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思考(通用3篇)
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思考 篇1
近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通知》,指導各地各部門對堅守崗位、英勇奮戰的城鄉社區工作者進行關愛、補助、保障和慰問,激勵廣大社區工作者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著一個社區,每名社區工作者面對350名群眾,足見社區防控任務之繁重、工作之辛苦。摸排人員往來情況,上門進行健康監測,做好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宣傳防疫知識,保障居家隔離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方方面面內容,無不需要社區工作者把責任踐行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家庭。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在各個社區筑起了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
疫情當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居民群眾,都配得上人們最誠摯的敬意。實實在在的精神關懷、物質補助、心理撫慰,既是對疫情防控一線人員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忠于職守、樂于奉獻、實干擔當等先進品質的有力褒揚。讓英勇者享其榮,讓實干者得實惠,讓奮斗者有奔頭,可以釋放出獎優評先、激勵擔當的強烈信號,推動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形成爭做先鋒、愛崗敬業、崇尚實干的濃厚氛圍。
貼心暖意看得見、關懷保障實打實,這是黨中央關心關愛基層干部、醫護人員、城鄉社區工作者等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的鮮明態度和重要要求。此次《通知》明確要求改善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的防護條件,并切實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輪休、補休等方式不僅是對社區工作者們的關愛,其實本身就是疫情防控的一種科學舉措。從適當發放工作補助到加強關愛慰問,再到對成績突出者大膽使用,《通知》從物質獎勵、福利待遇和精神褒揚等方面多措并舉,為各地落實關心關愛要求指明了方向。
全面落實關心關愛措施,需要注意基層導向和效果導向,務必合情合理、對接實際。疫情防控成效系于精準,關心關愛政策同樣需要精準聚焦,真正落實到社區(村)“兩委”成員、社區(村)專職工作人員等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上。無論關愛慰問還是表彰褒揚,都要根據貢獻的大小而不能論資排輩,向在一線沖鋒陷陣的工作人員傾斜,避免出現張冠李戴、走形變樣。同時應注意到,除了專職工作人員外,廣大社區(村)志愿者也在疫情防控一線做了大量工作,對他們的關心關懷同樣是落實《通知》要求的應有之義。
醫護人員沖鋒陷陣、救死扶傷,基層民警日夜值守、護佑萬家燈火,社區工作者任勞任怨、保一方平安……在疫情防控這場戰斗中,各條戰線各個職業都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給予他們物質上支持、精神上鼓勵、身心上照顧,將各項關懷關愛、服務保障工作落到實處,一定能凝聚起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磅礴力量。
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思考 篇2
不管路途遙遠、假期長短,回家的心總那么堅定。在春節這個特別的節日里,熱烈的炮竹、漫天的燈火,是我們無比懷念的“年味兒”。“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正是過年的正確打開方式啊!或許很多人都抱怨,今年過年只能宅在家中,缺了點年味兒。但在這個新春中,也總是充滿著溫暖與向上的力量,所有的淚點都可在這個“年”中得到升華。
不能團圓,我們不哭!過年想家,是一定的,但是不能與家人團圓,卻不一定。從醫生到記者,從軍人到警察,從基層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到生產工人……在這個年關堅守崗位。我們享受國家紅利,期冀國泰民安,就要接受在這個年關還要有人加班加點的事實;我們驕傲中國人疫情防控時的萬眾一心,就要有淡定面對居家不出門的氣度與胸懷。此時,每一個堅守崗位的人,都值得在此刻自豪,因為你們追求的是一種“家即是國,國即是家”的認同和責任,無論你身在何處,我們都并肩同行,讓我們笑著互道一聲:“新年好”!
年味淡了,我們不怕!民諺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棗山;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去買酒;年三十,吃餃子;年初一,躬脊兒……”從曾經滿滿的儀式感到如今的匆匆而過;從齊聚家鄉走親訪友、天南海北家庭旅行到宅在家中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等,這就是今年的年味兒。其實我們骨子里最珍視的是深埋在這些傳統習俗、舊人舊物中的人情味,只要這種溫情不變,換了載體又如何?或許只需一句“新年快樂”,記憶便如涌滾滾,化作對話框里暖暖的思念。這敘舊,這思念,也許把年味兒變淡了,卻把成長變濃了,豈不妙哉?
面對謠傳,我們不理!蓬勃生長的互聯網,堪稱今日中國現代生活中一個“最大變量”,它展現出了色彩斑斕的思想圖景和輿論生態,時而陽光燦爛,時而電閃雷鳴,讓人心生“最好”與“最壞”交雜的“狄更斯之嘆”。網絡就是一把雙刃劍,如何讓它成為凝聚共識的助手,而不是攪亂社會的推手,關鍵在于我們樹立陣地意識,從汶川地震時凝聚網友熱情形成救災合力,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動態實時數據追蹤,都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面對離別,我們不傷!不要說回不了家,即使是回了家,也終將面對離別。大年初三,就和家人揮手告別,奔赴一線的那個瞬間,都是催淚彈啊!當我們的羽翼自走出家門的那刻起就開始不斷豐滿,我們的心因事業開闊而變大,腳步也因此越邁越遠,我們無法忽視那些詩與遠方的召喚,這本就是生命價值的體現!當疫情防控的號角一聲吹響,我們必須背上行囊再出發,向著我們的使命再前行!但我們相信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更好的相聚!家人的理解是我們藏在心底的柔軟,終將支撐我們去遠方!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在這個節日與困難疊加之際,讓我們用愛給予彼此相濡以沫繼續前行的力量,面臨再大的困難與挫折,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相信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跨不過的坎。這個年,我們過得有點小煽情!
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思考 篇3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在全國范圍內蔓延,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無論是醫護人員、建筑工人和黨員干部的爭分奪秒,還是普通群眾的居家獨處,都彰顯了我們心懷家國、勇于擔當的情懷。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動,是守初心、擔使命、講奉獻。
武漢地區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盡快阻擊疫情,許多醫護人員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主動請纓、奔赴一線,他們忙得暈頭轉向,甚至一整天滴水未進,用血肉之軀與病毒抗衡,用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為緩解武漢地區醫療壓力,各地的建筑工人舍生忘死、匯集武漢,全力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創造建筑工程上的奇跡。各地黨員干部自春節以來,就駐守在物資調配、人員排查、宣傳防護的第一線,為守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夙夜在公、恪盡職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正是醫護人員、建筑工人和黨員干部的全力付出,才為人民群眾吃下了不無故恐慌、不哄抬物價、不信謠傳謠的“定心丸”,他們的的奔波忙碌不僅是是對“克己奉公”的重要示范,也對“初心使命”的深刻闡釋,更是“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的具體彰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靜,是聽黨話、跟黨走、不添亂。
在疫情蔓延的特殊階段,為減緩疫情傳播速度、減少疫情感染人員,春節期間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關閉網吧、茶樓、集市、經典等聚集性活動場所,婚喪嫁娶中“紅事”暫停、“白事”從簡,大力倡導“不出門、不串門”,號召廣大人民“宅”在家里,過上“靜”生活。許多居民積極做好自身防護,自覺居家、減少外出。有些人“腦洞”大開,使出渾身解數,在客廳“釣魚”、“套圈”來打發時間。還有許多學生和上班族利用閑暇時間積極通過移動終端加強學習,進行自我“充電”。這些普通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不給社會添堵、不給國家添亂。
有網友調侃道:“現在真正到了躺在家里就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這句話看似淺薄搞笑,實則微言大義。這些沒有疫情相關專業背景的普通群眾,或者是通過避免外出,減少病毒感染風險,或是通過捐款捐物,幫助武漢度過難關,都是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對家園的呵護。
動靜之間,皆是修行。無論是一線人員的動若脫兔,還是普通群眾的靜若處子,都是平凡質樸的中國人民在特殊時期對“家國情懷”的闡釋,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必定能戰勝困難、攻克疫情,早日重返繁華盛世,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