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思想品德優質課學習心得
在xx月17日下午6點師范大學的王蘭芳教授對此次優質課評選做了簡要的點評,由于此次優質課評選是為新教材改革作準備,所以,專家的評述較為細致和深刻。以下是專家的講評內容。
(一) 關于此次優質課評選中閃現的亮點
1、能夠貫徹新課程理念
(1)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能夠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平等的互動,對學生的回答能夠予以及時的鼓勵、肯定和指導;指導學生關注社會、國家、生活,注意讓學生體味和感悟,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2)突出生活化教學,注重將生活邏輯和理論邏輯相結合,從學生實際生活中尋找與其成長相契合的素材與課程資源,用生活來教育。
2、教學設計注重教學預設,注重情境化、案例化教學,突出重難點,設計的導入環節多能迅速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板塊設計合理,層次清楚,符合邏輯,結課注重深化、升華主題。在此專家還特意強調了情境教學模式,說到這是新課改的首推模式。提到了情境教學的三步:創境激趣,引思明理,升華導行。
3、課程實施過程中多結合課標和學生特點,創造參與式、體驗式的教學,使用采訪、辯論、體驗等形式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能力。
(二)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要全面準確理解新課改理念,把握教學改革方向,防止片面認識。
(1)不能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真正取得成效。
(2)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全體參與度仍然不夠,應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注重個別展示。
(3)教師在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要放眼到學生的一生、國家、民族、社會發展的高度和廣度,課程目標不能定的太低,課程活動不能太過于低齡化,要適應學生的年齡和認識特點。
2、課標意識、目標達成意識還不夠強。
(1)在備課時,要對照新舊課標,找到其差別之處,弄清變化的原因,思考課標要求與教材內容有何聯系,應怎樣調整教學。
(2)在備課時要弄清課程目標是什么,課程實施的形式和設計的活動是否有利于達成目標,不能流于表面。如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應注意觀察是不是虛假的繁榮,學生是不是只注重參與活動,而忘了傾聽。
(3)基于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在課程目標的達成上,應注意學生動態生成。通過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引導,由學生自主建構出知識體系,而不是先給出結論,再去論證。
3、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優化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要克服教材的滯后性和局限性,找到教材的重難點,加強對教材的提煉和整合,理順其內在的邏輯關系。批判性的使用教材,不能盲目迷信教材,發現教材中的問題,要小心求證,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4、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辯證思維高度,缺乏必要的的充分的論證,舉的一些例子只是個別案例或特別的案例并不能充分證實結論,往往抓住一點而忽略其余。如堅強意志是成功的保證,對于成功來說,堅強意志是一個必要條件,但卻并不是唯一的條件,并不是只要意志堅強就一定能成功。在講解時教師多選用殘疾或與其年齡、所處時代差別較大的例子,這些例子并不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舉例要注意滿足真實、典型、時代、接近、針對性的要求,舉例不在多而在精。
5、要提高提問技巧,形成提問的藝術。
(1)問題設計不能太籠統,要有層次性,有必要的分解,指向明確。
(2)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不能過于簡單,以在學生付出努力之后可以解決為適當。
(3)問題提出后的知識歸納有些牽強,生拉硬扯的到教學內容上,這不符合啟發式教學。
(4)對學生回答的亮點,沒有很好的運用,對學生的回答評價不夠、不當,評價較為單一,只是夸獎學生,有時甚至夸獎過度。評價總結時要點到其抓住了哪方面的實質,要具體,恰當。
以上是我在聽課過程中見到、聽到和學習到的,短短的三天半時間,給了我超乎尋常的震撼,感覺自己一直是一只坐井觀天的青蛙,眼界見識確實淺薄。這無異于是一場洗禮,啟迪了我的思維,開闊了我的眼界。但同時,在較短的時間內,大量的東西涌入我腦海,印象不會太深刻,因此,我還需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慢慢的品味,帶著水種花,可讓我的花更加嬌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