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四風學習心得體會
反四風學習心得體會篇3
本人通過學習《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人民日報《集中解決“四風”問題》的評論員文章,及參與我鎮舉辦的“三聯三講”主題實踐活動,通過“聯系群眾、聯系思想、聯系工作”“三聯”活動,查擺問題,通過“講形象、講黨性、講作風”“三講”活動,轉變思想作風,要以“三聯三講”實踐活動為契機,通過走訪群眾等方式,全面加強自身的黨性教育,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做好社會保障事業。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指出:教育實踐活動要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從這一要求可以看出,方法已經明確,要求我們廣大黨員干部結合自身認真抓好落實。
照鏡子,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一日三省吾身”,每天將自己的所作所為與黨章規定進行對照,與中央八項規定等紀律規定進行對照,看自己是否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否做一名人民的公仆。
正衣冠。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時時以黨章的規定和要求為鏡,從自己做起,從現在改起,不斷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警醒,對黨和人民常懷一顆自律之心、一顆敬畏之心,用勤廉務實的個人形象和驕人的工作業績,引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洗洗澡。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永遠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不管身處何種環境、何種地位,都要始終做到潔身自好,同流而不合污。
治治病。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加強黨內監督,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針對別人的缺點或錯誤提出意見,針對自己的缺點或錯誤進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使黨的肌體更加健康,永葆黨的青春與活力。
本人在這次活動通過自我剖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政治思想意識不夠強。
平時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視,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時缺乏思考,只從字面上理解毛澤東思想,沒有意識其思想的精髓,更沒有掌握鄧小平同志強有力的理論武器。
2、 宗旨觀念不夠牢固。
有時對待群眾和自己的同事不能始終保持熱情的態度,尤其當手頭工作稍多,稍忙時,服務總差一點,沒切實做到為群眾所想,為群眾所急。有時覺得自己是一個基層的普通黨員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沒有深刻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至于為群眾服務意識的不夠熱情。
3、 業務知識鉆研不夠。
我對業務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缺乏一種爭當業務能手的精神,認為自己已有一些業務知識可以適應目前的工作了,有時在工作中遇到繁瑣、復雜的事情,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尋找對策,而是等待辦法自己出現,沒有深刻意識到業務水平的高低對工作效率和質量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4、 工作作風不夠扎實。
我有時辦事情只安于表面處理方法,沒有創新精神,工作作風還不夠扎實,對問題不作深層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時還會把工作作為負擔,卻沒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動力,工作作風的嚴謹能帶給群眾的信任。
下來我按以下整改措施整改:
1、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習。學理論,要抓住實質,在提高理論素養上下功夫,加深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學業務,在專業知識、法律法規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素養水平。
2、遵守規章制度,遏制違法違紀問題。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容易發生問題的環節,把自己置于各項條規、禁令、制度的約束之下,最大限度地從制度上防止和遏制違法違紀問題的發生。牢固樹立起自我約束、正確對待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的三種觀念,要增強紀律觀念,切實做到遵守黨的紀律不動搖、執行黨的紀律不走樣,做遵守紀律的表率。
3、轉變觀念,改善工作作風,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記黨的宗旨,嚴格要求自己,時刻遵守黨的章程,認真履行黨員義務,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團結同志,自覺維護黨的形象,做到思想上、言行上與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增強組織觀念,樹立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己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4、增強優質服務意識。通過學習整改,做到自覺服務、主動服務、文明服務、優質服務。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放在首位,為事業的發展為實現自我價值不斷努力。
通過“三聯三講”實踐活動,使我深刻體會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個永久課題,作風題目具有反復性和固執性,必須常常抓、長時間抓,特別是要建立健全增入黨員、干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除不適用的制度。制度一經構成,就要嚴格遵守,執行制度。在解決“四風”的制度題目上,最重要的恐怕還得在權利制約、監督機制上下工夫,真正限制、束縛公權利,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同時還要充分保障公眾的權利,特別是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只有建立起這套充分的制度,才會讓密切聯系群眾之風永葆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