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梁家河宣講報告會心得體會(精選8篇)
學習梁家河宣講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
4月7日,安遠縣舉辦“梁家河故事”宣講報告會,邀請赴梁家河學習考察團成員--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黨支部書記曾小生前來宣講。曾小生以講故事的形式,娓娓講述了當年在延安梁家河村插隊當知青的工作生活經歷,分享了個人學習考察的所見所聞所感,并號召大家以學習梁家河為動力,弘揚蘇區精神和梁家河精神,當好村支書,打好攻堅戰。
報告會前,與會人員還觀看了“學習梁家河當好村支書打好攻堅戰”主題圖片展。豐富多彩的內容,精彩動人的宣講,讓400余位在場聆聽了報告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在職大學生村官接受了一次梁家河精神的洗禮。天心鎮水頭村村支書黃東長在看了學習梁家河畫展和聽了宣講會后感動地說:“習在那么艱苦的時代都能作出貢獻,我現在更應該好好的把握機遇,帶領群眾、團結村兩委干部,把村里建設得更加富裕、更加靚麗。” 、“通過這次學習梁家河宣講報告會,我感受很深,回去之后,我將認真落實大學生村官應盡的責任,結合當前精準扶貧、煙葉生產等各項農村工作,最大力度展示自己的才能,為安遠的振興發展做出貢獻。”大學生村官鄒夏夏在聽了宣講報告會后深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扎根安遠的信心和決心。
下一階段,我縣還將通過召開村班子座談會、上門入戶等形式宣講“梁家河故事”。
學習梁家河宣講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2
梁家河,這個曾經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這個給了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軌跡的地方,讓我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在梁家河村史館,我們聆聽了當年習離開梁家河村時,有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縣城的往事。當年,習親自帶著干部群眾從建大壩、挖水井、修沼氣、種蔬菜、辦代銷社等吃飯飲水問題抓起,逐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群眾看到他的為民之心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從而很快贏取了當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隨后,我們又拜訪了梁家河村老黨支部書記、習的入黨介紹人梁玉明同志。老先生年紀很大,卻精神健碩,還熱情地給我們講述了當年學習和工作的許多往事。他說:“當年,有抱負、有遠見,熱愛學習、見多識廣,果敢穩重,是個培養的好苗子。我經常給他講黨的使命,鼓勵他克服艱難申請入黨,并把支部書記的擔子交給他,讓他在曲折和磨難中堅定革命意志、鍛造不折不撓品格、錘煉艱苦奮斗作風。”
短短1天時間,我和其他14名村支書重溫了習的光輝足跡,途中所聽所見令我感觸很深。我在我們村里已連續20xx年擔任村干部。這次考察,我對如何進一步當好村級帶頭人、培育好后備干部和抓好村里各項事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總結來說,就是講的16個字,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群眾是淳樸的、重情的,習從大隊黨支部書記一直到成為我們黨的,時刻保存著那份愛憎分明、愛民為民的情懷,是令人欽佩、令人折服的。同時,農民群眾是最樸實的群體,農村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在梁家河人的眼里,當年擔任大隊支書時為人耿直、一身正氣。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怕得罪人”。
當前,黨中央實行的惠民政策很多,群眾要求比較高,不僅希望兌現政策,更希望我們村干部也能辦幾件看得見的實事好事。此次學習考察,讓我身心得到了一次歷練和洗禮。
連日來,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過習奮斗過的那片熱土。一路走來,筑壩淤地的攻堅克難精神激勵著我,敢為人先建設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的膽識鼓舞著我。一路走來的感悟頗多,我不禁想用日記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在梁家河,有鄉親介紹,當年習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里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梁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于請人幫忙抬機器,回來后找報銷,因為不符合隊里規定,堅決不報銷。不久后,梁玉忠的父親病重,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梁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銳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報發票這樣的小事,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在村里工作,時常遇到群眾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比如村里財務支出、農村低保評定、公益事業建設等工作,時常鬧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么什么都會變成一鍋粥。這樣,群眾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里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說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因此,我們一定要向習學習,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
當然,堅持原則,必定會傷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會讓個別人心中不舒服,會得罪人。但是,只要我們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我們還是能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我決心以這次學習考察為新的起點,今后工作中以習重原則、重情義為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群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學習梁家河宣講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4
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是當年下鄉插隊七年的地方,也是他和村民們一起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地方。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有幸參加赴梁家河學習考察活動。
在梁家河期間,我們認真參觀了習當年插隊時住過的窯洞、土炕和修建的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知青淤地壩,拜訪了習一同入黨的農村黨員,考察學習了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園現場點——骨干淤地、村黨支部及村史館建設、梁家河蘋果專業合作社、山地蘋果園、移民安居工程和正在興建的知青體驗園等,并在習住過的窯洞前,與梁家河黨員干部一同交流革命老區扶貧攻堅、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等方面的體會。
梁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在梁家河做人做事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后來也談到在陜北七年工作生活經歷時說,“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可以說,四十多年前,年輕的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做干部的重要遵循。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經過此次學習考察,更加堅定了我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的信心。回到村里后,我要第一時間組織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學習習的感人事跡,以及在他的影響帶動下,一代代梁家河人拼搏創業的精神和加快脫貧致富的經驗做法,讓大家思想接受洗禮,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同時,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自己也一定要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一定要善于貼近群眾,懂得感恩。并且要結合本村實際,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平臺和專業知識,做實、做細精準扶貧工作,讓郭畔村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通過學習習當年在梁家河的動人事跡,更加堅定了我扎根基層,真心服務群眾這一理想信念。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我身在何處,從事何種崗位,面臨多大的困難,我都堅信“人定勝天”“付出就有回報”。
學習梁家河宣講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5
連日來,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過習奮斗過的那片熱土。一路走來,筑壩淤地的攻堅克難精神激勵著我,敢為人先建設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的膽識鼓舞著我。一路走來的感悟頗多,我不禁想用日記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在梁家河,有鄉親介紹,當年習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里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梁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于請人幫忙抬機器,回來后找報銷,因為不符合隊里規定,堅決不報銷。不久后,梁玉忠的父親病重,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梁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銳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報發票這樣的小事,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在村里工作,時常遇到群眾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比如村里財務支出、農村低保評定、公益事業建設等工作,時常鬧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么什么都會變成一鍋粥。這樣,群眾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里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說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因此,我們一定要向習學習,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
當然,堅持原則,必定會傷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會讓個別人心中不舒服,會得罪人。但是,只要我們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我們還是能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我決心以這次學習考察為新的起點,今后工作中以習重原則、重情義為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群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學習梁家河宣講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7
雖然土生土長在這片土地上,但卻很少去過。懷著一種敬仰而又神圣的心情,同家人一道來到了文安驛鎮梁家河村進行參觀學習。梁家河村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公里處,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是習揮灑了7年青春的第二故鄉。雖然村名叫“梁家河”,但實際上這里并沒有河,只有一條溝渠。黃土高原干燥少雨,難得有雨時,溝渠里才會積攢些泥水。溝渠兩側是陡峭的山坡,依山坡挖出的一孔孔窯洞,就是村民曾經的家。
但是當一批北京知情于1969年1月來到這之后,他們用真誠和實干來回報這片歷經苦難而又無比多情的土地,使得在如今看來,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煥發著勃勃生機,這里的破爛的窯洞,變成了一間間嶄新的窯洞和平房。村里建起了展覽館,開設了許多的農家樂,供來往的游客參觀、住宿和品嘗美味的鄉村美食。梁家河村從一個無人知道的小山村到現在幾乎全中國都知道的文化旅游村。村里已通上了觀光旅游車,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家家都有自來水,沼氣已進戶。每一個進出梁家河的人,不管是公務人員還是行商的,每一個參觀旅游的人,都在這里收獲了一份不錯的心情,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洗禮。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這次參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如何做好村上工作,如何打開局面帶領村民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等,我一路學習、一路思考。
一是群眾的信任建立在干部對群眾充滿深厚的感情上。習對梁家河人民感情深厚,他曾經說:“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對于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梁家河插隊時,他一開始很怕村里人到他們知青的炕上來,后來卻請村民到自己的炕上坐、談天說地,和村民一塊吃、一塊住、一塊上山下地,以此和梁家河的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取得了群眾的信任。我們作為80后的一代,更應該引以為鑒,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同群眾打成一片,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是科學的工作方法有助于在困難面前打開局面。我認為凡事必須實事求是,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好心辦好事。想當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生活最大的問題,習就站在群眾的角度,群眾想什么,他就帶頭做什么,群眾盼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于是他就帶領村民打井,建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等,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陜北耕地少、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得多,看到當年習打壩淤地的地方,感覺習當年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時候,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通過因地制宜,從梁家河實際出發,帶領群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寶貴經驗,讓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
三是堅定的信念使我們明確奮斗方向成就一番作為。在梁家河時,也面臨一些客觀困難,但是有著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為人民做實事,這一信念支撐著他走向最高政治舞臺。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們應該有堅定的信念,有一顆扎根基層、不怕艱苦、敢于拼搏的心,沉下身子融入群眾,在基層工作中堅定信念、扎實工作,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