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暑期培訓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小學語文教師暑期培訓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篇1
8月3日在實驗學校參加了暑期培訓,對習作教學策略感受如下:
一.加強日常積累,豐富習作素材。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一語道破讀與寫的緊密聯系,只有多讀,多進行閱讀積累,才能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應善于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自覺進行閱讀積累。伴隨著學生寫作興趣的加濃,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進行優美詞句的摘抄和積累,并通過此舉,加強和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準確性。我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讓學生通過多方閱讀,從所讀文章中悉心體會,掌握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獨到之處,并豐富、擴大自己的詞儲量,進而活學活用到他們的習作當中。若非天長日久的積累、運用,又怎么能做得到呢!
同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對古詩詞和一些優美的篇章進行熟讀成誦,也可以增加閱讀積累的容量。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一段話,大意如下:他說他很感激從前教他的先生。小時候先生逼著他背誦了許多不求甚解的詩詞篇章,這些東西在經歷了若干年之后,在他的頭腦中發酵膨脹,進而成為一筆豐厚的精神食糧。使得他在以后的寫作生涯中總能信手拈來、揮灑自如。
閱讀積累不能囫圇吞棗,貪大求全,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將理解、積累、運用三者有機的聯系起來,才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特級教師賈桂梅所帶的學生,從低年級開始閱讀、背誦,至小學畢業,有的學生已能背誦幾百首詩,甚至會提筆作詩、作詞,在社會上反響很大。這說明,行之有效的閱讀積累,能促使學生產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水平,為他們開啟寫作之門。
二、激發習作興趣,鼓勵自由表達。
習作教學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會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發我們的思考。可是,面對美麗的大自然孩子們卻無動于衷,或雖感到美,卻又寫不出來。生活中每天發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們往往求大,忽略了身邊值得關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情況。對農村學生來說,農村的風景優美,鄉土氣息濃厚。美麗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態的動植物。這既是習作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我利用這種優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使他們“見景生情”。把這種情景教育引進習作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寫一寫家中養的雞,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雞吃食、雞打架、雞下蛋等等,幫他們列出觀察項目,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觀察,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說了。讓學生每天回憶發生的事,說一說、議一議,久而久之,學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價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內容。指導學生寫自己熟悉而又真實的生活,而不是寫那些“虛構生活”讓學生知道,說真話、寫事實、敘真情就是作文。
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每個學生的觀察角度不同,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不同,寫出習作的中心立意就會不同。要讓每個同學都受感染,達到習作的目的,這仍要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我做了以下嘗試:一是激勵學生堅持每天寫日記。寫日記不但可以鍛煉孩子堅韌不拔的毅力,而且可以達到練筆的目的。二是平時教學習作訓練,通過學文,進行仿寫、改寫、續寫、縮寫、擴寫等練習。加強學生練筆訓練。三是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練習。總之,語文教師要從多方面訓練學生動手寫,養成筆不離手的好習慣。
四、回歸生活本質,落實習作訓練。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什么是心?就是用心觀察生活,一切心之所得,均源于生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生活就是“皮”,我們的心是“毛”。
因此,我們第一要訓練的,便是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敏銳。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不能留于“要留心觀察生活”一句話的要求,而是要在每一次習作教學中,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給學生觀察些什么,怎樣去觀察,以及記筆記、寫日記等留住觀察所得的方法。
其次,在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上,落實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的轉化。既要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興趣的培養,又要注重教會學生堅持不懈的優秀學習品質,不斷提高自己運用和駕馭文字的能力。
接著,是落實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一方面,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多元理解能力,拓展學生對事物的個性認知。試想,學生的腦子里早已塞滿“鐵棒磨成針”就一定是執著勤奮,狐貍一定是狡猾的,春天一定是美好的這樣的固化認知,創新的空間還有多少?又有多少兒童的童趣童真被暗暗扼殺?另一方面,在習作教學中一定允許甚至鼓勵學生的個性認識。千萬不要狹隘化了“主題積極”和“健康向上”的本意,小學生作文不需要變成“唱頌歌”,從反面得出積極的、健康向上的主題也是完全可以的,學生們有一定的正確的批判意識是好事。訓練學生習作思維能力有方方面面,但閱讀和習作這一進一出兩方面是最重要的。
再次,就是要落實習作修改訓練。玉雕為飾,文改為章。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一次落實的習作修改練習,效果決不低于一次習作練習。教師的幫助或指導要針對學生的年段特點,不同的年段修改重心不同。修改方法也多種多樣,或自斟自改,或相互取長補短,或現寫現改,或放置一段時間再改。老師特別要注意的是,老師只能點撥,不能代勞,否則又可能是老師改得辛苦,學生付之一笑,滿紙圈點付之東流。
總之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是靠一點一點扎扎實實的累積,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實的教學,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愛上寫作文,能用筆書寫屬于自己的東西,在廣闊的生活中放飛心靈。我們期待著。
小學語文教師暑期培訓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篇2
8月22日至8月24日,陜西師范大學綠地浐灞小學有幸請到張志艷講師、李創斌教授和牛文明教授為我們教師進行了短期培訓。培訓的主題有《走進課堂觀察》、《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與教師發展等。這次培訓,讓我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并非所想象的那么容易,因為我們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棟梁的重任,而小學正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小學,我們不僅僅要讓孩子學習到應有的文化知識,還要豐富孩子的課余內容,更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高的道德素養,因為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張志艷講師所講的《走進課堂觀察》讓我了解到,聽課并不是只聽教師是怎么講課的,更要觀察學生在整個課堂的反應,做到更精細的有效聽課。以前我在聽課的時候,只注重了教師對整堂課程的安排以及流程銜接和學生的整體反應,并沒有細化到每一位學生。其實,聽課不是看學生的整體反應,而是要看學困生與學優生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以便自己在講課的時候注意到這些不足,并在以后的課堂設計上要對學困生和學優生提供同樣的幫助,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進步。
精細的有效聽課還能不斷的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的素養。在聽別的教師上課的時候,伴隨著自身思考,更能提高自己在上課的不足。我在設置課堂提問的時候,就出現過零碎問題過多的狀況,每次提出的問題過于瑣碎且沒有質量,耽誤了短暫的課堂時間。其實,一堂課的問題不用太多,但質量要高,要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而且,問題的難度也要有明顯的層次區分,這樣才能讓學困生、學優生同時思考,不會把任何一個學生落下。要做到這些,在備課時就要多考慮學生情況,按照學生接受程度來進行備課,這樣的課堂才算完整。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牛文明教授的講座。在看過一組全國讀書率普查的數據后,我發現現在讀書的成年人越來越少,一年不到3本。而讀書最多的,正是學生。也許成年人迫于生活、工作的壓力,沒有時間翻開書本,仔細品味文字,但卻有大量的時間去購物、游戲、看電視劇、手機微信的心靈雞湯等等。這種快餐式的文化對書籍的確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沖擊。有的人不了解歷史、四大名著,他們不愿去翻閱書籍,而是去選擇看電視劇。熟不知那些原本的歷史已被導演進行了大量的改編,不一定是真實的了。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出現抹殺掉了人們豐富的想象力,也漸漸的削弱了人們對文字的感知力,以及語言的魅力。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語文老師,一定要對文字非常敏感,并且懂得使用語言的技巧,這樣才能讓學生耳濡目染,更快的吸取語言及文字運用的方法,如果教師不愛讀書,那怎么能夠當好學生的榜樣,讓孩子也愛上讀書呢?
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不但要積淀一定的文化底蘊,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經驗,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講課堂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緊密相聯,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培訓中,李創斌教授說到:雖然人們評論教師時總和醫生相比,但是,教師的教學素質并沒有醫生那么專業。醫生可以專治一種病,并取得巨大的成就,而教師并不行。面對不同的學生,很多教師都只能用同一種方法去對待,并不能像醫生那樣,用不同的藥物和醫療手段去解決不同的患者。教師應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通過這次培訓,我深知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勤奮是必須的,但也一定要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用各種方法去激勵不同的學生,這樣才能使所有學生得到應有的幫助,并且茁壯成長。
小學語文教師暑期培訓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篇3
今天非常榮幸地有機會參加縣教體局教研室組織的全縣小學語文教師暑期培訓活動。這次活動的學習內容十分豐富,且切近我們的教學實際,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中午所觀摩的那堂優質課,使我學到了許多從前所沒有學到的知識。
《中彩那天》這堂優質課的執教者是廣州市市橋中心小學的皮濤老師,這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說實在的,把一篇略讀課文上成這個樣子,確實讓我很吃驚。在我的`記憶里,略讀課文一般就是把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按照以前學過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可是,皮老師卻把一篇略讀課文上的有聲有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愿學、樂學。總之,這堂課里邊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在“初讀課文,感知大意”這一環節,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時的做法真可謂是水到渠成。一般情況下,我是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并思考回答這樣的問題,而這樣造成的現象是學生很難回答問題。皮老師卻不急于讓學生去回答,先介紹記敘性的文章一般是由起因、經過、結果三部分組成,接著聯系到本課中起因、經過、結果(由學生總結出,老師板書),最后很自然的引出本課的主要內容就是把起因、經過、結果這三部分巧妙地結合起來。到此,學生面對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同學們都爭著搶著回答了。
其次,皮老師面對全體學生、不忽視任何一位學生的做法也同樣讓我耳目一新。當課進行到大約一半的時候,老師發現一位學生坐在那兒一聲不發,就主動點了他起來郎讀課文中的句子,并做適當地鼓勵:“一堂課都很少舉手,可能是有些緊張,如果你能讀好,一定能得到在場所有老師的掌聲。”當那位同學大聲的讀完那段話的時候,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想這位同學今后將不會在緊張害怕了。
再其次,整堂課注重讀寫的巧妙結合。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父親得到一輛車,盡管有著許多理由可以留下它,但這輛車的真正主人卻不是他,所以令父親左右為難。當老師引導學生理解了這些之后,出示小練筆:父親自己一個人待在屋里看著兩張彩票,他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同學們的思想自然而然的就達到了升華。
還有,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注意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中父親雖然有許多理由留下這輛車,但是父親卻又很為難。教師適時提出問題:父親為什么很為難?同時提出任務:其實答案就在課文第3—8自然段中,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閱讀第3—8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樣寫父親的為難的?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學習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總之,這堂課不愧是一堂優質課,他的方方面面都上的那么生動,有趣。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服務者,伙伴和引領者。觀摩完這節課后使我眼前一亮,為我今后教學這類型的課型指明了方向,也將會將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我的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