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參加勞動心得體會(通用5篇)
初三參加勞動心得體會 篇1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訓練了同學們的意志力,更多的是拉近了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我受益匪淺搭上公車時,同學們帶著不安的情緒前往基地,擔心居住環(huán)境不好,條件不好,可事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差,相反的,在這三天半時間中,同學們很快樂也很有感觸。
休息沒多久,教官讓我們體驗聾啞人生活的艱辛,從而反思自己今后的路該怎么走好?游戲規(guī)則是這樣的:“一人帶上眼罩作盲人,另一人則作聾啞人攙扶著盲人一步一步進行,須越過重重障礙,到達終點。”當我戴上眼罩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一片黑暗,身旁的伙伴攙扶著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每一個臺階都走得膽戰(zhàn)心驚。不幸的是我摔了一跤,那時真想一手扯掉眼罩,心想:“我一個大好人,為什么要這樣活受罪?外面絢麗多彩的世界多好!”可是,換個角度想想,那些盲人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那份害怕與渴望,在這過程中他們有過多少的眼淚與心酸啊,但是他們堅強地挺過來了。相比于他們,我這點小痛算什么?于是我堅持走完了這段算長不長,算短不短的“人生之路”。
第二天教官特意讓我們玩一個“背摔”的游戲,聽口氣無疑就是訓練同學間的相互信任:有一高平臺,大約一米左右,一人站在臺上手腳被綁,臺下是12位男生手腕手并排著,嘴里喊著:“請相信我們”的口號,臺上的人便向后傾倒,躺在他們的手腕上。若稍有不注意,臺上的人便會摔倒地上,但班上同學互相信任,以至于沒有一個人受傷摔倒。相反的,卻是安全落地。這讓我明白生活中朋友間、同學間的互相信任是很重要的,總比互相猜忌、一個人獨來獨往要好得多。
觸動全體同學的心的是臨走前一天下午播放的那一段視頻,一位演說家演講的“讓生活充滿愛”--母愛與師生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正如那位演說家所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萬里兒不愁。許多人拘于愛面子,連一句--媽媽,您辛苦了!都不舍得說,更有甚者連爸媽的生日都不清楚。但在自己過生日時,總有個人忙前忙后為自己準備著,那個人是誰?就是你的媽媽……”聽到這,同學們慚愧地低下了頭,腦海中浮現(xiàn)出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以及自己平時是怎樣對待媽媽的種種事情,淚水不禁是了眼眶。
夜晚的排舞,臨走前的晚會,與聾啞學校籃球友誼賽等,都精彩奪目,震撼人心。通過這次集體活動,更加訓練了我們的意志力,團結凝聚力和親和力,使我們受益匪淺!
初三參加勞動心得體會 篇2
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讓我們無法去學校上學,只能呆在家里上課,今天下午的第二節(jié)課是勞動實踐課,我想幫奶奶做家務,于是我開始準備起來。
爸爸這個時候在房間里整理東西,我問爸爸需不需要幫忙,爸爸說:“不用”,于是我想我該從哪兒下手呢!想了一會,我覺得還是先在客廳把弟弟和妹妹搞亂的玩具整理一下,放回原位,擺放整齊,然后把我的書本也整理一下,語、數(shù)、英一類,作業(yè)本一類,課外書一類,同步練習一類。整理好書本和玩具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細節(jié)活兒——掃地,我拿起掃把,左掃掃右掃掃,客廳的每個角落我都不放過,這時的客廳被我掃干凈了,可是我突然發(fā)現(xiàn)桌子和沙發(fā)下面還有很多垃圾,于是我移開沙發(fā)和桌子,把這兩處也打掃干凈,一塵不染,做完這些事,我真佩服自己的細心。
打掃完客廳和房間,我開始疊被子,剛開始我不知道怎么疊,我就回憶起奶奶教過我的方法,首先我把被子甩到空中,在一步一步按照奶奶教過我的方法把被子疊成像豆腐一樣的方塊,沒想我真的成功了,這時,我趕緊就叫爸爸過來看看我的勞動成果,爸爸看完之后一直夸獎我做得真不錯,說要給我加雞腿,哈哈!我跟爸爸說:“那我們說定了哦!不過,爸爸,疊被子還真的是一件腦力活呀!”爸爸對我笑了一笑,這時的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最后我把每個房間的被子和衣服都疊了起來,然后在用拖把把客廳和每個房間拖了一遍,地板被我拖得干干凈凈,連每個邊角我也不放過,這時的地板如同一面鏡子,是那么的光亮,漂亮,我心里在想,要是等下奶奶看到了,一定會很高興的。
通過這次的勞動實踐課,讓我感受到了幫家里,幫奶奶做家務也有無窮的樂趣,以后,我想要每天幫家里做一些力說能及家務,做一只勤勞的小蜜蜂,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初三參加勞動心得體會 篇3
大作家吳運鐸通過勞動解除了饑餓的威脅、課文中的三個小孩用勞動換來了各自的幸福、農民伯伯以辛勤的勞動收獲了各種糧食……而我,也在自己第一次的勞動中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喜悅。
那是一個周末的早晨,饑腸轆轆的我早早地起了床,偷偷地溜進廚房,想看看爺爺奶奶準備了什么好吃的早餐。可是當我看到還是那些普通常見的切片面包、生雞蛋、牛奶……我那放光的雙眼立即暗淡了下來。“每天都是這些,多沒意思呀!”我禁不住自言自語起來。“怎么?小妹,想吃什么呢?”緊隨而來的媽媽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瞇瞇地看著我說,“要不咱們來做個點創(chuàng)意早餐吧?”——“雞蛋吐司!”仿佛心有靈犀一般,我和媽媽同時說了出來!原來啊,我和媽媽最近一起看了一個電視節(jié)目,說的就是怎么做雞蛋吐司。“嗯,就它了!”媽媽爽快地說,“來,我當助理,你當主廚,咱們說干就干!”
“啪!”伴著一聲清脆地敲擊聲,雞蛋從蛋殼的裂縫里滑出來了,就像頑皮的小孩子從媽媽的懷里溜出來一樣。“小妹,小心一點,把蛋清和蛋黃調勻。”“好的。”聽著媽媽的話,我利索地用筷子攪動著雞蛋……媽媽打開了火、加熱、倒油、放入吐司、再加熱,“ok!”我一邊說,一邊用勺子講調勻的雞蛋淋在吐司上;再翻面……不一會兒,吐司就“煥然一新”,穿上了金光閃閃的“外套”。我如法炮制,很快,其他的吐司們也都換裝成功了!這中間還發(fā)生了一點小插曲,可能是我有些興奮和緊張,也可能是吐司的香味太誘人了,我站得離灶臺稍微近了點,不小心濺了一小丁點油在手背上。不過這點疼痛我還能忍受,簡單消毒包扎以后,我又開始興致勃勃地做起我的“雞蛋吐司”來!
“開飯啰!”我一手端著盛滿雞蛋吐司的盤子,一邊吆喝著走出了廚房。金黃的吐司整整齊齊地排列著,讓人垂涎欲滴的香味不斷地飄過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高高興興地吃著、笑嘻嘻地夸著,連一向對吃毫不講究的爸爸都說味道不錯。一聲聲的夸贊和著吐司的麥香、雞蛋的鮮嫩,真是妙不可言,我的心里簡直樂開了花!
這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更是幸福的;這光榮,是由于沒有勞動就沒有生活;而這幸福,則源于勞動給我、給我的親人和朋友帶來了快樂!
初三參加勞動心得體會 篇4
最近閱讀了《波麗安娜》這本書,它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勇敢樂觀的人!
波麗安娜是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她寄居在姨媽家里,雖然她陷入痛苦之中,但是她卻堅持保持她樂觀的態(tài)度,努力去想快樂的事,無論姨媽如何說她,波麗安娜認為這些都無所謂,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她居然看見姨媽就擁抱她,抱得是那么的親熱。竟把寒酸的飯菜當成游戲,再不愛說話的男子都會因為她的主動而主動,刁鉆挑剔的史諾太太也會被她感動,波麗安娜會用自己的樂觀把一切變得更好。
我非常佩服波麗安娜,尤其是她那樂觀的態(tài)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波麗安娜一樣,再苦也要笑一笑,那樣既快樂了別人,同樣也快樂了自己,否則,整個世界都是陰沉沉的,沒有一點陽光,也沒有一點快樂。我們就是因為快樂來到這個世界上,如果不開心,也就失去了留在世界上的意義。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快樂、樂觀、開心,這樣才有存在的意義。讓我們快樂起來吧!
初三參加勞動心得體會 篇5
轉眼間,寒假過去了。在這個寒假里,我有很大的收獲。
以前,我雖然不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是我還真沒動手做過幾次家務。今年寒假剛開始,媽媽叫我做家務。我想:太棒了,終于可以“大顯身手”了。我說:“好,等我寫完作業(yè)。”
過年那天,我把窗戶擦了個遍。除夕前一天,媽媽對我說:“你要自己包餃子。”“OK!”我爽快地答應了。嘴上說很簡單,做起來就難了。媽媽早已和好面,切成塊了。我把一塊一塊的面團成圓形,再一個個壓扁。我拿起搟面杖就開始搟。搟好后,我左手拿起一個餃皮,右手拿起筷子,把餡摁進去,變成了瓶子一樣的形狀,然后把邊兒捏緊,防止漏餡。
“捏的真像死老鼠啊!”我不禁說道。“第一次捏,已經很好看了。我捏的也像死老鼠。”媽媽安慰我說。我仿佛一瞬間忘記了所有煩惱,開心地大笑起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感覺格外香。
過年,當然少不了壓歲錢咯。姑姑說:“給你發(fā)的紅包收到沒?”“姑姑,你給我發(fā)紅包了嗎?”我說。“當然,快上去收。”姑姑說。我說:“知道了。”說完,便飛奔到媽媽手機身邊,打開微信收款了。今年,我的壓歲錢沒被媽媽收走,再加上我以前攢的錢,有1000多元了。
包餃子讓我懂得有勞動就有收獲;收壓歲錢讓我體會到來自親情的溫暖和感動。這個寒假收獲可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