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通用7篇)
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 篇1
在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輔導員麻祺已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生對她的稱呼從“麻老師”悄然變成“麻麻”。每屆學長學姐都會對學弟學妹們說:“遇見麻麻是你們的幸!。
從業9年,對于所帶班級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稟性、人生理想、學業情況、生活點滴,麻祺都一清二楚,她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交流方式去溝通,逐漸成為學生生活上的知心姐姐和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
“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甭殪髡f,輔導員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方能贏得學生信任。輔導員要有自己的人文情懷與智慧,才能做好學生人生路上的指導者。
凱里學院輔導員張競月也是這一理念的實踐者。她有一個相冊,里面保留了換手機時一直舍不得刪掉的截圖,這些都是她與學生互動的截圖。
畢業多年后,很多學生依然會在教師節給她發祝福短信,或者遇到困難第一個想起她!斑@是作為老師,最幸福的瞬間。”幸福的背后,是張競月不懈的付出。自擔任輔導員后,她每周至少3天利用下班后晚自習時間,或周末學生課外時間陪伴學生創作、排練或學習等。
與學生共同成長
為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思維水平,更好地指導學生工作,20__年,遵義醫科大學輔導員賈婀娜成功考取華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成為全省首個獲得博士學位和教授職稱的專職輔導員。幾年來,她一邊學習,一邊用思想政治理論指導學生工作,成為深受學生喜愛和信賴的最美輔導員。
思想引導是輔導員的“看家本領”,是育人工作最為重要的一環。對于這句話,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輔導員楊宇感觸頗深。
20__年,剛畢業的楊宇成為一名輔導員,學校各類事務他處理得井井有條,但他很快發現了問題:面對學生在班會中提出的各種問題,他無法給予合理解答;個別同學面對社會誘惑一度想輟學打工,他無法給予正確分析和引導;看到網絡上學生的錯誤言論和價值觀,他無法給予最精準的導向。
楊宇意識到,輔導員工作不僅是處理事務性工作,光有一腔激情是不足以勝任這個職業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守道,將正確的主張內化于心,才能教育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來分析世界和認識問題!睏钣钫f,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和學生們共同成長的過程。
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 篇2
無懼風雨、勇挑重擔,用不懈拼搏奏響青春之歌,以奮斗姿態擁抱青春夢想。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布20__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展現了當代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立足本崗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斷奮斗的良好風貌。
為救同學,身中8刀——千鈞一發,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崔譯文做出的選擇,感動著千千萬萬的陌生人。這個平時連打耳洞都會喊疼的瘦弱姑娘,毫不猶豫地推開同學小梁、以身體阻擋歹徒行兇。
當人們驚嘆她的勇敢時,崔譯文只簡單地回答:“我只知道,我不沖上去,她可能會死!
危難時刻,青春的選擇總是令人動容——
當疫情襲來,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博士研究生趙東主動留守、參與臨床一線診治,累計參與接診并成功治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0余例;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倪杰第一時間加入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剪短頭發,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60余天;20__年進入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單思思,日夜不眠、爭分奪秒,只為早一點拿出“硬核”的科研成果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學生余漢明報名成為一名防疫志愿者,為武漢市100多戶家庭提供買菜跑腿、上門送藥服務……
生活磨礪,青春在逆境中迸發奪目光彩。
照顧患病養父、假期打工掙錢、帶著養父一起踏上求學之路……自幼被親生父母遺棄的于婷婷,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
難題一道道襲來,她卻沒有向命運低頭?既胫貞c財經職業學院后,她在學校、出租屋、醫院“三點一線”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著優異的成績。
“越是痛苦的東西才會讓人更快地成長,堅韌是我最驕傲的品格。”這是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__屆本科畢業生、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生前對自己的評價。
這是一個靠勤奮讀書從大巴山走出來的川妹子。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期間,李莎的自立自強、樂觀向上,讓她很快成為學生們心愛的“莎姐姐”。
20__年5月,李莎在回支教學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支教路上。
當青春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年輕的生命會譜寫出怎樣激昂的旋律?
20__年考入武漢科技大學,20__年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報名參軍的聞健,主動申請去往西藏為祖國守邊疆、護國旗;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20__級博士研究生李海超,自幼向往海洋世界,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及國防建設需求開展科研工作,將個人夢想與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緊密結合;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__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深入甘肅治沙一線,用所學知識守護祖國綠水青山……
“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來自大地,匯聚于大海!眲⒅亲康母惺,正是所有青年一代的心聲——“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貢獻青春力量!
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 篇3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聯合表彰20__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全國10名輔導員獲此殊榮,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輔導員錢珊榜上有名。
錢珊是一名年輕的“資深”輔導員。身為85后,她已經當了11年輔導員。從首屆浙江省十佳大學生,到首屆浙江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再到如今榮獲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時代在變、學生在變、工作方式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那顆赤誠的育人初心。
“20__年,我從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專業畢業,留校成為一名思政輔導員!卞X珊告訴記者,這樣的職業選擇,與自己初入大學時遇到了兩位溫暖的輔導員有著密切關聯。但畢業之初的錢珊,年紀比學生大不了幾歲,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找她講心里話。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有困難時第一時間想到自己,并信任自己,成了她在新工作崗位上的新挑戰。
20__年,錢珊在學生中發起“餐會有約”活動,希望利用早餐、午餐時間,通過在餐桌上的溝通來為學生釋疑解惑。一開始,報名的學生并不多。錢珊主動出擊,帶著自己烤的面包邀請學生來吃早餐,這一妙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紛紛主動吐露心聲。
學校搬遷到新校區后,錢珊在學生生活區申請到了一間固定活動室,并搭建了一個“外語村”。
為了吸引學生前來,錢珊把學生們有可能思考和困惑的話題整理出來,比如轉專業、寢室交往、戀愛、就業等,用“珊言兩語”的方式發布在年級群里。有時候,學生的問題會涉及到錢珊并不特別了解的領域,她就邀請專業老師、學長學姐等加入。
如今,參加“早餐會”已變成杭師大外國語學院很多學生的習慣!按髮W4年,錢老師的陪伴給了我很多溫暖!眮碜孕陆膶W生小吉說,她如今是一名小學英語老師,也在自己的學生中組織起餐會活動,希望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更難能可貴的是,每次餐會,錢珊都會細致地記錄,這一習慣已經堅持了近10年。現在,這些餐會日記已有10萬余字,記錄著她帶的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軌跡。讓錢珊欣慰的是,學生普遍反饋,“餐會有約”對學習、就業等很有幫助。
“餐會有約”顯成效后,錢珊又給自己制定了新目標——20__年,她辦起“青春領航直播工作室”,利用“直播”這種在學生中廣受歡迎的模式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成立5年多來,錢珊從一名直播新手開始摸索,如今已經成為一名成熟主播。直播的主題十分豐富,從女大學生職業選擇、面試中的技巧,到“榜樣力量”直播系列等,很受學生歡迎。
“我想,這是輔導員工作最打動我的地方,何時何地何種方式,你總是能陪伴在學生身邊,就像溫暖的一束光!卞X珊說,她正朝著更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 篇4
觀看完“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后,我得到了一些啟發。
關心: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很多,從小嬌生慣養,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經歷的挫折也很少,進入大學后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生活環境,學習方法,舍友相處等等,他們的心理能力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強,這就需要我們從根本上站在學生的立場替學生考慮,更多的去關心,去正確的引導。
愛心:愛心就要求我們對學生施之以愛,用情感人。我們要始終記得我們的職責,是引導學生能夠順暢的上完大學邁入社會,而不是和他們呈對立面,單純的管教和被管教。我們要有一顆對學生的愛心,最終得到學生的信任。
耐心:耐心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與輔導員交心。現如今的大學生越來越缺乏自理,會有很多問題需要輔導員來幫助解答,包括學習,生活,情感等各種大小事情。我有個學生曾經半夜三點鐘給我打電話問我說拉肚子了應該怎么辦。這就需要輔導員非常的有耐心,仔細聆聽,耐心講解,做一名好的聽眾和解惑者。
嚴管:嚴管和愛心并不是對立的,愛心并不等于溺愛。在班級工作管理中,對待學生犯錯誤,不能放任,特別是一些學生隨著入學時間的增長,漸漸地對一些校規校紀熟視無睹,屢次犯錯,這就應該依照學生手冊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我對每一位接受處分的學生都說過這樣一句話“處分不是目的,而是警醒,要像警鐘一樣常掛在心頭,警醒自己不要再去違反學校紀律”,處罰和引導要同時進行,二者缺一不可。
嚴教: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像涉及到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等課程教學當中,也要做到嚴格教學,讓學生能夠切切實實的在課堂上學到知識,而并不只是一味的應付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嚴考:創辦人一直希望我們所培養出的學生步入社會都能夠獨當一面,能夠通過自身水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這就需要加強學生平時的考試管理,杜絕一些學生去使用不正當的手段通過考試,這樣會讓學生滋生一種“我平時不學習考試照樣可以通過”這樣的心里,這樣只會得意一時,邁入社會以后將會后悔一世。
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 篇5
做青年學生成長的“同路人”
“大學生在哪里,輔導員就在哪里。學生成長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边@是云南大學的輔導員朱丹八年來始終堅持不變的信條。
其實,這幾乎是每一個高校輔導員內心從未動搖過的信條。而在互聯網成為大學生信息重要來源的今天,輔導員們對這句話的認識更為深刻了。
“立德樹人,不僅要站穩課堂主陣地,還要將思政課堂延伸到45分鐘之外,要善用網絡育人使學生成為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路的時代新人!焙贾輲煼洞髮W的輔導員錢珊說。
因為和學生年齡相仿,錢珊上課時知道如何怎么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他們喜歡看什么,喜歡聽什么,我把這些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到課程設計當中來,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入腦入心!彼_創了“網絡+實踐式”的思政課堂,在課堂上,錢珊以慕課、直播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觀井岡山、西柏坡、韶山等紅色革命地。
錢珊的做法與很多輔導員不謀而合。
“11年來,從博客、BBS論壇、還是微博、微信、直播、短視頻,無論網絡育人的載體怎樣變遷,對我來說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運用網絡創新思政工作是沒有變的!比A中農業大學的祝鑫用這句話概括了自己在網絡育人實踐中11年來的摸爬滾打。11年來,她先后撰寫網文440余篇,訪問量達到千萬。她的網文選題緊扣時代和校園熱點,文字清新,個性鮮明,沒有空話套話和生硬說教,被稱為“‘鑫’式風格”,獲得大量閱讀、轉發、點贊!豆卉嚿献屪哪切┦聝骸返任恼轮敝笇W生熱點話題,引領學生輿論場。
當然,網絡思政不只是網上功夫,還要有線下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想法變成說法,把說法變成做法。
西安交通大學的輔導員庫來西·依布拉音,面對少數民族學生打造了互聯網+“同心圓”的模式,在少數民族學生中推進“認識100位老師”“閱讀100本經典”“聽取100場報告”“參加100場活動”的內容,引導少數民族學生融入到底蘊深厚、創新活躍的校園文化中,營造境界高雅、開放包容,相互認同、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精神高地。她還善于用青年人的話語體系,把大道理包裝成“小清新”,將國家的民族政策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轉化為身邊的故事。用真誠增進理解,加強交往交流交融,為在外求學的各民族學子們構筑了一個溫暖的心靈港灣。
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 篇6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是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中宣部、教育部近日評選出10名20__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并聯合發布其先進事跡。其中,天津師范大學輔導員張家瑋獲此殊榮。
張家瑋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習更好結合,在工作中他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把有意義的思想變成有意思的文化創意產品,從形式上設計“微視頻”拍攝、翻轉課堂、實地調研等引發思考、學生喜愛的實踐活動。他牢牢抓住了新媒體這塊陣地,有效開展思想引領及輿情引導,從人人網到QQ空間,從新浪微博到微信公眾號,14年來,他深耕網絡思政“新陣地”,與學生互動交流,堅持為學生答疑解惑;14年來,他撰寫發布各類網文700余篇、260余萬字,瀏覽量400多萬,使學生在互動中受教育,在參與體驗中堅定理想信念。
疫情發生以來,通過網絡“主播式”共講成長故事等多種形式,張家瑋把“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跡講給學生;利用“云班會”“云黨日”,張家瑋用事實講述著“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所在,讓青年學生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情懷。在張家瑋的帶領下,學院輔導員們既“備課”又“講課”,既“自學”又“教學”,把疫情防控作為思政教學教材。
2025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發布學習心得 篇7
20__年,26歲的崔亞飛一參加工作就進入學生工作隊伍,在安順學院特殊教育學院當起了專職輔導員,7年的輔導員生涯,崔亞飛不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師,更是人生路上共同進步的益友。
崔亞飛工作照“期末了,大家加把勁完成好目標任務,考好試過好年,學習不靠突擊,持之以恒才是勝利,不要熬夜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崔亞飛說,輔導員管得大也要管得小、管得寬更要管得細,送走一屆屆畢業生,保存一個個電話號碼,在他看來,這份工作瑣碎而辛苦,卻又非常幸福。
鄧書芳是崔亞飛的一名學生,因為來自農村,入學時內向膽小,不善言辭。為了幫助她培養自信心,崔亞飛以為同學們服務為橋梁進行交談,鼓勵她擔任班級資助委員,并引導她多參加各類活動。
安院輔導員崔亞飛帶領學生赴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知不覺,鄧書芳資助委員一干就是四年,由于工作認真負責,贏得同學們的廣泛認可,被評為優秀學生干部,并在組織培養下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以選調生身份選派到新疆擔任基層干部,服務邊疆。
碩士畢業,崔亞飛選擇擔任輔導員、團總支書記,兼任班主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團總支書記、學生科副科長、五月陽光社指導教師等職務,是為了引導學生樹立和堅定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更多的學生成為三觀正、動力足、行動強、發展好的新時代大學生。
安院輔導員崔亞飛帶隊參加校園足球賽,“走近學生心靈,緊貼學生心理即時狀態,要善于捕捉敏感信息,做到心在高處引領、身在低處著眼。”這是崔亞飛一貫堅持的工作思路,他認為對待學生就要像對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跟他們交心,無論學生表現是否優秀,要做到不拋棄不放棄,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去感化他們,引導他們。
從20__年寒假開始,崔亞飛就組織全院學生特別是大一新生每人完成一次假期社會實踐,讓學生在開展學習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應用、志愿公益等各種活動的同時,順應學生“喜動”特征、尊重學生“自為”愿望,幫助他們向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發展。
安院輔導員崔亞飛帶領學生赴特校開展專業實踐活動,20__年他指導的大學生公益創業團隊獲得貴州省“創青春”創業大賽三等獎,20__年他所帶的班級獲得貴州省高校先進班集體,20__年他指導的學生學術作品獲得貴州大學生“挑戰杯”學術競賽二等獎,他指導學生團隊獲得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項目四項并順利結項......
崔亞飛深知,輔導員要育人先要育己。所以,他堅持參加培訓、自主學習,不斷強化自身素質,提升工作能力,除了教育工作外,與學生談心也成為了他學習的一部分,近年來,他本人也先后被評為貴州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貴州好人”、安順學院“三下鄉”先進工作者、寒假脫盲再教育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輔導員、學風建設先進個人等。
安院輔導員崔亞飛帶領學生赴農村開展“三下鄉”活動,如今,崔亞飛已送走1000余位畢業生,許多曾經在職業規劃和就業上有困難的許同學,在經過他的指導后,都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崔亞飛的身份也從老師變成了密友,已經畢業多年的學生王家應、敖利堅、簡訊、王盛羽、羅茹、王雪麗等至今仍與他保持聯系,無話不談。
上課鈴聲響起,翻開“職業規劃”的書本,崔亞飛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