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冊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教師手冊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最近學校組織進行師德培訓,經此,我明白了 教師應該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責任重大。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道德水平,對于建立教育活動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于維持一個學校工作的良性運行和保證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于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自己更重視了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學生面前的表現。也對自己進一步提高了師德素養的水平和要求。
1、德高為師。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熱愛教育事業。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
2、學高為師。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斗水。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要求教師學識淵博,學業精深。個性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把握教育問題的高超藝術,和諧感人的師生關系,無不閃現著現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技高為師。
一是要有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
二是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要有創新的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4、身正為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示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儀表端莊、舉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
經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我受益匪淺。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孩子生活的環境花更紅,草更綠,空氣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藍!
教師手冊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通過這次《中國師德手冊》的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事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神圣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深刻含義。因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教師不僅僅只是教育教學,教師既有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全社會、全人類都希望教師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處處為人師表。具體的說主要體現于以下方面。
一、做愛國守法的好公民,好教師
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首條。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祖國獻出一切,也有責任和義務,認識到自己與祖國的客觀聯系,體驗到自己對祖國的奉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才能真正迸發出熾熱的愛國情感,盡自己所能報效祖國,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并把這一思想通過各種途徑傳給我們千千萬萬的學生。
作為教師,只有了解國情,才會有清醒地認識和理解。才能更扎實地去努力消除其不美,更進取地去盡力彌補其不足。只有這樣那些不斷發生在我們腳下的“奇跡”,則會在教學過程中,一點點地在我們手中出現。了解土地國情不但利于自己珍惜土地,更能借此喚醒學生對土地憂患意識,讓他們從小樹立保護土地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的意識。
在當今形勢下,中國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就是繁榮和統一,是發展中國,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從這個意義上講保持國家大局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就是對各種遏制中國、抹黑中國行徑的最好回應,更是愛國主義最為具體生動的體現。作為教師,我們有以大局為重、理性愛國的責任“立足本職崗位,做好自己的事”,為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貢獻智慧和力量。埋頭苦干,腳踏實地,努力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這就是最大的理性,最大的愛國,最崇高的師德情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學校,要做一個好老師;在家里,要做一個好家長;在社會,要做一個好公民。只有這樣,我們才是一位對得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稱號、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們的合格教師。
二、做愛崗敬業的模范
偉大的教育事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我們全體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而這一修養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和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
人生如月,月圓則虧。凡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就好。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只要我們知足長樂,安心樂教,就能飲醇自醉,快樂地甘于寂寞,在三尺講臺上悠然自得。讓三尺講臺,成為我們閃爍師德光彩的舞臺。一生執教,持儉守節。不取不義之財、非法之利,不貪受學生及家長的財物,不貪占集體與他人的財物,不沾染社會上的不良惡習,始終以廉潔的道德品行為學生與世人作出表率。默默耕耘也并不會讓我們失去快樂,天天看見學生天真無邪的笑容、家長感恩戴德的眼神、社會對我們的贊譽……這就是我們教師最好的獎勵。
三、關愛學生,做學生的第二家長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是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愛是教育的根基,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沒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
其實,我們在與學生愛的互動中,大多都是平凡的,甚至微不足道的小愛。但也只有這樣,一旦災難臨頭,我們才能有精神像“5•12”災區的英雄老師那樣,為學生奉出自己的大愛。像學生的親人一樣關愛學生,讓學生覺得師愛就像春雨一樣,在細微處滋潤著他們潔白的心靈。感受到那份無私的溫暖的師愛。
四、不僅教書、更要育人
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俗話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高山有高山的巍峨,小草自有小草的風采。每一個學生都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差生也自有他的長處。我們教師絕不能鄙視差生,應該以寬厚博大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的一切,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這樣我們才能教好書,育好人。也唯有此,我們的教育才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學生之幸。
五、做為人師表的典范
因為教師是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對自己的為人處事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原因是我們教師的身后總是跟隨著一群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對學生產生影響,對他們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學生成為文明,高尚的公民,我們教師首先就要成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表率。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石。身為一名教師,無疑更應該具備誠信的品德。教師教學生誠信,這是為人之本;教師對待學生誠信,這是為師之本。因此不管在做人還是教研方面,我們都要為人師表、身體力行、有諾必踐,以教師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誠信作風取信于學生、家長和社會,從而提高公信度,做誠信的表率。這樣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在不斷提高自身內在素質的同時,加強外在素質的修煉,使儀表風度更好,以不辜負學生心中的“偶像”之譽。
六、把終身學習確立為堅定目標
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它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我們教師既肩負著民族興旺,國家富強之責。又承擔著傳授知識,育人育德之責。而要想在傳授知識中不辜負學生,不辜負“教師”這個稱號,就是為師者一定要終身學習,讓自己博學多知。“樂于旁問”、“不恥下問”,向所有人請教,哪怕是請教自己的學生也無例外。因為學習永無止境,我們也應該像學生一樣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層次和辯證能力,保持任何時候都有源源不斷的“長流水”。不斷積累,為自己儲備更多的學識才能不誤人子弟。才好在“三尺講臺”上承接歷史,聯系未來。做個合格的教師,為下一代傳授更深奧的科學知識。
總之,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中小學教師形象是每個中小學教師做好工作的先決條件,也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中小學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作為教師應志存高遠,愛國敬業,遵紀守法;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于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的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惟有這樣才能在崇高的教育事業中,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師手冊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一學期以來,本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愛崗敬業,嚴格遵守要求,落實學校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所任班級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就將一學期以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1、一學期來本人堅持政治學習,教書育人,學習《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規,通過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等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2、堅持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本學期,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系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工作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二年3、4班數學科教學,經過探索與努力兩班數學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初步養成了高中數學學習習慣和基本的學習方法,但所授兩班成績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感到很遺憾;現將一學期教學中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1.轉變教學觀念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是關鍵,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進課程改革的前提。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達到對課改有所了解的目的,以便能更快、更好地進入角色。課程標準是指導我們教學的主要的綱領性文件,它明確規定了教學的目的、教學目標、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及教學內容的確定和安排。
2、合理運用教科書,提高課堂效益
從學科能力方面來說,課程標準是最低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最低目標。教材是素材,教學時需要處理和加工,適當補充或降低難度是備課的中心議題。大膽創新,靈活使用教材,才能使新課程改革在前進中少走彎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學期完成了數學選修2-2、2-3以及選修4-2《矩陣與變換》、4-4《極坐標與參數方程》及選修4-5《不等式選講》的教學任務,任務量大,本認認真理解課標,對教材中不符合課標要求的題目要大膽地刪減;尤其是選修4系列更是作了大幅度的調整,針對我省高考現狀因材施教,取得了效果。同時對課標要求的重點內容要作適量的補充;對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要作適當的改編。此外,還應全面了解必修與選修內容的聯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數性質的教學,要多次接觸,螺旋上升,實行分層教學。
3、通過變式訓練提高學生的雙基水平
高中數學課標指出:“我國的數學教學具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的傳統,新世紀的高中數學課程應發揚這種傳統”。“隨著時代和數學的發展,高中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在發生變化,教學中要與時俱進地審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高中數學課標對“雙基”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傳統的聽課理解、模仿記憶、練習作業等,仍然是當前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教師應注意“雙基”的發展變化,認識“雙基”的新的內涵,圍繞落實“雙基”,設計教學過程,設計練習,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通過“雙基”訓練記憶數學概念、公式、法則中的每一個字詞及記號,并理解其內在含義,在比較、辨析中形成知識網絡。適當挖掘課本例習題深層次的隱含知識點,對教材中的例習題進行變式,縱橫聯系,多角度地考慮問題,使思維呈現輻射狀展開,提出新假設、新論斷,通過探求問題拓展學習的知識視野。有些例、習題還蘊含著解題思路或方法上的規律性,引導學生去分析、歸納、挖掘、提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4、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問題意識
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必要從教學中好的問題開始,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以問題引導學生應成為數學教學的一條基本原則。通過恰時恰點的提出好問題,使學生領悟到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藝術,引導他們更加主動、有興趣的學,富有探索的學,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5、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采用“目標—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利用一套完整的教學監控系統(包括目標、任務、資源、評價方法等),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學習。
三、教學研究工作
本學期本人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認真學習教學理論、學習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在教研活動中多次就教材處理作專題發言,積極聽課,分別前往一中、二中等學校聽課取經,吸取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同時還主動參加校本培訓,自主學習等。
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本學期感覺在教材難度把握上還有欠缺,過高的估計了學生學業水平,今后將更加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其次本學期的單元考試安排不夠理想,尤其是試卷難易程度上需要調整,突出重點知識重點考察;第三是時間緊張,導致雙基訓練不夠充分,便是訓練不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