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存在就是價值。 學生千差萬別,其成才途徑也應多樣,不能只用學業成績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很早就指出:“教育非它,乃是靈魂轉向!”。我想這不僅適合學生, 也適合教師。
五、適合才是最有意義的。
現在的教育,各種理念和教育模式繽彩紛呈,讓人眼花繚亂,作為校長怎樣去判斷,怎樣去選擇,是和大家一樣去追潮,還是堅守自己的思考,曾讓我很困惑,張教授的講座讓我堅定了信念,適合六中發展的才是最好的、有意義的,教育有規律但沒有固定的方式。通過和張教授的交流,針對六中師生的實際,我提出課堂教學先模式化,后個性化,先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再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探索適合六中學情、校情的教改之路。很高興,這種想法得到張教授的認同。
學校教育是育人的事業,具有不可復制性,作為校長只有時刻用哲學的思想去思考,才不會迷失方向,只有不斷的學習與反思,才能讓學校發展少走或不走彎路,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