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師寒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00字(精選3篇)
2023教師寒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00字 篇1
在20xx年1月21日至22日期間,我參加了教師寒假培訓。在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教研室音樂教研員商老師主講的《強化師德意識,樹立職業精神》,峽口常校長、曹教師主講的《電子白版的使用》,美術教研員喬老師主講《微課制作及應用》,七中陳老師主講的《學習與發展就在我們身邊》等專題講座。
教研員老師的講座,大都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還看了一些優秀的微課范例,讓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通過這次培訓,收獲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對教育教學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下面將我的學習總結如下:
通過培訓學習,我學會了在學習中反思。當我聽了商老師的《強化師德意識,樹立職業精神》、峽口常校長、教師曹熠主講的《電子白版的使用》,美術教研員喬曉軍老師主講《微課制作及應用》,七中陳老師主講的《學習與發展就在我們身邊》等專題講座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要想做一名無愧于時代的優秀教師必須時刻不忘與時俱進。”“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么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將會成就你的一生!鄙汤蠋煄淼乃枷氲赖陆逃汗膭罱處煱残氖亲罡叩木辰;激發教師負起責任、開拓視野;勉勵教師不辱使命建設現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許多感想。使我能對自己的心態作一個調適,讓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并能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書。
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松松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臉上!感悟到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做到能理解、寬容。要通過改變目標、改進方法、轉換活動、合理宣泄、調整認知等六個方面靠近,促進自己向優秀教師方向發展,學到了自信,學到了方法,感悟至深。
喬老師和曹老師的專題涉及到了時下大多數老師最關注的技術領域:電子白板使用和微課制作,尤其是喬老師的微課制作,涉及到課堂設計案例研究,能以實際的案例直觀展現,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現新課改指導下角色的轉變,教會了我們怎樣設計微課并制作微課的方法,讓我們嗅到了一種充滿現代氣息的時代春風,更是讓我感受到了教育與時俱進的清新氣息。就如古人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陳老師的《學習與發展就在我們身邊》用自己學校的成功案例向我們闡述了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使我增強了認真扎實基本工作的意識。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這些觀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這些觀念的引導,在今后課程改革中盡管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堅信我會去探索、解決,而不是躲避,因為希望就在前面!由此,我又一次在觀念上、理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通過這次培訓,也使我深深認識到: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避免出現形式上的整合——教師跟著課件走,學生跟著鼠標走,教學跟著電腦走的現象,引導我們如何去挖掘校本課程,如何發揮現有設備器材的作用;讓我們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里,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采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為教師的人是活的。
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用教材,還要活用教材、補充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還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矛盾。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培訓活動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教研員結合老師們結合自身的成長給我們做的一場場精彩講座,為我們教師的健康成長又一次指明了方向,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并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023教師寒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00字 篇2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彼裕瑥哪撤N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且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它關系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于祖國的未來。今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在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要進一步加強師德來要求自己。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教師的行為規范是教師個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的高標準、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型教師的自身要求都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規范性的目標,教師不僅要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勤于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信息,還要成為意識新、能力強,有高度責任感的教師。
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文化修養、身心修養,成為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作風正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楷模。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把職業道德規范中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并充分認識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樹立良好師表形象的重要性,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新時期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逐步形成修師德、鑄師魂、樹師表的良好風氣。嚴格執行師德規范,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在交往中不收禮、不吃請、不叫家長辦事,不進行有償家教。
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我認為素質教育事實上,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說過,人者,德為先。未學文而先學文德,未學武而先重武德。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能決定他行事結果的正與負,我們不能再滿不在乎于品德素質的培養。但如今的學生們已越來越不會接受批評,受了點委屈后就滿腹牢騷的,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要把這些規范、準則逐步內化,成為自身從事教育事業的實際行動。在學生心目中,我們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在和學生的交往中我們要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誨人不倦”、“努力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們要成為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表現,真正為人師表。
通過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特點是培養、教育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于奉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愛心,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四、本人還存在的問題:
工作作風不夠扎實,有時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得還不夠,因此解決學生的思想上的問題常常不能得心應手。
五、今后的改進方向:
要更進一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的理論精神,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不要遇難而退,要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刻苦鉆研業務,我們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勞動,探索形成可操作的師德建設工作模式,努力開創教育事業的新業績。為教育事業盡一份微薄力量。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2023教師寒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00字 篇3
寒假里學校組織進行了開學前的集中培訓,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事業,“身在曹營心在漢”,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了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采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泛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誠實正直,勤奮好學,禮貌待人,是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遠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敗。教師要教育學生勤奮刻苦,好學進去,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廣學博覽,精益求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教育學生。
二、用學習引領自身專業成長假期培訓心得體會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學習就成了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終身學習,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我提升的需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教師要善于從教育實踐中汲取能量和資源;善于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學習,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分享知識;善于和同事交流,擴大視野,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教師終身學習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教師就要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擁有自主學習、自我學習的觀點。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其次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課程走向綜合化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為一名中青年教師,又奮斗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無論是教育家,還是中外名師,他們都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這與經常學習是分不開的。隨著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的人生惰性,自覺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以便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知識的更新換代讓我們的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廣闊的課內課外學習資源為他們知識的積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要想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么可以,怎么能勝任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學習的課堂,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了解的,為了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加緊學習的步伐!一個優秀教師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展。
為了無愧于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