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建黨偉業》有感:烽火柔情
在金戈鐵馬、槍林彈雨的烽火歲月里,偶爾出現的那一縷柔情,仿佛暗夜里的星星,給人希望和溫暖,讓人暫時忘卻槍炮的冰冷和殘酷,沉浸在各自心頭最溫柔甜美的一隅。哪怕只是一瞬,也是多么美麗,多么溫馨!
影片《建黨偉業》中,國家的政治風云變幻莫測,人民滿懷一腔熱血水深火熱,環環相扣的情節緊緊抓住我的心,讓我來不及松一口氣。很不可思議,撥動我心弦并久久震蕩不息的,竟然不是驚心動魄的主旋律,而是那一個個小插曲——那紅色背景中的浪漫戀歌。
一九一五年夏天,湖南一師校園,一個扎著兩根辮子的小女孩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兩只單純的大眼睛盯著毛澤東看,天真地說,你好高啊。毛澤東笑了;蛟S,正是毛澤東高大的身影溫煦的笑容,點亮了心靈深處那盞小小的愛情之燈。同時也點亮了我們觀眾心里對愛和美的憧憬之燈。
四年之后,在北京大學的圖書館,給毛澤東送飯的一幕,很樸素,又很動人。那一排排書架后面,隱約看得見半個人頭,是毛澤東。另一張書桌上,趴著睡得很香,桌上的食盒里飯菜飄香,旁邊許許多多的紙鶴,無言地訴說著女孩的脈脈溫情。吃過飯,兩人在午夜鐘聲、鞭炮聲的牽引下,跑去看放禮花。毛澤東一下子扛起,直起身,好讓看到圍墻外的禮花。那兩張熱情洋溢的臉,也像燦爛的禮花,綻放著青春之光,明媚灼人。
在追尋救國救民之路的同時,愛的情愫悄然而生,兩人共處的地方,空氣也變得溫柔旖旎了,仿佛只要他們吹一口氣,就會滋生出一朵愛的蘑菇。想到法國之行在即,淚水盈眶,依依難舍,“必須去嗎?”“還回來嗎?”毛澤東頓了頓,久久注視著她,冷凝又不乏深情地說,“……再說,這邊有老師,有守常先生,還有……還有你!”這時,破涕為笑,還撒起嬌來:“記住,你若不回來,我就到法國找你!”革命兒女的愛情,讓人覺得格外純潔,格外質樸,也格外浪漫。
新婚之夜,紅蠟燭熱辣辣地燃燒著,似乎想要彌補簡陋婚房的美中不足?墒,聽了他們那別具一格的告白,誰不會為這樣質樸又堅貞的愛情嘆服呢?毛澤東輕聲低語:“做我的媳婦,是要吃苦的……”“跟了我,從此就沒有了安生的日子……”“沒有彩禮,沒有花轎,沒有喜宴喜錢,甚至連個媒證都沒有……”倚在他的身上,微微一笑,許久,開口輕輕說:“我愿意。”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說不盡心里大海般深廣的情意,道不完毛楊之間“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心心相印。
如火的革命激情,高萬丈;似水的兒女柔情,深千尺。熱血男兒立志拯救危亡的祖國,他在無邊的腐朽與黑暗里,義無反顧地前行。溫婉女子深明大義,用她寬廣的胸懷、聰慧的頭腦、頑強的意志,支持著、包容著、激勵著男人。他們志同道合,風雨同舟;他們情真意切,比翼齊飛;他們深信“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建黨偉業的步伐急促而堅定,烽煙彌漫之中,浮現出朝陽般的紅色之戀,清朗又綺麗,溫雅又奔放。
毛楊之戀,有如一股清風,撩開革命影片中沉重嚴肅的面紗,送來輕快明麗的旋律。如此兒女情長,更顯英雄本色,一代領袖毛澤東,既“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又“曉來百念……離人影”。
烽火柔情,漫過銀幕,漫過歷史,漫過時光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