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黨課學習體會(精選3篇)
一帶一路黨課學習體會 篇1
通過學習了解,我對“一帶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在20xx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當今世界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絲綢之路既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當代中國文明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自信和復興的有效方法,是大國崛起所依托的時代精神。 “一帶一路”構想與“中國夢”的理念相輔相成。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在思想上,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時刻通過各種途徑關注國家和國際的動態 在學習上我,認真學習每一科專業課課程和選修課程,取長補短,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課業,我還廣泛涉獵其他專業知識,不斷開拓視野,為日后邁向工作崗位做準備。 在工作上,時刻都不忘本身的職責所在,認真完成領導老師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樸素節儉,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尊敬師長,平時積極與老師、同學交流溝通、融洽和睦地相處,盡自己所能來幫助與需要幫助的人。課余時間,我積極參加學校、院系組織的社團活動,積極鍛煉身體,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注意克服本身的缺點和不足,爭取在思想、工作、學習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以上是我近期在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的情況。 請黨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
一帶一路黨課學習體會 篇2
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蒙古國、塔吉克斯坦等鄰國的鐵路、公路項目,將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優先部署。
在講話里建議:
第一,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率先實現亞洲互聯互通。"一帶一路"源于亞洲、依托亞洲、造福亞洲,關注亞洲國家互聯互通,努力擴大亞洲國家共同利益。"一帶一路"是中國和亞洲鄰國的共同事業,中國將周邊國家作為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踐行親、誠、惠、容的理念,愿意通過互聯互通為亞洲鄰國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陸路連通國力所及可保證資本輸出時,政治風險較低。產品明確是公共產品。)
第二,以經濟走廊為依托,建立亞洲互聯互通的基本框架。目前,中方制定的"一帶一路"規劃基本成形。這包括在同各方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正在構建的陸上經濟合作走廊和海上經濟合作走廊。這一框架兼顧各國需求,統籌陸海兩大方向,涵蓋面寬,包容性強,輻射作用大。中方愿同有關國家進一步協商,完善合作藍圖,打牢合作基礎。(明確了陸海兩方向。)
第三,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獲。絲綢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中方高度重視聯通中國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蒙古國、塔吉克斯坦等鄰國的鐵路、公路項目,將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優先部署。只有讓大家盡早分享到早期收獲,"一帶一路"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先做鐵路、公路,后海路。"人"施工隊伍、"機"施工設備、"物"建筑和機安材料三主要素。施工隊伍以"中"字頭為主。施工設備按施工順序:土石方工程"挖、推、鏟機械"、土建工程"建筑施工機械"、安裝工程"各種機電、水、電、通信、網絡設備".建筑材料以運輸成本低者為考慮因素,而機安材料以技術級別高者為考慮因素。從受益時間順序來看:挖、推、鏟機械商最一,建筑施工機械商和建筑材料商第二,施工隊伍第三"只能按施工工期進度來收進度款",安裝工程隊伍和材料商第四。)
第四,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亞洲各國多是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建設資金,關鍵是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將寶貴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我在此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絲路基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地區、行業或者項目類型設立子基金,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此基金是資金來源的保證。第二階段的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這棋下得真大!)
第五,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夯實亞洲互聯互通的社會根基。中國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對話,鼓勵加強各國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支持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鼓勵更多亞洲國家地方省區市建立合作關系。亞洲旅游資源豐富,出國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應該發展絲綢之路特色旅游,讓旅游合作和互聯互通建設相互促進。互聯互通需要大量專業人才,未來5年,中國將為周邊國家提供2萬個互聯互通領域的培訓名額,幫助周邊國家培養自己的專家隊伍。中國也愿派出更多留學生、專家學者到周邊國家學習交流。(連絲綢之路特色旅游都入圍真是面面俱道!)
一帶一路黨課學習體會 篇3
在黨組織的關心下,我有幸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黨課學習,通過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報告,聆聽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以及自學有關材料,我對黨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有了全面理解,同時也對自己的思想學習也有了新的目標。
通過學習,我對黨的認識更深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和發展的歷史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前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祖國解放為民族獨立在黑暗中苦苦求索,但都沒有找到解救中國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全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通過艱苦卓絕的歷程,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最后建立了新中國,革命時期取得勝利,靠的是黨為了人民解放,不惜犧牲一切,同全國人民一道奮勇抗爭。新中國成立后,革命和建設進程中,黨帶領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依然靠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再創輝煌,靠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要素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依然需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是我們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也是對我們每個入黨積極分子的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基礎和政治保障。總結近十年中國建設和發展的歷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要進一步學習領會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勇于實踐、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把自己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景光明。報告深入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歷史和實踐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胸懷理想、堅定信念,為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艱苦奮斗。
在實際學習中,要從自身做起,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深入貫徹黨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自已的綜合素質,做為一名青年人無愧于當代大學生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