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評價指南學習心得(精選3篇)
義務教育評價指南學習心得 篇1
教學常規是一系列教育教學規范中經常起作用的規章制度、工作規程以及保證這些規章制度正常運行的機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我們都能夠嚴格按照教學常規來要求自己,但通過認真學習,發現還是有一些問題,還要進一步學習改進:
1、教師的理念需要更新。
總以為我們數學教師只要教好手中的那本教科書就可以了,想不到那樣的觀念已經遠遠落后,就如黃主任所講的我們不能只教好書,孤陋寡聞,要觀察周圍的生活;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身在一線的老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多學習,多接觸周圍的世界。
2、備課是提高教學的關鍵。
通過對所教課文的'一背、二背才能對教材熟悉,才能為自己在課堂上的熟練駕馭提供保障。深知此點,在平時的備課當中,我們認真鉆研教材,掌握重難點,為課堂上重難點的突破想好方法,為學生的理解搭好臺階,極力做到思路清晰,貼近學生。但通過對《教學常規管理手冊》的學習,我們發現在自己的備課當中資源開發充分做得不夠,常規中要求要根據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設置要求,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數學的學習,不僅僅只是書本中的,應更多的將眼光拓展到整個生活這一大課堂中,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最終自己感悟。
義務教育評價指南學習心得 篇2
這周我花了五天時間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當我讀完這本教育人們如何做人的好書時,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一書以小學生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與他們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的不同態度、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處理方法。它讓人覺得人類需要互相幫助、關心和理解!
有很多作者的朋友,他們是可愛合理的孩子雖然有些貧窮,有些富有,有些殘疾,有些學習落后,但作者他從不關心,和他們玩,學習快樂,從快樂和快樂教育,愛教育這本書塑造了一個看似小但不平凡的角色:小石匠,小鐵匠,木炭賣家的兒子,年輕的鼓手等等,這些平凡的角色在許多感人的事件,在我心中激起了強烈的感情。
我,一個普通的一代,有很多朋友,但真正的好朋友很少,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但讀了愛的教育后,我明白為什么我的.好朋友很少,做一對好朋友不應該分為貧窮,更不用說因為他們的朋友學習差,認為他不是你的朋友,作為一個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幫助他們的好朋友,這是一個好朋友。就像我們班的張生一樣,他幫助別人,經常幫助同學,所以他有這么多好朋友,我真的很羨慕。我要向他學習。
這本書也教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不后悔在寒假五天內讀完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義務教育評價指南學習心得 篇3
為了配合學習工程,我們教學工會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學習過程中,大家認真的閱讀了發展綱要,并積極的討論了綱要的內容。
我們認真地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觸頗深,再一次看到: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綱要中把教育的各個階段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設計。有理有據,讓大家看到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措施明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 大專大學,成人教育 繼續教育等等面面俱到。
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后覺得對于一線教師,其實不光是教學課程的改革,應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改革,課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教學的過程也是很重要。自從女兒上小學后,發現中、小學教學都比較注重認知,也就是學習。在認知方法上灌輸的還是比較多,家長的攀比,考試結果的比較,奧數的輔導,各類興趣班的開設,屬于孩子的時間寥寥無幾。其實,認知更應該是啟發,教孩子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孩子們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我想《發展綱要》要告訴我們的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解放孩子,不是不去管他們,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個人認為教育單位更應注重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生活習慣的培養,教會他們如何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隨人給他們的是啟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學習。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于孩子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和家長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我想小學里提出的作業減負,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吧。
《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前教育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新建擴建托幼機構,在小學附設學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師資源。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學前教育。我想教育局提出的“城鄉結對”是一個有效地措施,我們幼兒園在研究此課題的過程中使參與的教師有了更深的體會。總之,《發展綱要》的學習,帶來思考許多,雖然對于一線的教師來說不能直接改變什么,但是給了我們許多的期盼和愿景。
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 通過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辦好開放大學,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這為我們電大的開放教育注明了方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把學習和實踐落到實處,把促進就業作為目標,投入對教育的發展,我們的教育一定會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成為重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