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精選8篇)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在沒接觸外國文學時,還真沒有意識到原來外國文學的范圍那么地廣,除了中國以外的文學都稱為外國文學。不難想象,這是一個多么遼闊的領域呀!單中國的文學就有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就這兩樣就讓我頭疼了,如今來來個外國文學,它可是從希臘神話開始,一直到當代,并且貫穿幾大洲,幾乎全世界的外文學都要涉及一下。所以沒上課之前,對這門課還挺恐懼的。原因有三:一事要學的東西太多,怕吃不消;二是從來都沒看完過一本外國的書,自身內功不夠;三是通病,老師如何?好不好說?
懷著一顆不安的心走進了外國文學課堂,習慣性找了一個靠后的位置坐下,翻著課本,找找有什么好玩一點東西。老師一上來真是給我們一驚,先說課題紀律:上課不能吃東西,玩手機,不能穿拖鞋,遲到扣分。幾點要求下來,心里不禁泛起了小波動,暗想,這年死啦! 光紀律就這樣,真不懂以后還會有什么要求?殊不知,一節課下來,對老師的恐懼消除了。老師其實很好說的,談笑風趣,講的東西也不乏味,還挺有意思的,或許是新接觸的原因吧!
老師課堂延伸的東西,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學習!經常介紹書籍給我們,記得很清楚一次,老師給女生們介紹四本女性必讀書,我四個男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想問老師有沒有我們男性的書刊?老師也常介紹書本以外的電影,說是他喜歡的,但也有一些我不喜歡。當然了,這是因人而異,個人風格所造成。像《紅櫻桃》我就不喜歡,故事倒不錯,可能那個年代離我們太遠了,心靈上、情感上沒有共鳴。
打消了客觀的因素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了。每次聽老師講課,把故事情節連起來講,感覺寫得很不錯,表現也很到位,自我覺得比起中國的小說還要好看。但是去看書時,根本就沒這種感覺,一點往下讀的欲望都沒有。外國文學真的很難讀,它的故事情節發展太緩慢了,而且心里描寫太多了,一本書,有時幾頁都是在寫一個人的內心獨白,讓人看得不知所云,看到了后面,忘了前面,經常是不能把故事連在一起。還有一大難題就是,外國人的名字太長,記不住誰是誰,最可恨的是一個家族的人,他們都有共同的姓,有時名也一樣,在讀的時候也常常不懂這人到底是那個?很是費事,記不得了,還得往前找,等找到了,閱讀的興趣也差不多了。所以我每每拿起書本,又在一次次迷糊中放下,實在沒興趣去讀,即便強行地去讀,但內容就沒有了。這就造成了,課堂上很清晰,課后很模糊的現狀。
雖然自己讀不下書本,但對外國文學的內容還是很喜歡的,不看書,去看電影,也大致了解了點東西,但對細節的描寫就沒有了,許多經典的對白也感受不到,這不為一件憾事呀!不管怎么說,這學期還是學到了許多之前沒有涉及的知識,彌補了我外國文學一無所知的空白。以前的什么《簡愛》、《俄狄浦斯王》、《偽君子》等等,很多作品都是耳熟能詳,可是大致情節卻不知道,更別說表現的主題了。所以通過了學習外國文學,如今大致認識了好多作品,還有各個時期的作家和流派,F在叫我來談一部作品,我可能做不到,但在同學中交流,這部作品里的人物,某個情節,是可以的。不再像以前,人家談個作品中的故事或人物形象,自己像聽什么一樣,完全不懂人家講的是什么,自然就插不上嘴了。通過學習,也了解了那一時期,外國的政治和經濟的狀況,彌補了好多歷史上學不到的東西。
外國的文學表現的是外國的東西,在文化上和東方文化就存在很大差異,特別像我這樣從小就被傳統文化養著的,雖然也學習英語,可我一點感覺也沒有,對外國的東西只停留在風景和電影上,好多的東西都不怎么喜歡。所以在文學表現出來的東西也有點出入,在情感上就不那么樂意接受了,在邏輯上也些事情理解不好。在果戈理的《死魂靈》里,里面的四大吝嗇鬼之一的潑留希金,像這樣的一個守財奴,我很是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身為一個農場主,不光有著自己的莊園,還有自己的農奴,在物資上可以說是豐富的,但其行為卻極大不符。在村里撿破爛,他走過的路就像掃過 一樣;自己的穿著簡直就是個乞丐,面襟可以做鏡子;招待客人竟然用變質的餅干,泡了蟲子的酒,這些東西他平時還舍不得用呢!這種行為和守財奴、吝嗇鬼的身份不大。在這我就受東方思想影響,吝嗇是對別人的,不是對自己。自己守著一堆財富,自己卻像乞丐一樣地活著,簡直就是變態,性格的扭曲。
一學期的學習的時間太短,沒幾節課,就到期末了,許多作品都是點到為止,沒有具體展開來講,很是遺憾。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叫外國文學那么多,而給我們的時間卻是那么的短暫,用一年的時間去解讀幾千年,一百多個國家的文學。每每談論到此,老師無大失所望,時間太少,內容太多,都要涉及就要流于形式,沒有很好的把握,自然談不上理解了。本來它就比較抽象,不好解讀,現在時間又短,在外國文學的課程上很有挑戰。
在聽到這學期不用考試時,很是高興呀!實在是怕考外國文學,那么的多流派以及作家和作品,我自己背中國的都要命,更何況那怪異的名字。但學期要考試了,并且是全部課程,我表示壓力很大,期待下學期自己對它有所改觀。
對于下學期我暫時也沒有什么好的打算,繼續跟著老師走,一定要去讀一些篇幅小的作品,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的講解和電影的了解,要去親自去感受文本,體驗那文字的里的真實。對 于老師我沒有什么建議,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我可以接受的,課程的設計也還好,詳略得當。
國外文學博大無邊,所以在下學期里要更加專注,認識更多的東西,了解西方的文化,希望能改變一些自己對西方的一貫看法。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學習了這一學期的外國文學,感觸頗多。
這些世界名著邏輯性都很強,故事也頗為有趣。只是似乎都具有政治意義,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以后,都有抨擊、諷刺原有的落后制度及當時社會的黑暗,再歌頌贊美新制度,體現新思想,描繪新藍圖,使得我不禁產生這樣的念頭:難道沒有現實意義,沒有政治性就算不得世界名著了嗎?
其實也有,像古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政治性就不是那么強,只是反映當時的狀況,探究一些人性及道理。我想這是因為那個時代遠古,看作品應該考慮它的歷史性,從歷史的眼光去看待,要求自然也就沒那么高。
我認為,學習外國文學,最好是要讀其文學。另外,要聯系寫作背景,作者經歷,作者思想來綜合理解。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學習大學語文專題“外國文學”心得體會 大學語文960分鐘的網上自主學習結束了,通過這么多天的學習我感受很深,每一個專題都涵蓋了很多知識,其中我對“外國文學”這章很感興趣,下面是我學習“外國文學”這個專題后的心得體會: 文學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的表現和傳達方式,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文學特征的同時也積淀著其民族性、時代性。
以下是外國文學的發展過程:
歐洲文學從古希臘、羅馬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文學中很豐富的一部分。
古希臘、羅馬文學是歐洲文學的開端。古希臘文學中的神話和史詩則反映了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時的希臘生活和斗爭。希臘神話是古希臘人最早的意識形態,是古代希臘人民留給后世的一份珍貴的口頭文學遺產。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突出征服自然的戰斗精神和樂觀主義情感。《伊利亞特》[《伊利昂紀》和《奧德賽》(《奧德修紀》)]是歐洲文學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
十三、十四世紀之交,隨著意大利城市的興起,佛羅倫薩文化的發達,學術派別對意大利文學的影響,產生了代表作家但丁。留下了他最偉大的作品《神曲》!渡袂返臉嬎己陚,想象豐富,結構完整。象征、寓意、夢幻的表現手法給后人以啟發。
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是一次新興資產階級反教會、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啟蒙運動。這個時期,古希臘、羅馬文化重新受到重視,因而有“文藝復興”之名。代表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文學最高成就的是威廉·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
亞洲和非洲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大陸,由于民族復雜、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源遠流長。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這一地區眾多民族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學,都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亞非是人類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世界文學的搖籃。這一時期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史詩、詩歌、戲劇、宗教箴言等等反映出人類童年時期的歷史印跡,表現出古代人類為征服自然所進行的艱苦斗爭,記載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重大變革,它代表了古代世界文學的最高成就,成為人類歷史上珍貴的精神財富。
現代亞非文學,指二十世紀初到五十年代這一時期的亞洲和非洲的文學。印度的近代文學,雖然在十七世紀后半葉巳經初現萌芽,但真正的開端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印度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世界聞名的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日本現代文學是以二十年代反映現實為主旨的左翼文學和以追求藝術美為主旨的新感覺派雙峰并峙的。新感覺派的產生標志著日本現代派的誕生也標志著西方現代派文學開始在日本生根發芽。其代表作家有:橫光利一和川端康成。
發展到近代,西方社會的發展使社會悲劇誕生,大都取材于社會丑陋于人類美好愿望的對立,這也從側面表現了西方社會發展到近現代產生的對人類自身的批判性。
另外,文學不僅僅是時代、民族、國家精神特質的濃縮,還有助于我們認識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風土人情,擴展我們的視野。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是要求我們不僅僅要注重書籍的閱讀
還要求我們領略各地不同的風情,而外國文學就是我們領略世界風情的最好的橋梁。
學習外國文學不僅可以自身的文學素質和修養,還可以在我們研究中國文學時擴展思路、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對象。
不過僅僅通過專題的學習不能讓我們完全了解外國文學的文化內涵,想要真正實現外國文學帶給我們的意義和價值,更需要我們挑選幾本外國文學的經典作品,潛心閱讀,才能真正提高和完善自己!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雖然說大學伊始的專業是“動物醫學類”,學習的主要學科是醫藥學和化學類學科,現代漢語現代文學等等傳統的“中文”學科,但是有一門學科卻是作為一個中文系的學生一直需要學習的:外國文學。學校這樣設置課程自然是有價值有意義的,而對于我們來說,外國文化文學也的確是有其學習認識的價值和意義的。
文學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的最集中的表現和傳達的方式,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文學特征同時也積淀著其民族性、時代性,因此學習外國文學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我看來,就是通過文學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傳達給我們一種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質、思想狀態。例如,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學習西方的悲。毫鱾髦两竦墓畔ED悲劇《俄狄浦斯王》《伊利昂紀》《奧德修記》等不僅向我們呈現了古希臘羅馬的社會狀況,而且呈現了由人與命運的巨大沖突而帶來的痛感;文藝復興后興起的性格悲劇《哈姆雷特》等,在古希臘悲劇的基礎上弱化了客體形體力量的巨大性,
而是重在由于主人公性格上的弱點造成主體的悲劇;發展到近代,西方社會的發展使社會悲劇誕生,大都取材于社會丑陋面與人類美好愿望的對立,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西方社會發展到近代現代產生的對人類自身的批判性。
另外,文學不僅是時代、民族、國家精神特質的濃縮,還有助于我們認識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風土人情,擴展我們的視野。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是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書籍的閱讀還要求我們領略各地不同的風情,而外國文學就是我們領略世界風情最好的橋梁。
這些世界名著邏輯性都很強,故事也頗為有趣。只是似乎都具有政治意義,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以后,都有抨擊、諷刺原有的落后制度及當時社會的黑暗,再歌頌贊美新制度,體現新思想,描繪新藍圖,使得我不禁產生這樣的念頭:難道沒有現實意義,沒有政治性就算不得世界名著了嗎? 其實也有,像古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政治性就不是那么強,只是反映當時的狀況,探究一些人性及道理。我想這是因為那個時代遠古,看作品應該考慮它的歷史性,從歷史的眼光去看待,要求自然也就沒那么高。可是當代又要寫出什么樣的作品才會有那樣的地位呢?才符合當代的要求呢
的簡要介紹了背景、情節及意義、賞析?粗枪适虑楣潱芏鄷r候都會想去讀一讀,也應該去讀一讀,可是真正讀過了的,只有《紅與黑》,挺汗顏的。我想,就算無法把書上所列出的那些名著全部看完,也應該挑幾本主要的看一看。以下便是列表: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埃斯庫羅斯),《美狄亞》(歐里庇得斯),《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神曲〉(但丁),〈十日談〉(薄伽丘),〈巨人傳〉(拉伯雷),〈堂吉訶德〉(塞萬提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彌樂頓),〈偽君子〉〈唐璜〉(莫里哀),〈魯濱遜漂流記〉(笛福),〈格列佛游記〉(斯威夫特),〈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陰謀與愛情〉(席勒),〈浮士德〉(歌德),〈紅字〉(霍桑),〈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拜倫),〈唐璜〉(拜倫),〈巴黎圣母院〉(雨果),〈悲慘世界〉(雨果),〈紅與黑〉(司湯達),〈人間喜劇〉(巴爾扎克),〈高老頭〉(巴爾扎克)。 我認為,學習外國文學,最好是要讀其文學。
再次,作為一名大學生,學習外國文學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質和修養,還可以在我們研究中國文學時擴展思路,提供新鮮的研究方法和對象。比較文學無疑是這種比較中西方文學的典范,可以吸收外國文學中有益于本民族文化的特質,促進本民族文學的發展。
?才會有那樣的價值呢? 書上介紹的那些世界名著很多,有的只是提了一下,有學習外國文學文化其實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幾個學期下來,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給我們的誠然只是一種認知和思考的態度,而想要真正實現外國文學帶給我們的意義和價值,更需要我們在閑暇時刻挑選幾本外國文學的經典作品,潛心閱讀,才能真正提高和完善自己。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我對外國文學發展的基本線索,文學思潮,流派的基本內容和演變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使我掌握了一些外國文學中的代表作家的生平,主要作品的思想藝術特點,成就以及意義。
歐洲文學從古希臘,羅馬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已有倆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文學中很豐富的一部分,《伊利亞特》【《伊利昂紀》和《奧德賽》(《奧德修紀》)】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相傳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紀由一個名叫荷馬的盲詩人根據在小亞細亞口頭流傳的史詩短歌綜合編成的,因而被稱為“荷馬史詩”!兑晾麃喬亍返囊馑际顷P于特洛亞戰爭的一首詩。
十三,十四世紀之交,隨著意大利城市的興起,佛羅倫薩文化的發達,學術派對意大利文學的.影響,產生了代表作家但丁他的代表作是《神曲》。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是一次新興資產階級反教會,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啟蒙運動。代表文藝復興認為主義文學最高成就的就是威廉·莎士比亞。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歐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浪漫主義文學潮流幾乎在所以國家應運而生。英國浪漫主義代表是“湖畔詩人”他們的代表作是《抒情歌謠集》。法國最早浪漫主義代表是夏多布里昂和史達爾夫人。雨果的《歐那尼》的上演是浪漫主義最后戰勝古典主義的標志。雨果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是他在三十年代創作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謝爾益耶維奇·普希金是十九世紀的、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又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他又是俄國文學贏得世界聲譽的第一位詩人批判的文學流派,印度的近代文學真正的開端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印度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世界聞名的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現代主義文學,又稱“現代派文學”,它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當時在法國出現了詩人波特萊爾(1821—1867)為代表的象征主義詩派,在本世紀初又出現了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未來主義、以法國為中心的超現實主義、以英國為中心的意識流文學,等等,F代亞非文學,指二十世紀初到五十年代這一時期的亞洲和非洲的文學。日本現代文學是以二十年代反映現實為主旨的左翼文學和以追求藝術美為主旨的新感覺派雙峰并峙的。新感覺派的產生標志著日本現代派的誕生也標志著西方現代派文學開始在日本生根發芽。其代表作家有:橫光利一和川端康成。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文藝復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四大喜劇,四大悲劇,歷史劇等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世界戲劇史上的泰斗,被認為是古往今來少數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在藝術上代表了莎士比亞戲劇的最高成就。這部劇作描寫王子哈姆雷特猶豫旁遑,憂傷苦悶的復仇過程,真摯純潔,感傷無奈的愛情,到最后雖然復仇成功但也付出了一切甚至生命的悲劇結局,那夸張華麗的對白和引人入勝的情節使得這部《哈姆雷特》也成為了舞臺上經久不衰的演出劇之一。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在高等院校里,文學課被認為是最好上的一門課。出現這樣的觀點,我認為是與文學的特點有關系的,文學作為人學,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心靈訴求息息相通,所以文學課的內容學生們是比較容易聽懂的。而對于上課的教師來說,似乎照本宣科即可,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其實不然,“好上”不一定就可以“上好”。我在教師發展在線上聽了幾位老師的授課后,很受啟發,不僅了解和掌握了新的教學方式,對外國文學史的脈絡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該講什么,怎么講了。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脫稿
對于一名老師來說,脫離講稿并不是一個最高的要求,而是一個最基本的素質。課堂教學最忌諱照本宣科。在“前多媒體時代”,照本宣科是指念教材或者念講稿,在多媒體時代,照本宣科又增加了一種新方式:念多媒體課件。出現“照本宣科”的情況,是因為老師沒有用更多的心思和時間來撰寫、記誦自己授課的武林秘籍:一本個性化的抽屜講稿。脫稿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很多成功的老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完全脫稿。一篇很好的講稿,如果是念出來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學生對你的專業水準和職業態度也會產生一些懷疑。相反,如果講稿寫得弱一些,但如果是脫口而出的話,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好感。他們會覺得自己遇到一位非常敬業的老師,這時在心中可以給你打上七八十分了。
二、多媒體技術
新時代的老師基本告別了黑板和幻燈片,迎來了多媒體時代。對于《西方文學史》而言,多媒體不是萬能的,沒有多媒體是萬萬不能的。為了給學生以方便,以期提高學習質量。在多媒體授課中,線索要清晰,重點要突出,結論要明確,史實材料交代要具體等。要便于學生掌握要點,增加他們的閱讀趣味。此外,為了幫助學生熟悉外國作家,我們還可以配上重要作家的圖像。這一做法的目的,是為解決有些大學生學過外國文學之后,見到外國名作家的肖像還不能相認的現象。
外國文學史課程上教師在講解放文學作品時多使用多媒體設備,從圖像,音樂,影視,動漫等而不僅是文字去講解;從作品對各個時代的影響以及各個時代人們對其理解,如作品的多次改編,包括電影同一題材多次翻拍,多種藝術體裁之間的轉換而不僅著服于文本本身,這使學生能夠逐漸了解作品的意義,不再像以前以為外國文學作品不能給人以觸動顯得可有可無,。但是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不能插入太多花里胡哨的東西,這樣不僅打斷了課堂節奏,還摒棄了語言分析的魅力,對文學課教學有害無益。
三、博學和創新
對于教授西方文學史而言,創新是必須的,但是創新也是很難的。記得有位老師說過:“同樣是課堂,有的老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視為樂園。同樣一篇文章,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換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索然寡味,忽而閉目養神,忽而驚覺欠伸,上課簡直成了受罪。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異!蓖鈬膶W史涉及的面極廣,作為文學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夯實你的文化知識基礎,才能在課堂上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四、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布置作業看似簡單,但是著實是一門學問。看過天津外國語大學的老師的講座后,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對于作業的布置方面。首先,作業不能布置的太多太雜。文學的東西很寬泛,不可能讓學生一次課后就把相關的文學內容都讀完。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變得極其重要。要選擇性的布置比較重要的內容,少而精。其次,教師可以事先提供公共郵箱或者博客,將學生需要的鏈接給出。明確要求,這樣學生也能看到教師的用心。再次,對于學生交上的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并且務必在課堂上給予反饋和評價,并計入平時分數。這樣學生會關注平時的表現而不會把全部精力放到期末,不至于把課堂的內容就變成了簡單的記憶,沒有任何的理解和升華。
以上就是個人在學完西方文學史課程的一些心得。作為一個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但是這門課給過的啟發非常大。希望有機會能聽到更多的老師們的授課,拓寬自己的視野,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美麗的靈魂可以賦予一個并不好看的身軀以美感,正如丑惡的靈魂會在一個非常漂亮的軀體上打下某種特殊的不由得使人厭惡的烙印一樣!边@是《外國名言一千句》摘錄的萊辛的一句話。讀后,我細細品味著這一句名言的含義,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外貌美的人,他的靈魂不一定很美;相反,外表丑陋的人,他的靈魂不一定不美?梢,我們看一個人美不美,不應該看他的外貌,而應該看他的內心。
以前,我看這個人的美不美總看他的外表美不美。如果這個人長相好,又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話,我就會伸出大拇指贊美他說:“這個人長得真美!毕喾慈绻@個人長相不好,又穿著破爛的話,我就會譏諷他說:“這個人長相真丑!碑斘易x了這個名言之后,我后悔極了,這不應該這樣看待人。
外貌美的人,心靈不一定美;外貿丑的人,心靈不一定很骯臟。不是么,在我國歷史的長河里,不知有多少人,他們雖然外表不美,但心靈卻很美。在古代,齊國不時有一個叫無鹽的女子,她雖然外貌丑陋,但內心卻很美。她為了國家的興旺,曾經單人匹馬,不顧個人安危,求見專制的齊王。對齊王提出了義正言詞的批評,齊王不僅采納了無鹽的正確意見,而且還立即向她求婚,并立她為后,以后還史冊留名。當代的雷鋒、徐振超、抗震救災的農民四兄弟等,它們的外表并不超人,但他們的心靈美、行為美卻超出了一般人,因此日它們才成為了時代的楷模。
也有這樣一些人,她雖然外表美,心靈卻很骯臟。清朝不時有個叫那拉氏的女子嗎?她雖然是皇宮里很漂亮的女子,但是她多的權位以后,不但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反而還賣國求榮,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盡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睆倪@句話里,可見她的心靈多么骯臟。正因為如此,她才遺臭萬年。
既然看待一個人的美不美,不是看待他的外表,而是看待她的心靈,那么,我們大家都來塑造一個美好的心靈吧!
外國文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8
5日下午,我們走進了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南外仙林分校占地廣闊,大氣得有如一個大學,分東西兩個校區。學生有走讀有住宿。校舍整齊+,造型有特色,走廊寬大,每幢樓用廊橋相連。教室外部的走廊上以及樓梯的一步步梯階,處處都是雙語甚至三語名人諺語,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沉浸在外語環境中。
這所學校是一所由南京外國語學?毓傻木哂卸喾N經濟成份參與的股份制學校,其管理體制為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點和二外頗有相似之處。學校設有小學部、中學部(初中、高中)和國際高中部,現有5000余名學生,900多名教職工,外語教師100多人,外籍教師50余人。
南外仙林分校外語教學從初一到高三都實行小班上課、中、外教師執教的模式。其中1-9年級使用《朗文英語》作為精讀教材,《典范英語》作為泛讀教材,其中《典范英語7》、《典范英語8》分擔到初中三個年級使用;《典范英語9》、《典范英語10》分擔到高中三個年級使用。由于初、高中的學生正在月考,我們到國際高中部觀摩了一節由外教執教的《典范英語》課,因為他們把《典范英語》作為精讀課程。外教是一個菲律賓人,備課非常精心,先復習了一些文學寫作常識,每個組每個學生都自覺地輪流起立回答,并沒有一兩個積極的學生反復發言其他學生漠不關心的情況出現。外教將課文的大意、發展結構和重點細節部分都進行了講解,并利用圖片、道具等手段輔助理解,穿插了各種問題以及學習策略引導。本課最大的亮點在于外教假設了書中的情景在生活中再現,學生應該怎樣應對,對這些即將走出國門的學生進行了生活、態度方面的積極引導。課后的作業及測試也是外教一手布置并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都很端正,作業做得非常仔細。
觀摩課后該校的分管外語的陳校長和張主任,以及外教老師和我們進行了座談。介紹了學校的總體情況和外語特色發展。讓我們耳目一新,備感震驚:
1. 仙林分校推行特色教學、差異發展的辦學思路。辦學目標非常明確。學校把外語特色看作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點上全校老師在思想和行動上高度統一。該校的校級領導里有兩位外語專業的校長分管外語。下設主任、副主任。從領導組織架構上可以看出該校把外語的發展作為立校之本。
2. 外語特色凸顯:所有班級從初一到高三外語上課都是小班,教材自主,多樣化,非畢業年級不參加統考,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過程中不看重分數。
學生出路多樣化、多通道。大部分學生選擇出國讀書,留學國家眾多,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到歐洲、日本等。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每個班不超過20個人。
3. 開設特色班級、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普通高中實行小班化教學,另設有中澳班、中新班、中德班、中美班等。國際高中部實行中外合作辦學,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國內拿到其他國家的高中文憑,免去了去國外讀預科的程序;二來學生在國內接受的國外老師的教學,提前讓學生熟悉國外教學模式,課程上跟西方國家接軌,學生出國后能夠很快適應,不至于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