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精選12篇)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1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同志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百色工作。**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干,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模范”“時代楷模”稱號。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英年罹難,扼腕痛惜。追思黃文秀就是追思她對脫貧攻堅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的初心使命,就是追思她對這份土地深沉的愛和對這份愛的執著和升華。
回到家鄉——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壯族妹子,老區本色。廣西百色是黃文秀的家鄉,北師大研究生畢業以后她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定向選調到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到邊遠地區去,到基層一線去”。回到家鄉,建設家鄉,讓家鄉改變面貌,是黃文秀對家鄉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是對這份愛的初心表達。結合當前黨中央“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戰略部署,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實踐、正向示范和典型引領,必將激勵著身后千千萬萬個有志青年到基層去、到邊遠地區去,奉獻自我、磨礪自我,其影響正當其時,意義深遠。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2
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總書記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同志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黃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托,賡續傳承紅色傳統,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她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項目,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在突發山洪中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模范”等稱號。
廣大干部群眾認為,黃文秀同志是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和先鋒模范,是用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青年共產黨員。廣大黨員和青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向黃文秀同志學習活動,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事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一流業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3
黃文秀同志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是因為她時刻牢記黨的囑托,賡續傳承紅色傳統,是對家鄉愛的升華。她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儲水池修建等工程項目,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
剛到村時,村民們對這個第一書記質疑聲不斷,為了消除這種質疑,拉近與村民的距離,黃文秀白天上門走訪,掃院子、摘砂糖橘、收玉米、種油茶,從不喝酒的她甚至主動帶上酒,和老鄉們坐在起敘敘家常。慢慢地,不少貧困戶接受了她,開玩笑說“女娃娃還真是難纏得很哩”。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砂糖橘種植面積從500多畝擴展到了20xx多畝,其中的一個屯,有5戶村民年收入超過了10萬。到**年底,黃文秀帶領全村88戶、417人實現脫貧,完成了屯內1.5公里的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的新建,一個屯17盞路燈的亮化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6.38萬元。擔任第一書記一周年時,她在手記里寫下了一句話,“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
這就是黃文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建設家鄉,改變家鄉,砥礪前行,譜寫了新時代青年壯麗的青春之歌!她不愧是時代的楷模,是所有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4
時代新青年的楷模—黃文秀 三要鎮楊川村 楊鈞祺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共產黨員,能將生命奉獻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上,我們深為感懷。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謹記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勇于奉獻,甘于奉獻,傾心投入,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黃文秀,一個30歲的研究生,一個年青的第一書記,把年青的熱血撒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拋卻老父親的思念,牽掛貧困戶的衣食,每一件事都是那樣的平凡,但黃文秀這個人竟那樣的光榮而偉大,沒有什么言語可以形容,卻有著震撼內心的巾幗氣概。
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激勵我們要進一步學習本領,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做一個有本事,有作為的人,同時,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敢于擔當,勇于奉獻,深徹感受時代脈搏,把握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價值照耀在新時代的上空。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5
“時代楷模”黃文秀,風華正茂守初心,扶貧路上踐擔當,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筆者認為,黃文秀就是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的前行榜樣,她以傾情奉獻譜寫的新時代青春之歌將傳遍大江南北,激發廣大干部“不破樓蘭終不還”決心。
堅守初心擔當使命。“心地不轉變,徒云寒暑侵”,“我來自貧困山區,我要回去,把希望帶給更多的父老鄉親,為改變家鄉貧困落后的面貌出一份力。”黃文秀碩士畢業后懷初心擔使命,毅然回到生她養她需要她的家鄉,深入偏遠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沖到扶貧攻堅的第一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畏萬險,不懼萬難。“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我們更應該不忘初心、不改初心、堅守初心,在基層維穩、扶貧攻堅、駐村支教等一線陣地磨練歷練,自覺把自己的理想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為民服務踐行宗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黃文秀成為駐村第一書記后,心心念念著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跟著村干部遍訪貧困戶,深一腳淺一腳走田坎翻土坡,從不懼怕任何困難,一心就想怎么帶領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帶領全村易地搬遷18戶56人,教育脫貧28戶152人,發展生產脫貧42戶209人,貧困率下降20%以上。“愿得民功勤,輸力于百姓”,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應時刻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人民謀復興”初心使命,為了人民群眾,啃下硬骨頭,扛起艱難重任,一心為村民謀幸福,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奉獻自我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因為要下雨,村里可能會受災,更應該馬上回去”這是黃文秀與父親匆匆惜別時的話。在漆黑的道路上,她選擇沖向群眾,生命永遠定格在30歲。“花雖落去,芳香猶存”,黃文秀同志的“長征路”還沒有走完,百坭村還有部分群眾還沒有脫貧,貧困群眾還需要這樣奮斗的力量。我們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黃文秀“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決心和意志,擔當實干,將脫貧攻堅進行到底,讓貧困人民早日過上幸福生活。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6
“人民的好書記,人民不會忘記你”“愿天堂沒有洪水”“學姐,一路走好!請放心,會有許許多多的百色學子回到家鄉,接過建設美麗壯鄉的接力棒,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近日,廣大群眾紛紛把真切的哀思寄托給那個遠去的“第一書記”,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這位“第一書記”給予了高度贊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我們要學習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跡。
當代大學生的典范,反哺報答養育之恩。20__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的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成為那個“要回來的人”。這樣的選擇,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可謂“不可理喻”。很多邊遠貧困地區的學生,一旦走了出來,跳出了“龍門”,就一頭扎進繁華的大都市,換下了身上的“粗衣”,洗去了身上的“鄉土”,同時也丟掉了淳樸的本性和農民的本色,甚是可惜。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文件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保障機制,也必將鼓勵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貢獻才智、建功立業。
先進共產黨員的代表,心中牢記人民之托。要取得群眾的信任,就要從內心把群眾當親人,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真正和他們打成一片。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為了能和村們嘮家常,她學會了方言;為了盡快掌握第一手資料,她經常一連幾個星期都駐村里,白天群眾出去干農活,她就用晚上時間進村入戶,走訪群眾,日復一日地“纏”著村民們,大家才慢慢接受了她。中央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就是要把我們基層黨員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走近群眾、融入群眾,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黨員干部要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要立足本位,找準興農村、富農民、強農業的發力點。不務虛聲,不貪虛功,勤勤懇懇干事業,兢兢業業當公仆。
一線扶貧干部的楷模,攜手走上脫貧之路。駐村一年,輾轉2.5萬公里,讓418名群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2.71%,扶貧是她“心中的長征”。如期脫貧進入全面小康,是我們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過去6年時間,全國累計減貧8239萬人,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必須采取超常之策、下非常之功。當下正是需要我們廣大黨員干部精準發力,追求“無我”境界的關鍵時候。需要我們全黨同志齊心協力,以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拿出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7
20__年6月17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結束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她就是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黃文秀同志,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0歲。對她的離世,我們無比痛心和惋惜。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廣大黨員干部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強調:“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黃文秀同志從北師大研究生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投身家鄉建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她有著為人民服務的的堅定信念,把對貧困山區每一寸土地、對群眾每一份愛,化為群眾服務力量,始終踐行共產黨人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需要勇于擔當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勇于擔當,就是要主動把責任扛在“肩”上。當官必須盡責,權責相輔相成。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黃文秀同志面對扶貧攻堅任務,敢于啃硬骨頭,敢于亮劍,敢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體現的就是新時代年輕干部的擔當精神。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需要勤政務實作風。“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在打贏脫貧攻堅關鍵時期,黃文秀同志放棄優越條件,扎根農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基層,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無愧人民、無愧時代、無愧歷史。走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我們要真抓實干,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以勤政務實作風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努力奮斗。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8
黃文秀作為一名北京師范大學的研究生,本該留在大城市享受無限的可能與輝煌,畢業卻選擇了歸鄉服務群眾,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的青春詮釋了共產黨的人初心和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年輕的生命定格在30歲,初心不滅,青春無悔,黃文秀先進事跡感人至深,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
黃文秀在扶貧日記中寫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會學家說過,‘一個國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眾的落后’,我們黨深刻明白這個道理,從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脫貧,并且扶貧要扶志和扶智,這樣一個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福利的黨,我怎么能不響應號召呢?”她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工作,夙夜在公,甘于付出、樂于奉獻,在扶貧的路上、在那個暴雨如注的夜晚,年僅30歲的她不幸被洪水沖走犧牲,用生命詮釋了她的青春與價值,詮釋了她的初心和使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擔當和使命。
用芳華立誓言,延續共產黨人“先鋒”精神。短暫的芳華,卻彌足珍貴。她的堅毅、堅決、勇敢、無私,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心。讓我們在黃文秀精神引領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9
青年都有著自己的“詩和遠方”,它象征著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向往,并為之追求內心世界的滿足。青年群體正處于人生的奮斗起步期,不少人難免認為詩和遠方還很遙遠。“時代楷模”黃文秀在大學期間就立志于要報效家鄉,她遵循自己內心的方向,以恪守“初心”的執著和奮斗成就著自己的“詩和遠方”。她的事跡讓人感悟到,一旦有了正確的理想和有力的行動,奮斗也就能通向詩和遠方。青年干部要以黃文秀為榜樣,充分感悟“初心”的真諦和力量,以“初心”之力成就青年黨員干部應有的“詩和遠方”。
心靈是最遠的遠方,初心是來路亦是歸途。曾經一篇《我為什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問答帖在網上引起熱議,其中關于“端正入黨動機”的論述引起了不少人的認同。加入光榮偉大的黨組織,與一群具有堅定信仰、執著追求的人并肩同行,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但信仰不可能輕易就生根發芽,“初心”既是貫穿一生的出發起點,也是不懈奮斗的終點坐標。黃文秀在大二入黨時說:“沒有黨和政府的幫扶資助,我很難上完大學。我選擇讀思政專業,選擇加入黨組織,都是由衷的、無悔的。”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入黨一生一世,青年干部要像黃文秀那樣,永遠銘記入黨時的精神誓言,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行動為之堅守一生,將初心之志融入靈魂血脈,用智慧和汗水澆灌承諾,讓頂天信仰堅不可摧。
青春是最美的詩篇,旋律是無我成就大我。黃文秀從城市回到家鄉,又從機關來到基層,這樣的“逆行路線”絕不是“鍍金作秀”。她剛到村里時,還有103戶473人未脫貧,一年的脫貧“長征路”實現了88戶418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青年干部充分享受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不缺乏優異的資質、出色的能力,但最可貴的是無私的奉獻、忘我的付出。新時代干事的舞臺雖然廣闊,但如果囿于計較“自我”的進退和得失,前進的路只會越走越窄。青年干部應把群眾冷暖和黨的事業擺心間,跳出“小我”視野、打破“自我”束縛、保持“忘我”狀態,踐行“無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用青春譜寫世間最優美遼闊的詩篇。
行動是最好的宣言,榜樣是精神更是力量。共產黨人都是接續奮斗的,這個組織總能在為人民謀利益、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征途中,涌現一座又一座的精神豐碑。黃文秀的犧牲讓人動容悲痛,但也將激勵廣大青年干部更加堅定勇氣、砥礪前行。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如火如荼開展,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新起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青年黨員需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投入到經濟發展、改革攻堅的各項事業,以榜樣精神為指引,不斷校準自己行動的坐標和方向,以青春無悔的激情和能力煥發更有活力、更具沖勁的干事動能,擔負起歷史賦的使命,讓青年干部群體聚是青春激揚的“那團火”,散是走在前列的“滿天星”,成為新時代書寫芳華的“搏擊者”“弄潮兒”。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10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同志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后放棄了在大城市選擇工作生活,而是回到廣西老家作為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一線,把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脫貧攻堅的路途中,這種不忘初心、勇于奉獻的精神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學習。
自我國開始實行脫貧攻堅以來,無數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投身到精準扶貧工作中,為貧困戶精準施策,想方設法幫助其制定近期和長遠脫貧計劃。有的干脆住在貧困村內,和貧困戶一起交流脫貧計劃,實施脫貧任務,一起下地勞動,一起吃糠咽菜。許多扶貧一線的黨員干部和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有的干部在脫貧任務完成之后,仍然受到群眾的不舍與挽留。
基層扶貧干部中有很多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作為新一代的黨員,他們滿腔熱血的回到家鄉,踐行自己的初心,在農村大地上盡情揮灑自己美麗的青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黃文秀一樣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甘于奉獻的實際行動,彰顯著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他們用一個個的奮斗故事,匯聚成民族復興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我們要向黃文秀學習,要學習她永懷初心的赤子之情;學習她用青春扎根基層、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心。要像黃文秀同志一樣,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事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一流的業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11
風華正茂的年紀,她選擇泥濘,告別繁華;青春正盛的歲月,她扎根基層,扎根在扶貧的主戰場,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將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我們要學習黃文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黃文秀同志就是我們新時代的楷模,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一是要學習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精神。有同學問黃文秀,為什么放棄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偏偏回到貧窮的家鄉?她回答:“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有人要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貧困戶村民問:“大家都說你是北京畢業的研究生,你為什么到我們邊遠的農村工作?”黃文秀說:“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么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她時刻牢記黨的囑托,體現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本色。在今后工作中,要學習她不畏艱辛、敢于勇于奉獻的精神,時刻牢記黨的囑托,嚴格以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以昂揚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踏踏實實辦事、勤勤懇懇工作,傾其所有,盡其全力。
二是要學習黃文秀同志甘于奉獻、勇于實干的精神。黃文秀的事跡讓我們看到了優秀第一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的執著和奉獻,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脫貧攻堅任務,黃文秀始終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致富奔走,為打贏脫貧攻堅奮力。這激勵著我以后要勤于實踐、不斷奮斗,肩負起本職工作的責任。堅毅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人生正是一種敢于與現實較真,不斷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敢于與自我較真、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后不再堅守,戰勝失敗。人生始于有夢想的追求,基于有定力的積淀,成于有膽識的堅守,才能守住初心,牢記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在脫貧之路貢獻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2024感動中國人物黃文秀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篇12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脫貧干部。脫貧干部是引路人,更是貧困地區的父母官。然而一場暴雨,將這一切改變了。年僅30歲的黃文秀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她的生命定格在了廣西百色這個貧困地區,沒有來得及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沒有來得及享受自己的繁華人生,黃文秀就在基層扶貧工作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間點的臨近,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深水區,所剩貧困地區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薄弱、公共服務不足,特殊困難群體脫貧難度大。要想不讓一人一戶在扶貧路上掉隊,就必須注重精準發力,把底數摸清,把賬算清,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精準扶貧資金投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扎扎實實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黃文秀作為村里首位女書記,剛開始村民不認為她可以帶領大家脫貧。村民們不愿與黃文秀深聊,黃文秀心里也憋屈。但是黃文秀就是要一步步獲得群眾的認可,
她到貧困戶家不再拿著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脫下外套幫忙掃院子,貧困戶不讓她進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里,一邊幫忙干農活一邊聊天。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黃文秀就摸清了全村概況:百坭村共有472戶20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883人,20__年未脫貧為154戶691人,因學致貧和因殘、因病致貧占比最高。時間久了,村民們開始慢慢接受這個第一書記。于是她成為了貧困戶眼中難纏的“第一書記。”向村里的老支書請教后,黃文秀決定先跟村民們熟悉起來。
人民的好干部,百色的好女兒黃文秀走了,無情的洪水可以帶走她年輕的生命,但是帶不走她的精神。在黃文秀這種不怕犧牲、不辭辛勞的脫貧精神的指引下,我們的脫貧攻堅戰一定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