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汪金權老師先進事跡的幾點體會
三、最崇高的道德觀
汪金權老師總是淡淡地說:“奉獻是一種美德,能給山區學生一雙希望的翅膀,能讓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是我畢生的追求。”
汪老師具有愛生如子、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質,對學生的愛是汪老師教師生涯里最動人的篇章之一。二十多年來,他省吃儉用,盡其所能地扶助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與特 困生同吃同住,為求學困難的學生撐起一片藍天。他把全部的身心都傾注在學生身上,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生的自尊心,細致入微地關心“雙差生”,自覺踐行著“有教無類”的可貴思想。他用愛心、誠心、細心、恒心、平等心和責任心,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先后將 1000 多名學生送進大學,改變了無數山鄉孩子的命運,使他們到達夢想彼岸。
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汪老師每年都要幫10多名學生墊學費或生活費,至今累計數百人。一些學生考上大學了,甚至就讀研究生,他仍然繼續資助,有時一月要寄上千元,總數累計超過10萬。汪金權說:“我個人的力量很微弱,需要幫助的孩子還很多,但我努力每天去做,相信星星之火,最終可以燎原!
在教書育人中,汪老師從最基礎之處著眼,授業解惑,常教常新,不斷探索新方法,教學水平和質量在當地一直名列前茅。他以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為新時期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供了生動范例,為我們高揚了一面新時期師德大旗,是當之無愧的“大山師魂” 。
四、最樸素的職業觀
“沒有汪老師的苦心堅守,就沒有四中的今天!边@是蘄春四中廣大師生對汪金權老師的一致評價。
汪老師始終堅持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職業風范。二十多年來熱愛崗位,專心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科學育人。他信守為師即要為人師表的神圣理念,維護師道尊嚴。他把學生青勝于藍作為一名教師的最大安慰,始終保持著 “辛勞之后有歡樂、付出之后是幸福”的良好心態。
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汪金權總是習慣于買書看書,在他不大的學校的居室里,最值錢的也是唯一一件的電器就是學校配備的收音機,床上、桌上散落的都是各類圖書,光是整理出來的圖書筆記,堆起來就足有一人高。沒有一件其它電器。房子是學校的,沒有裝修,地面是水泥的。但他精神飽滿,從不抱怨條件的艱辛,每天精神抖擻,全心微笑教學,他從來不把任何不高興的事帶進課堂。
他雖然工作在艱苦的地方,過著簡單而清貧的生活,卻 身居陋室而胸懷天下,生活艱苦仍不改其志,甘愿做承責負重的“橋梁”,始終無怨無悔。他施恩于人不求回報,幫助他人不圖索取。在各種誘惑面前,他泰然處之、不為所動,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的人生境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要學習汪老師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堅守清貧、甘之如飴的人生境界,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以一流的工作業績回報黨和人民對教育工作者的重托。
總之,感受汪金權老師的先進事跡,美麗就會溢滿我的生活。讓我們虔誠地把汪老師感人的故事流露筆尖,用心思考,用心感悟,使生活充滿美好。我們要在教書育人這個崗位上做到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樹立高度的責任心,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今后的道路還很漫長,我會時刻用汪老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去鞭策和激勵自己,堅守教書育人這個人生目標,努力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