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部門新常態,新作為,新形象學習心得(精選3篇)
檔案部門新常態,新作為,新形象學習心得 篇1
按照中央、省、市加強干部檔案管理工作的最新要求,結合檔案改版工作,3月至10月,泗陽縣委組織部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抽調專門力量,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保質保量地完成了1329卷在職干部檔案整理審核工作,對新常態下的干部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主要做法
1.實行“三個結合”,增強責任意識。一是全面學習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省、市有關干部檔案審核的標準、程序、要求,并將檔案審核工作細化為審核組、錄入組、裝檔組等三個組,明確各組工作任務和個人工作責任。二是全面整理和重點審核相結合。對照相關干部檔案工作規定,全面整理每一卷檔案,做到全面收集、仔細鑒別、規范整理,并重點審核“三齡一歷”,力爭做到時間清楚,事實準確,說服力強。三是全面把關與單項審核相結合。以“零失誤”為目標,逐人逐項審核確定,力求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每卷檔案材料都注重從前后印證中審核信息,確保審核工作的質量。
2.做到“三個到位”,強化工作保障。一是工作力量到位。從相關管檔單位專門抽調了6名工作責任心強,有一定檔案工作經驗的人員,組成檔案整理審核工作組,開展檔案審核工作。二是經費保障到位。根據檔案審核的需要,部里拔出專用資金,購買了新的檔案盒,添置了1臺打印機和打孔機,以及整理、裝訂檔案所需的裁紙刀、鉛筆、橡皮等輔助材料。三是督查措施到位。將干部檔案材料收集、上報與各單位年終考核評比相掛鉤,對收集、上報干部檔案材料不準確、不及時的單位和個人及時通報批評并責成補正,為順利完成檔案審核工作創造了條件。
3.嚴把“三個關口”,提高審核質量。一是嚴把“質量關”。組織6名抽調的檔案審核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掌握審核標準,并采取初審和復審交叉進行,隨機抽查的方式,形成了梯次審核機制。二是嚴把“準確關”。 對檔案中的原有材料和新補充材料,逐份審查,準確鑒別。對缺少年度考核、任免等重要材料的,對照履歷表,認真查找補充;對基本信息不實的,認真查閱原始資料,確保歸檔材料的準確性。三是嚴把“收集關”。堅持檔案審核、信息反饋和材料收集同步進行、循環往復。認真梳理檔案所缺材料,并及時反饋各單位,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收集。
二、存在問題
經過8個月的集中整理審核,未發現年齡、學歷造假等嚴重違反檔案管理工作規定的現象,但仍有材料不全、歸檔不及時等問題。
一是新檔案材料未主動歸檔。從這次干部檔案集中整理審核工作來看,主要集中在新取得學歷、新加入黨員及新獲得榮譽等方面材料,經統計,此類材料共缺少約80多份,且很多都是在與干部本人核實相關信息時有出入,才發現相關材料未及時歸檔,造成檔案材料歸檔不及時,信息更新不及時。
二是所缺材料類型較為集中。在本次檔案審核中,發現所缺材料大部分為任免類和年度考核類,這兩類材料約占所缺材料的80%。其中,任免類材料往往是每次干部調整后制作不及時,不能及時歸檔;年度考核類材料特別是人社部門負責審核把關的年度考核表不能應收盡收,多有遺漏。
三是部分信息需要重新審核。由于審核要求發生變化等因素,對干部的出生時間、工作時間及全日制學歷需要重新進行認定。如軍轉安置干部在部隊的全日制學習經歷,按原來的要求均作在職教育認定,后審核要求改變后,大部分學歷均符合新的認定規定,應按全日制教育重新認定。
三、整改措施
1.加大檔案工作宣傳力度。通過舉辦檔案知識培訓等形式,對各單位組織人事工作人員進行檔案管理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他們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督促各單位對形成的檔案材料及時歸檔。通過網絡專欄、短信微信、熱線電話等媒介,對干部個人進行檔案管理知識宣傳和普及,讓每一名干部了解檔案里有哪些類型材料,哪些材料需要歸入個人檔案,并將新取得學歷、新加入黨員、新獲得榮譽等重要資料必須及時歸入檔案,作為重點告知內容,確保干部檔案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2.加大檔案材料收集力度。干部檔案工作是組織人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公道正派選人用人的重要保障。要加大歸檔材料的收集力度,對于新提拔的干部,在正式任職后一周內,必須將考察材料歸入檔案,對于新調整的干部,在正式任職后一個月內,必須將相關任免材料歸入檔案;對于年度考核材料的收集,要加強相關部門及人員責任意識,做到對材料嚴格把關審核,防止不合格材料進入檔案,并對參加考核的干部人數進行審核,確保歸入檔案的年度考核材料不重不漏。
3.加大重要信息審核力度。要堅持從嚴管檔,認真審核歸檔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堅決杜絕假材料;嚴格遵守查借閱紀律,嚴禁在查借閱過程中涂改、抽取、撤換、添加檔案材料。同時,嚴格按照中組部《關于認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對干部的出生日期進行認真核對,對經組織認定而干部本人要求更改出生日期的,堅決不予辦理,并舉一反三,加大對干部其他重要信息的審核力度,特別是對干部的年齡、工齡、黨齡、學歷、經歷和身份等情況(“三齡兩歷一身份”),進行認真核對和認定,確保無誤。
檔案部門新常態,新作為,新形象學習心得 篇2
說過一句精辟的話:“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學習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迫切需要。對于政研干部來說,只有持之以恒地學習,說話才有中氣,思想才有靈氣,文章才有才氣,行事才有底氣。為此,我們圍繞適應“新常態”、確保“新作為”這一主題,著眼于“人人可學、人人好學、人人學好”的“三學”目標,推行學習全員化、學習組織化、學習制度化、學習價值化“四化”學習制度,以學修身、以學益智、以學增才,努力提升干部素質,提升隊伍形象,提升服務水平。
推行學習全員化。學習全員化,就是把干部職工全部納入學習計劃,樹立“全民學習”的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一是領導帶頭學。行不率則眾不從,身不先則眾不信。堅持領導干部帶頭抓、帶頭學、帶著講,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組織的堅定擁護者、模范帶頭者。二是集體專題學。結合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活動,創新方式,每季度組織一次集中學習。同時,適時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廣宣為學之道,大興勤學之風,力求善學之策。三是干部普遍學。學通“必修課”,用最新理論、政策法規武裝頭腦,用黨風、黨紀、黨性規范和約束自己;學精“專業課”,對基本理論深學、本職業務精學、修身知識勤學、急需知識先學,努力成為部門工作的行家里手;學好“選修課”,力求有己所長,專兼并進,綜合提高。
推行學習組織化。學習組織化,就是確保整個學習活動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堅持科學組織,努力創造學習條件、營造整體氛圍。一是分段推進。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堅持分階段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內容,制定具體的學習工作計劃,量化指標要求,做到長期有規劃,短期有安排。二是分類引導。年輕干部職工重點抓團隊式學習培訓,建立材料交流平臺,提供學習資料,搭建“網絡學習課堂”,開展“傳、幫、帶”活動,實行“零距離”學習、“全天候”學習和“開放式”學習。
推行學習制度化。學習制度化,就是依靠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將學習行為方式內化為組織和個人的自覺行動。建立健全領導、考核等機制,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
一是建立領導制度。成立建設學習型組織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抓學習的組織、協調、督促、落實各項工作。
檔案部門新常態,新作為,新形象學習心得 篇3
自今年5月和7月提出和重申適應新常態這一重大理論概念以來,“新常態”一詞成為當下中國的新詞、熱詞、高頻詞。尤其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我們所處的政治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吏治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態”。對此,我們廣大黨員干部應充分認識、積極適應,爭取新的作為。
一、抓鐵有痕,作風建設進入“新常態”
黨的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極大勇氣和決心全面徹底地懲腐肅貪、狠剎四風、激濁揚清、標本兼治,一系列雷霆萬鈞的舉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絕大多數黨員和干部的認可與堅定支持,成為吏治新常態。之所以稱之為“新常態”,是因為一系列措施已經逐步常規化,官場的清新狀態趨于穩定化。
新常態下,對黨員干部的要求發生了變化,黨性標準更高,宗旨意識更強,工作要求更實,作風紀律更嚴,制度約束更緊,氛圍風氣更清新。事實上,吏治新常態正深刻改變著廣大黨員干部的言行,在我們身邊不知不覺中已發生了顯著變化:搞形式少了,求實質多了;講享樂少了,作奉獻多了;隨意散漫少了,按章辦事多了。個人工作和生活中,“潛規則”干擾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來送往應酬少了,干事創業時間多了;黨員干部遇到矛盾和問題時候,回避少了,主動承擔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態是黨的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是作風建設抓鐵有痕的結果,是政治生態改變優化的表現,是廣大干部群眾期盼的狀態,也是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創新作為的良好契機。
二、端正態度,思想行為走出“老誤區”
吏治新常態是民心所盼、眾望所歸。然而,有的黨員干部對這種新常態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和行為偏差。首先,從思想認識來看,有的黨員干部認為這股清新之風只是一陣臺風,刮過了就會“濤聲依舊”。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黨中央正風肅紀的決心和毅力,事實上這種“新常態”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場“運動”,而將是長期、常態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狀態。其次,從個人心態來看,有的黨員干部對于這種新常態出現了難適應、不習慣的狀態。有的感嘆工作標準太高、要求太嚴、工作節奏比以前快了,“壓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減少,感覺“越來越不自由,越干越沒意思”等等,出現了觀望等待、焦慮埋怨等情緒,期盼狠抓作風建設舉措快點結束。再次,從行動作為來看,有的黨員干部抱怨“為官不易”,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消極應付,不敢擔當,為官不為,等等。
凡此種種,雖然只是少數現象,但其影響和危害卻不容小覷。對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來講,能不能適應吏治新常態是當前面臨的新考驗,能不能盡快走出認識誤區和糾正行為偏差將關系到事業成敗。因此,我們要堅決摒棄那些蒙混過關的思想、法不責眾的心態、打擦邊球的僥幸,盡快結束那種庸懶散奢的不正常“狀態”,步入群眾期盼和滿意的“新常態”。
三、敢于擔當,勤廉奉獻爭取新作為
在新常態下,我們黨員干部應該充分抓住新的機遇,積極迅速調整心態,勇敢地把責任扛在肩上,奮發努力創造新業績。
一是要打消顧慮,堅定信心。面對新常態,要充分認識到我們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持續發力的恒心,徹底丟掉作風建設一陣風的幻想,進一步堅定對中央正風肅紀的信心,打消顧慮,主動調整思維、心態和行為,積極適應這一新常態,迅速在新常態下來謀劃和開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續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始終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拼搏奮斗。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成果,持續改進作風,積極作為,當好“大管家”,扎實做好管理服務保障工作,為全市現代化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是要自我約束,規范用權。面對新常態,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懂得,與其他人相比,做黨員、當干部就必須遵守更多的規矩、接受更嚴的約束,我們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和行動自覺。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更要加強自我約束,習慣在嚴于律己中擔當責任,習慣以清風正氣干事創業,時時處處嚴格按章辦事,成為普通黨員、群眾的榜樣;充分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要做到規范用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切實為群眾謀福祉,這是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本分和應盡的職責。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錢、管物,規范服務行為,切實提高管理服務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
三是要堅守底線,接受監督。面對新常態,我們黨員干部要自覺堅守黨紀國法、廉潔從政、思想道德的底線,心存敬畏,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堅守底線的模范,努力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楷模。社會和群眾對公務人員尤其是黨員干部的監督將無處不在,無論是監督的內容、形式和力度都將比以往更多更大。我們要正確對待群眾的批評和監督,把群眾的監督作為一面鏡子,暢通建言獻策、批評監督渠道,主動深入地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努力改進工作。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堅持管理科學化、保障法制化、服務社會化的方向,牢記服務宗旨,主動接受干部職工和社會群眾的監督、評判,切實提高服務質量。
四是要著眼全局,謀劃長遠。面對新常態,我們黨員干部要善于從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轉型升級的大局出發,積極觀大勢、謀大事;要著眼長遠,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堅定發展戰略,不搞所謂的“政績工程”,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辦好。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從全局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服從服務于全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全市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適應期盼,提高標桿。面對新常態,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積極順應人民的期盼,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以提出的“三嚴三實”要求自己,以焦裕祿精神為標桿,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職能力要更強,工作標準要更高,服務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覺牢固確立群眾觀念,多辦人民群眾期盼和歡迎的事。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堅持“機關滿意、干部職工滿意、領導滿意、社會滿意、自身滿意”的“五滿意”標準,切實提升工作品質,主動回應干部職工和群眾期盼與關切,為干部職工和群眾多做實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擔當。吏治新常態營造了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臺。面對新常態,我們黨員干部要進一步提振精氣神,弘揚勇于擔當、敢于負責、忠于職守、專于事業的精神,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創新發展的大局中展現作為,在服務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事業中做出更大成績,不負黨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按照《機關事務管理條例》所賦予和明確的職能要求,克難奮進,迎難而上,積極創新作為,在厲行勤儉節約、推進公車改革、規范資產管理、優化社會化服務中體現后勤戰線同志的人生價值,展示機關事務工作者的良好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