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學習正能量心得(精選3篇)
黨員學習正能量心得 篇1
20xx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精神,著力聚焦解決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切實把大家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動四川科學發展上來,為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匯聚正能量。
聚焦解決“四風”問題,首要的是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行動自覺,只有學習搞好了,思想認識才會更高,衡量問題的尺度才會更加嚴格。
我們把學習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堅持領導干部帶頭,通過舉辦省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廳級領導干部讀書班等,深刻領會中央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認真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切實增強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特別是在學習研討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四風”問題嚴重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嚴重危害黨組織肌體,不但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因此,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決心信心,以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行動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聚焦解決“四風”問題,關鍵要真心誠意查找問題、立說立行解決問題,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存在哪些突出問題,群眾看得最明白、心中最清楚、最有發言權,我們堅持開門搞活動,要求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拜群眾為師”、眼睛向下找問題,不諱疾忌醫、不遮遮掩掩。
最近,省級領導同志切實改進作風,輕車簡從,分別前往地震災區、暴雨洪澇災害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等,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和群眾家中,廣泛征求意見建議。
問題找到后,我們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特別是對減少會議、控制“三公”經費支出、解決吃拿卡要問題、清理會員卡預付卡等進一步作出規定,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對隨著活動開展進一步查找出的問題,我們將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個一個加以解決,努力讓群眾看到成效、增強信心,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聚焦解決“四風”問題,最終要落腳到服務群眾、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上,“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群干群關系就會更加密切,群眾就會更加自覺地關心和支持黨的事業。
我們針對今年以來四川遭受蘆山強烈地震、連續遭遇多輪暴雨洪澇災害等特殊情況,把教育實踐活動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災后恢復重建和抗洪搶險緊密結合,努力以推動工作的成果來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部署要求,在解決問題、服務群眾、改善民生中,進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奮力奪取經濟社會發展和災后恢復重建的“雙勝利”,共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黨員學習正能量心得 篇2
我和書的故事
陳壽說過:“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書是我們生活中的最大需求,沒有書的人生是乏味的;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沒有書的精神是空虛的;書是一棵智慧樹,等待著我們去采摘無數顆閃閃發光的智慧果;書是一艘船,帶領著我們領略知識的海洋;書是一縷陽光,溫暖著我們幼小的心靈;書是一名無聲的老師,對待我并不嚴格,而且還會給予我溫暖,讓我在快樂中學習;書是一位向導,帶我們去尋找智慧的源泉……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沒有營養,人還能生活嗎?沒有書籍,就像生活沒有陽光。
記得去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詹姆斯與大仙桃》的書。我看得如癡如醉,太陽不知什么時候落山了,夜幕不知什么時候降臨了。當鬧鐘開始嚷嚷的時候,媽媽走到我面前,笑著對我說:“女兒,該睡覺了!明天再看吧!”我搖搖頭,不情愿地說:“不嘛,媽媽,明天不是放假嗎?讓我再多看會兒吧!”媽媽聽了,臉從晴天變為多云,厲聲說道:“不行!放假也不行!放假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好適應開學的生活!不然到開學的時候,我還得叫你起床!”我一看形勢不對,心想: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于是,我毫不客氣地回敬媽媽:“為什么非要我睡呢?你不也是這么晚睡嗎?”經過一番口舌之戰后,我敗下了陣。可是我又不愿意明天再看,還有幾十頁沒看完,多吊人胃口呀!會水土不服的。怎么辦呢?我轉了一下小腦瓜,有辦法了!于是,我忙對媽媽說:“好,我睡覺!明天再看吧!”媽媽見我果真上床“睡覺”,就不再計較,繼續看電視。我見媽媽走后,匆匆拿起手電筒,像老鼠偷油似的,拿起放在桌子上的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時針扭動著她那又笨又粗的身軀,慢慢地走到了11這個數字上,我終于讀完了。這種感覺真不錯,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不一會兒我已酣然入睡。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像世界上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這是莎士比亞的名言。是啊!因為有書,我不孤單;因為有書,我樂趣無窮。希望大家以后一定會像冰心說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
黨員學習正能量心得 篇3
石家莊這個冬天特別的冷。
有一天黃昏的時候,天氣十分昏暗,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往家趕,我獨自沿著青園街去采購明天的食物。
這時,路過一個黑色小汽車停靠在路邊的馬路牙子,從汽車鉆出一位衣著華麗的女人,40歲左右,黑色皮毛的貂衣。緊接著,一個聲音從車里傳出來,“今天不想理發。”走出一位中學生,高高的,胖胖的,聲音很粗魯,“討厭,討厭,非得讓理發。”膨的一聲關上了車門,怒沖沖的朝著中年女人咆哮。
這么不禮貌的孩子,我下意識地看看這位學生,又看看這位不禮貌的孩子的媽媽,這位母親像極了一個犯過錯誤的犯人,唯唯諾諾的,嘴里叨叨著些什么,辯解著。唉,他們母女生活應該是很優越,怎么就成這個樣子,我的心里,像堵了塊棉花,亂糟糟的。
我走過這一對母女,心里若有所思。這時,一個甜甜的聲音傳過來,“爸爸,冷嗎?我給你捂捂耳朵。”迎面是一位騎電動車的男人,瑟瑟發抖的停在了路邊,衣服破爛爛厚墩墩的,看不出年齡。電動車后座上站起一個4或5歲的小女孩,他使勁地停止了腰桿,兩個胳膊直直的使勁地夠著爸爸的耳朵,把那個男人的耳朵蓋住,女兒的手柔柔的,弄癢了爸爸的臉,這位瑟瑟發抖的男人忽然哈哈地大笑起來“不冷不冷,閨女,別摔著!”笑聲感染了女兒,感染了路旁的我,冷冷的天,忽然感覺就暖起來。
哦!我明白了,剛才那一對寶馬汽車里的母女傳遞給人的是“負能量”,而那一對電動車上的父女傳遞給人的是“正能量”。我們應該怎么看待子女的教育?我們不應該反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