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書記學習毛豐美心得體會(通用3篇)
支部書記學習毛豐美心得體會 篇1
20 年建言,毛豐美是當之無愧的“農民代言人”。王麗輝告訴記者, 老毛書記在病重期間還念念不忘農民的事,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可能, 我還要反映農民的呼聲!”
在他執著為“三農”提建議的背后,是對“三農”執著堅守、不離不棄的愛。因為他的貢獻和能力,毛豐美曾有幾次進城的機會,組織上多次提出讓他擔任鄉長甚至是主管農業的副縣長,都因他舍不得農村的事業而拒絕了。他說:“只有當好村干部才能了解農民,代表農民,讓大梨樹人過上和城里人一樣好的日子。”直至毛豐美去世,他都是農村戶口,任職村級干部。
“我就是從心里考慮農村發展的事,現在真正想扎根農村的大學生太少。”針對大量農民到外打工的現狀,毛豐美曾說,“國家現在強調的惠農政策有一點我很滿意,就地就近解決農村勞動力,這個好!”毛豐美還說,他們村村民現在人均年收入已達兩萬多元,但中國大多數農村依然貧窮卻是現狀。“我就是要把農村跟城市比,至少要接近,但現在,城市發展得這么快,農村雖然在變化,但跟城里比還差得太遠。”
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人找他反映情況,他從來都是熱情接待。毛豐美掛在嘴邊上的話就是“我是代表,就要為他們說話。”溫紅娟曾為他的身體考慮,特別問過他,“老毛書記您不覺得累嗎?”老毛書記回答說,“不啊,反過來想想,他怎么不找別人,單單找我了,他不就是相信我嗎?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別人也注意不到你。別人注意你,是因為你在他心中有位置了。”
毛豐美還將這份執著和愛傳遞給了兒子毛正新。動員兒子放棄鳳城市公務員工作回到農村。融入農村生活的毛正新如今已成為大梨樹村的村長兼書記。毛正新告訴記者,父親愛山,每當他從外面考察或出差回來,不是第一時間到家,也不是到辦公室,而是到山上。去世前,毛豐美治療回來,當時走路已經十分艱難,但仍堅持讓兒子用輪椅推著自己到山上去看一看。“他說當他心情不好,特別累,或者工作很無助的時候,上山去看看那些果樹,就感覺那些果樹是在和他說話,向他招手。當時不能理解,現在等他走了,現在再上山看一看,覺得到處都是父親的身影。”說到這兒,這位剛強的遼東漢子再也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鳳城市委書記馬延春評價毛豐美說,作為人大代表,他忠誠履職,為推動農村法治建設的進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人大代表的榜樣;作為村書記,他開拓進取敢于擔當將一個窮山村發展成富裕文明的新農村,是新時期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典范。
毛豐美的事跡感人至深,毛豐美的精神更值得弘揚!當北京的微風里透出春天的氣息,20xx 年全國人代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為充分反映民情民意,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們正奔走在祖國的東西南北,深入基層一線,了解百姓期盼,搜集百姓心聲,整理建議、議案,為在即將到來的大會上能夠充分建言獻策緊張忙碌著。毛豐美精神正在被全國人大代表們傳遞下去,推動越來越多民生問題的解決,讓包括9億農民在內的中國百姓收獲越來越多的幸福。
支部書記學習毛豐美心得體會 篇2
那句簡短卻力重如山的囑托,全國人大代表、遼寧興城市四家村黨委書記張文成終生難忘。
"我還有好多建議沒有提,以后就靠你了。"臨終前,老書記毛豐美對前來看望的張文成說。
是什么樣的原因,又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讓他一生都保持著對農民始終不渝的真情,讓毛豐美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無法放下一個全國人大代表所承擔的神圣職責。
20xx年9月26日,連續五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遼寧鳳城市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毛豐美,永遠離開了這片他深愛著的土地,終年66歲。幾十年來,他扎根基層,帶領村民又好又快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他忠誠履職,20多年來所提近200件建議和議案件件涉農,人大代表評價他"體現了一個人大代表的良心和責任",農民稱他為"敢為農民說話的人"。
千里冰封的時節,記者走進全國人大,走近很多熟悉了解他的人,更奔赴千里之外的大梨樹村,一路探尋他曾經的歲月。他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為農民之困拍案而起、他為調研中發現的農民之難幾欲流淚......無數人的動情回憶和家鄉父老痛徹心骨的懷念,讓人看到一個人大代表內心的堅守。
光陰流轉——1993年的春天,毛豐美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那一刻,他有些緊張。很多鄉親回憶,老書記甚至連穿什么衣服、是否要系領帶都反復詢問別人的意見。
后來,人們逐漸明白,他的緊張,源于他對這件事的極度重視;源于那一刻,他的心中升騰起一股再也無法熄滅的火焰。這火焰,是"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責任和使命,是"為農民說實話,為中央諫真言"的忠誠與真情。
他是如此地心痛:一些農民夜晚不舍得用電,天黑后靠點蠟燭照明。一些農民為了減少支出,還在用柴油機拉電磨。僅在遼寧,農村一度電電費為1.2元,而城市只有0.35元。而與之對應的城鄉人均收入比卻恰恰相反......
支部書記學習毛豐美心得體會 篇3
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目標高遠、崇尚先進的中國共產黨賦予其成員一生的政治追求。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大批先進共產黨人,用自己一生的光輝實踐生動詮釋了黨的先進思想和崇高價值追求,樹立了不朽的精神豐碑,成為時代先鋒,被世人敬仰和傳頌。毛豐美便是這先進群體中的一員。作為基層黨員干部,他的品格、他的精神、他的情懷、他的情操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給了我們許多思考和啟示。
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是黨員干部的首要政治品格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前進壯大的精神支柱,更是一個共產黨人成就黨和人民事業的力量源泉。毛豐美用信念鑄就了生命之軀,用忠誠燃燒起生命之火,構筑了共產黨人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精神高地。
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的莊重宣誓和承諾。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了每個共產黨人必須把黨的理想作為自己的政治追求,把黨的主張與發展道路轉化為內心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對黨忠誠老實”“永不叛黨”,是《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明確規定的黨員義務,也是每一個共產黨人入黨誓詞中的莊嚴承諾。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無數共產黨人懷著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執著和堅定,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譜寫出一曲曲感天動地的信念和忠誠之歌。正是有了一批批前赴后繼、赤膽忠心的共產黨人忠誠奉獻,黨才得以始終保持勃勃生機,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歷史經驗表明,一個黨員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才能無愧于面對黨旗宣誓時所發出的錚錚誓言,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的政治堅持和堅守。理想是美好的,但追求和實現理想的道路則充滿了荊棘和坎坷。面對各種復雜環境的干擾,面對各種困難壓力,面對各種挫折打擊,能否堅持心中的信念,能否堅定不移地前行,考驗著每個共產黨人的政治定力。而定力的強弱,取決于信念堅定和對黨忠誠的程度。毛豐美從當上村干部那天起,就確立了“讓農民過上比城里人還要好的日子”的奮斗目標。正是這個目標,讓毛豐美在磨礪與躬行中度過了30多個春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毛豐美面對各種困難與艱辛始終鍥而不舍,執著追求,展現了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
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的全力投入和踐行。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不是一句口號、套話,而是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和對實現夢想的使命擔當。偉大的歷史使命要靠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的實際行動來實現,需要把滿腔的政治熱情轉化為做好當前工作的強大動力。毛豐美把對黨的堅定信念、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自覺融入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和血液中,展現了信念的力量、忠誠的力量,拓展了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敢于擔當、攻堅克難是黨員干部的重大政治責任
敢于擔當是黨員干部的基本素質和職責要求,攻堅克難是推進深水區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促進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是否具有擔當精神,能否攻堅克難,是檢驗黨員干部是否忠誠履職、盡心盡責的重要標志。在毛豐美的人生詞典中,沒有“退縮”二字,認的是一個“干”字,用的是一種“實”力,表的是一份 “真”情。他總結的“干”字精神——苦干:彎大腰、流大汗;實干:重規律、求實效;巧干:講科學、闖市場,生動體現了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他的為人樸實、工作踏實、凡事求實,展現了黨員干部實事求是、埋頭苦干、勇挑重擔的責任付出。他的事不避難、仗義執言、為民請命,表現了黨員干部對人民公仆的責任履行。毛豐美讓我們看到,擔當是一種氣魄、責任、胸懷,也是一種智慧、能力、本領。對于黨員干部而言,時時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注定了一生是和責任、付出、奉獻、犧牲聯系在一起的。也正因如此,毛豐美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后,都贏得了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崇敬和贊美。
古人說,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中國共產黨所推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無古人,具有開創性;所面臨的問題復雜多重,艱難異常;所面臨的風險前所未有,日益嚴峻。在機遇與挑戰并存、風險與發展同在的關口,黨員干部要在非常時期盡非常之責,用超常之功作非凡之為,唯有敢于擔當、攻堅克難,別無選擇。毛豐美無疑達到了這樣一個人生高度,完美地詮釋了黨員干部應有的政治擔當。這種擔當,就是在困難面前不退縮,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在矛盾面前不繞行,直面現實,敢于亮劍;在問題面前不逃避,敢做決斷,謀求出路。從這個意義上講,敢于擔當、攻堅克難,不僅要有敢打敢拼的狠勁,還要有善于謀略的巧勁,更要有持之以恒的韌勁。只有如此,黨員干部才能在逆境中推動發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有所突破,有所作為。
牢記宗旨、心系群眾是黨員干部的不變政治情懷
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人民群眾是黨員干部的衣食父母,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是本分所在、情感使然。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人民群眾與黨員干部的這一基本關系都不能顛倒和改變,否則,黨員干部會因失去情懷而自私狹隘,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會因失去約束而任性跋扈,黨會因失去民心而難以完成歷史使命。
毛豐美始終秉承黨和人民的基本關系,須臾未敢忘記公仆的角色和使命,心里裝著群眾,時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心和群眾緊緊地貼在一起,幾十年如一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地踐行黨的宗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毛豐美身上,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心系群眾冷暖的深厚感情,為民排憂解難的滿腔熱情,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奔放激情。
顯然,這份情懷源于毛豐美對公仆角色的正確把握,也源于他對群眾的至誠之愛。人民群眾是黨的依靠力量,也是黨員干部滋養精神家園的豐厚沃土。把群眾當親人般敬愛,真心實意為群眾做事,是黨員干部對待群眾應該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這份愛是寬廣的、博大的、深厚的。有了這份愛,可以使人真心服務不計較得失,全力服務不講究條件,公正服務不區分親疏,一切以群眾得實惠為最高價值。正是憑著這份拳拳的愛民之情,毛豐美帶領鄉親們把大梨樹村的荒山禿嶺治理得郁郁蔥蔥,讓大梨樹村山清水秀,變成了“中國最美鄉村”。也正是這份為民情懷,使毛豐美的精神境界得以升華,人格高尚,人生偉大。
淡泊名利、清正廉潔是黨員干部的可貴政治情操
名利觀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對共產黨人來說,名利是與黨和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所要之“名”是黨組織的評價、老百姓的口碑,所要之“利”是自身合法利益所得、老百姓的利益獲得。“名”當符實,有實實在在的價值支撐;“利”當正取,經合法渠道擁有。正當合理地追求名利,可引領人們去奮斗、去創造,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但如果過度地追求名利,則會被其所累,到頭來害人害己。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名利觀,一事當前,要把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維護發展黨和人民利益的前提下,發展個人利益;一旦發生矛盾,個人利益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黨和人民利益。當然,淡泊名利,并非保持平庸無所追求,說到底,它是一種高尚的人生態度,體現的是一種寬廣的胸襟和氣度,表達的是事業至上的政治追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志存高遠的人看重的是事業發展的多少,而非自身名利的得失。毛豐美有過幾次晉升的機會,最終都被他謝絕。他深知自己的事業在農村,他把根牢牢扎在基層,把才智全部奉獻給了鄉村建設,從中收獲事業發展的喜悅。他的人生是豐富的、飽滿的、富有成就的。從這樣的選擇中不難看出,毛豐美在做官與做事上,更看重的是做事而非做官。同樣,在個人利益和群眾利益的天平上,他往往考慮的是群眾利益的爭取與維護,而不去考慮個人利益的得失。在全國兩會上,當有人善意提醒他說話不要那么直接以免得罪人時,他干脆地回答:“為這得罪人我不怕!”他在病重期間還念念不忘農民的事,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可能,我還要反映農民的呼聲。”現實生活中,黨員干部總會面臨著名利的糾結、得失的權衡,究竟該如何取舍、怎樣選擇?毛豐美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提供了一面鏡子。
清正廉潔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贏得民心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員干部獲得群眾愛戴的重要條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迅速發展帶來國力增強的同時,各種腐朽思想也沉渣泛起,金錢、物欲、美色的誘惑日漸增多,腐蝕與反腐蝕的斗爭相當激烈,黨員干部面臨著嚴峻考驗。在加緊制度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亟待廣大黨員干部增強自律意識,自覺拒腐防變,做清正廉潔的表率。清正廉潔能夠賦予廣大黨員干部浩然正氣,增強干部的領導權威和黨組織的凝聚力。毛豐美生前被群眾所信任,身后被群眾所懷念,源于他清白做人,干凈做事,不濫用手中的權力。他帶領村民制定村規民約,自己帶頭嚴格遵守;作為村里 “一把手”,他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村里過往數億元資金從未經手一筆;在生命最后時刻,他向組織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自己喪事一切從簡,并請組織監督。毛豐美就是這樣,以公仆之心對待責任,以平常之心對待地位,以奉獻之心對待事業,以敬畏之心對待權力,“慎初、慎獨、慎微”,從而贏得群眾的衷心愛戴,矗立起一座當代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豐碑。
毛豐美所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是當下廣大黨員干部取之不盡的精神營養和努力塑造的政治品質。向毛豐美學習,就要把握其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素,以忠誠向黨為民、勇于擔當盡責、清正廉潔用權,鑄就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范,堅持共產黨人的政治追求,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加快推進遼寧新一輪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