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18久久久久_日韩欧美色_江苏极品身材白嫩少妇自拍_曰本人做爰大片免费观看一老师_久草视频网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體會 >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精選13篇)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發布時間:2023-01-21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精選13篇)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1

  王婭在得知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時間的那一刻,卻選擇了放棄化療,讓最后的生命更有價值,也讓節省下來的錢更有意義。這是王婭的“性價比”。

  王婭并非不珍惜生命。去年3月,王婭被確診患上了胰腺癌。本打算出國旅游的王婭,立即放棄了原來的計劃,開始住院治療。四個周期的化療,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王婭逐漸產生了耐藥性。就在醫生為她會診,考慮下一步治療方案的時候,王婭卻萌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經過深思熟慮,去年8月,她決定停止化療、放棄手術,接受保守治療。她背起旅行包,踏上了飛往西部山區的飛機。看到孩子們艱苦的生活,她幾次潸然淚下。回機場的路上,王婭對興華基金會愛心人士楊志明說:“我想把房子捐了。等我死后,房子變賣的錢可以繼續用來幫助困難孩子。”回到天津,楊志明協助王婭辦理了房產公正、過戶等手續。王婭生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主要是放療,效果又不見得好,最后我終于想了想,放棄了。你知道我一輩子就掙這么點兒錢。房子給孩子們,可以捐了。(錢)不是很多,但是100多萬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

  不過,要把房子捐贈給一個基金會,天津還沒有先例。王婭曾對記者說,“原本想把房子變現,捐給基金會。想了很多辦法,同學想買但沒有這么多現金,山東的妹妹想買,但外地人限購……總之是沒辦法”。

  地稅局、房管局、公證處……能去的地方王婭的同學都幫著去了解,幾經周折,王婭在天津北方公證處一位姓段公證員的幫助下,起草了文書,辦理了身后捐贈遺囑公證。但很快,王婭又反悔了,她要把身后捐贈變成生前贈予,因為她擔心自己去世以后還會有簽字等諸多手續,給房產捐贈帶來麻煩。“這樣可以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讓錢能順利用到孩子們身上。最后終于辦成了,心放下了。”

  幾經努力,生前捐贈終于成功辦理,王婭這套70平米的住房,在她生前就贈予給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2

  王婭是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區的一名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默默堅持了三十余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

  此外,她還常年無償獻血。20__年,王婭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她放棄治療,治療費全部捐給貧困學生,并將唯一房產捐贈給公益機構。在她去世后,親友們按照她的遺愿為她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3

  人,為什么活著?這個問題穿越時間與空間,拷問著每一個曾經或正在生活的人。

  王婭,一名普通的退休電力女工,她用自己的人生寫就了一份答卷。

  既然生,就擁抱世界:她熱愛生活,養花、養貓、熱愛運動;她熱心公益,青海地震、希望工程、南方水災、汶川地震,她捐款、獻血,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向世界傳遞美好和希望。

  既然死,就了無遺憾:罹患胰腺癌的她飽受病痛折磨,她放棄治療,將自己名下所有存款和唯一一套房產捐贈給助學基金,連自己的遺體也貢獻給了醫療事業。

  生如夏花,死亦無憾,王婭的人生如此寫就。你呢?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4

  王婭生于1952年,今年66歲,是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16歲時曾到內蒙古五原縣插隊,后來在河北省的一個縣城當了一年民辦教師,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給王婭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設立,王婭立刻捐出100元,而當時她的工資還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資的一大部分。

  此后,她的愛心捐贈從未間斷:汶川地震、南方水災她各捐款20__元、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也都留下來她持續的愛心捐贈足跡。

  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自己也說不清,而她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個普通人,做的這些事實際上很普通,沒有什么。”王婭說,“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幫點兒,小的能力就少幫點兒,反正是盡力去幫。”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5

  在天津醫科大學,師生為王婭舉辦了簡短的遺體捐贈致敬儀式。幾十名學生和教師手舉黃色菊花肅立默哀,現場張貼有“迎接大體教師”的白底黑字標語。大體教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醫學生踏入醫學殿堂,第一門重要基礎課就是解剖教學,老師在課堂上講理論、講實驗,但是真正的老師,可以說是這些無償奉獻遺體的大體老師。

  志愿者捐贈的遺體將用于學校醫學生的解剖課教學,包括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本科大一、大二學生會進行實際操作,將人體分為各個局部的部位,用解剖工具操作,更深的了解人體的基本構造,生理、病理的變化,為將來成為臨床大夫打下堅實基礎,沒有這個環節,理論學習就是空中樓閣。

  天津醫科大學創始人、我國著名內分泌學家、醫學教育家朱憲彝教授去世前留下遺囑,將遺體獻給醫學院供病理解剖。在他的感召下,社會各界人士摒棄傳統習俗,志愿將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捐獻供醫學使用。王婭是今年我市第19位遺體捐獻者。至今,天津醫科大學已經接收了600多名志愿者捐贈的角膜和遺體。

  儀式上,天津醫科大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輔導員郭琳向學生們介紹了王婭無私助學、捐贈遺體的事跡。“今天我們集聚于此是要迎接我們的大體教師回校,她的名字叫做王婭,她以逝者之軀啟迪再生之人,引導所有醫學生向死而生……”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6

  學生們向遺體獻花,并集體宣讀了醫學宣言,在留言板上寫下感受。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20__級臨床醫學學生趙伊琳即將完成大學五年的學業,開始到醫院實習。參加王婭的致敬儀式后,她又對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們的解剖課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感謝王婭老師,會在今后學習中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鍛煉自己臨床操作技能,爭取做一名合格的醫學生,在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20__級臨床醫學院施明揚因為對醫學的熱愛,成為了醫科大學大一新生。他當天是第一次參加遺體捐贈志愿者的致敬儀式。他覺得,王婭這樣的遺體捐贈者如同無語良師,給他們上了一節生動的生命教育課程:“做解剖課是入大學以來第一門入門的基礎學科,‘無語良師’雖然不在課堂上像老師一樣給我們講基本知識,但是他們捐獻的做法,給我們提供特別重要的學習機會,她就是我們老師。”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7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這歌詞多么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二人,他們兄弟倆22年來以誠信為本,每年堅持大年三十前將工人們的工錢一分不少地發到每一個農民工手中。2020__年關,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愿,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后事,趕在臘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黃陂,在賬本丟失的情況下,按照農民工自己報的賬目,給60余位農民工發放了33.6萬元工錢。信義兄弟堅守“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道德的真義、責任的力量和人格的偉大。

  還有“姐姐”劉麗,劉麗有五個兄弟姐妹,因家境貧寒,14歲那年,還在念初中就輟學了,她要外出打工,掙錢為弟弟妹妹交學費、貼補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蘇等地打工,做過服務員,當過保姆。20__年至今,劉麗一直在廈門一家足浴城當“洗腳妹”,月薪20__——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誤會。然而,讓身邊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生計”打拼的劉麗,把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大部分積蓄都捐助給了那些貧困學生,她自己卻仍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

  也許我們還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真正的感動,會然你堅強,會讓你敬仰,會讓你明白感動就在身邊,我相信每個人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值得我們去深深感動,但是他更多給我們的是叫我們感動就在身邊,讓我們也作出一些令人敬仰的事吧!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8

  葉連平,男,漢族,9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學歷,河北滄州人,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自1978年從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鮐背之年,91歲高齡的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為鄉村學生燃燒了40多年,被鄉親們譽為余熱生輝的“鄉村燭光”。他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20xx年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輔導學生1000余名,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積蓄。20xx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已連續發放了7次,共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榮獲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優秀教師等稱號。

  “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農村學校英語教學條件差,葉連平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于是,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頭縈繞。20xx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里開設留守兒童之家,從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們幸福的家。

  這些留守兒童來自周邊村莊,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爺爺奶奶在家看護,可他們沒有文化,對功課幫不上一點忙。于是這些孩子一放學總愛往他家跑,喜歡在葉連平家做作業,有些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問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兒童之家的孩子從最初的幾個發展到現在的三五十個。不少孩子英語成績很差。因為年輕時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做過勤雜工,英語很好,于是葉連平決定每逢雙休日和寒暑假義務為孩子輔導英語。這一輔導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連用電、用水、稿紙、圖書等相關學習資料,都由葉老師自掏腰包購買。

  每次上課,孩子們少則三四十人,多則六七十人。他們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家離得很遠,為方便孩子學習,葉連平就讓他們免費食宿在自己家里。江明月和妹妹都是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又很拮據,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的留守兒童之家,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在葉連平的精心輔導下,江明月20xx年被南京理工大學錄取。此后不久,葉連平又將江明月的妹妹江敏接到家中,為她免費“開小灶”補課并提供食宿。兩年后,江敏考上了和縣重點高中。姐妹倆每每談起這些經歷都很激動:“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該花的錢絕不小氣”

  6年前,鎮政府出錢把葉連平家對門的學校倉庫改建成兩間教室,一間供他上課,一間作為圖書室,這里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為了讓“小樹”茁壯成長,葉連平不光教書,還要育人。他經常帶孩子們外出參觀,開闊視野。周邊的省科技館、名人館、博物院、南京日軍大屠殺紀念館等處都留下了葉連平和孩子們的足跡。為了把節省的錢用到孩子身上,葉老師異常節儉。他的家還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沒有裝潢、沒有衛生間、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他至今仍穿著破舊的襯衣和帶有補丁的褲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說家里的煤爐漏氣封不緊,買個新的20塊錢不到都不給買。他說,該花的錢絕不小氣,不該花的,一分錢都不能花。

  留守兒童每次外出,參觀經費全由葉連平來出。多年來,他義務辦學購買桌椅文具,孩子們在他家吃、用、住,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省吃儉用資助困難學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萬元。

  為了孩子們學習,他把從牙縫里擠出的錢,20xx年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到目前為止,他已捐款7萬元,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積蓄。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已連續發放了7次,共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5年前,葉連平在一次家訪中被電瓶車撞倒,他的身體越來越差,還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因擔心手術失敗再也不能站上講臺,就一直將就著。一天半夜,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查竟是腦出血加腦膜炎。本來住院需幾個月,但住院第四天他就急著出院。“孩子們需要我,我必須回家。”醫生拗不過他,讓他在一張自愿提前出院的證明上簽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時,葉連平的頭上還纏著紗布,傷口縫合線還沒拆,根本不能走路。孩子們看到佝僂著背,滿頭銀發的老師頭上扎著繃帶,眼角上留著手術后的傷疤,忍不住放聲大哭。老人卻笑著說,不要哭,老師不是回來了嗎!

  “我再不干恐怕沒時間了”

  他把一周的輔導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周末兩天上課,周一、周二改作業,周三印講義、上書法課,周四、周五備課、家訪,一天忙到晚,像個陀螺團團轉。

  有人勸他不能再這么勞累,身體吃不消。他說:“我再不干恐怕沒時間了。”他感嘆自己“在和時間賽跑”。

  也有人問他:為什么退休不好好享清福?他笑言:“我已享清福,而且非常幸福。這樣的工作比休息強多了!”

  葉連平沒有孩子,但他幫助過的學生都是他的孩子。學生滿堂,桃李遍天下,是他最大的心愿。

  “不管生命還有多長,我都會沿著當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忘記頭上有多少白發了。”當地人提到葉連平,無不敬佩,贊他為“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對此,葉連平笑著說:“我充其量不過是個螢火蟲。”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9

  葉連平,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退休教師,退休2 0 多年來,始終淡泊名利,傾盡心力、財力,努力用知識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不愧為全國人民道德模范,不愧為全社會的寶貴財富。

  身為教師的我了解并學習了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跡后,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葉連平老師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煉身手,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干。要保持創新銳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向葉連平老師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教育事業。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更應該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作風到生活作風,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做凈化社會風氣的表率。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質去教育,影響學生。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工作中,堅持和家長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始終注意工作中的新變化和工作的新特點,善于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從家長的意見中汲取智慧。不要有靠邊看的思想,從自身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節課,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每一個父母緊密聯系起來,及時反饋孩子在校表現,共同教育下一代。 我們只有踏著前人的足跡,多讀點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在實踐中多加反思,多加積累,并勤于寫作,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研究者。

  葉老師既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他把手邊的事做好、做細、做扎實,無愧于背負的責任,精彩地活著,讓人生價值得以實現。幸福的是,我有了葉老師這樣的精神榜樣,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再接再厲,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和教育工作。努力克服自身的弱點,爭取更大的進步。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10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后,我對獲獎者的事跡非常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斗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后,他終于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后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因此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又轉學鋼琴,并在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七級的水平。他每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后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一定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跡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后悔;黨的干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后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可以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11

  近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動中國的動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每一個人后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在內心深處感觸著人間最美好的大愛。他們當中的有些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他們有什么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高官,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跡,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樂于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優良傳統,也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謝曉君他們夫婦都是城里的老師,本可以在城市里享福的他們,卻放棄了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是帶上年幼的女兒,毅然來到偏遠的山區,當起了志愿者,義務為那里的孤兒們傳授知識,一干就是十幾年。由于那里海拔高,空氣稀薄,謝曉君經常有高原反應。那里物資匱乏,條件艱苦每個月只有300的生活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一直堅守在大山上,沒有放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胡忠謝曉君所代表的一類人,為什么能放棄那么好的環境,而到偏遠的山區支教?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為了讓自己掌握知識,懂得道理,他們甘當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系,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成才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

  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得是他們一干十幾年無怨無悔,從來沒有想到會有誰來回報。榮譽,對他而言只是虛名浮云,毫無疑義。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們每個員工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準則。而這一刻,使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愛來愛這個世界。

  我知道,在這一刻,感動了的不僅僅是我,也有你、你們……那么請我們一起關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社會隨處都有愛的影蹤。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12

  有一個男孩,居住在巴塞羅。被貧窮的父母賣掉,在大街上苦苦流浪。被一個馬戲團收留,到了馬戲團,才知道上了當,不練到要求就不能吃飯,還得被挨打。終于有一天,他逃出了魔掌,但已經被打得遍體鱗傷。

  他跑到一個到巴塞羅的船上,他給別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大家一半是可憐,一半是酒興,都紛紛給他錢,他正盤算著是買一點兒吃的之后,把錢給父母,還是全花完。正想著,聽見有人說:“巴塞羅人最笨了。”另一個人說:“下等的國……”剛說到這兒,頭上一把金幣像雨點一般地灑下,“拿回去”孩子大喊,我不要你們的錢。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我國的科學家錢學森,當時他身在國外,中國那時非常窮,但他還是不忘記自己的祖國,學會了本領后,就堅持要回國。但是美國不讓回,他就轉到日本,日本也不讓回,他又轉到了德國……就這樣走呀走,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了中國,并且發明了導彈,成為“導彈之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 篇13

  在前不久結束的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可以說是戰果累累,我們記得每一個運動員取得勝利的時候的樣子,我想大家對于蘇炳添應該不陌生吧!這個成為了許多次的亞洲第一人,一次比一次優秀,一次又一次讓人對他刮目相看!每一次槍聲響起,每一次的起跑,每一次咬著牙在跑道上不斷加速,每一次沖破終點從嘴里長吐一口氣,見證著他每一次的成長,誰都不是一出生就懂事,誰都不是一出生就帶著某種天賦,上天給予我們的不足,是告訴我們要通過后天的努力去彌補,那樣才會成就更加強大的自己。蘇炳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逆襲的人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蘇炳添是一個80后,看似成熟穩重的他,其實在初中的特別調皮,他不喜歡上課,更不喜歡做作業,就因為此事,還受了老師的懲罰,為了逃過懲罰,他報了學校的田徑隊,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逃避,讓他在跑步方面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成為國人所稱贊的年輕人。

  經常好動的他在一次比賽中,跑出了11.72的好成績,這對于一個小孩子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正因為這一跑,他被中山市體校的老師發現了,從此他進入了一個正規的訓練課程。進入正規訓練的蘇炳添成績不斷的提高,跑進了10秒之內,成為亞洲第一個人,黃種人在體質上與黑種人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我們大家心里,黑種人的耐力強體質好,田徑賽場上黑種人的天下,但是29歲的蘇炳添告訴我們,田徑成績的好壞與體質無關,但是與努力成正比,事實上正是他說的,努力是克服所有困難和障礙的最好方法。

  本次亞運會的第一名,正好填補了他在各項大賽中的空白,為他的事業又添上了重要的一筆,更增強了國人對田徑這個項目上的信心,也是為許多后輩做了榜樣。母校暨南大學與蘇炳添達成協議,讓他回到學校做副教授,我們想想,從一個愛逃課,不寫作業,各種調皮的事都做,到如今的副教授,說實話,不羨慕是假的,同時也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努力才會成就自己,越努力越幸運,所謂幸運都是通過自己換取而來的,從未有天上掉餡餅的說法,這些說法都是空虛有的,人的一生要有許多目標,我們通過實現目標的過程來提升自己,發現自己的價值,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夏天我們要感謝這個大男孩,因為他讓我們這個夏天格外清涼,因為他的努力讓我們震驚,他的逆襲讓全世界人肅然起敬,希望他在以后的路途上繼續強大!繼續勇往直前,續寫傳奇人生!

感動中國2023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2023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精選17篇)

    王婭在得知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時間的那一刻,卻選擇了放棄化療,讓最后的生命更有價值,也讓節省下來的錢更有意義。這是王婭的“性價比”。王婭并非不珍惜生命。去年3月,王婭被確診患上了胰腺癌。...

  • 感動中國2022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精選20篇)

    王婭在得知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時間的那一刻,卻選擇了放棄化療,讓最后的生命更有價值,也讓節省下來的錢更有意義。這是王婭的“性價比”。王婭并非不珍惜生命。去年3月,王婭被確診患上了胰腺癌。...

  • 2022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學習心得(精選20篇)

    在天津醫科大學,師生為王婭舉辦了簡短的遺體捐贈致敬儀式。幾十名學生和教師手舉黃色菊花肅立默哀,現場張貼有“迎接大體教師”的白底黑字標語。大體教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 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十四篇

    20__年,葉連平在自己家里開設英語課堂(后更名為“留守兒童之家”),免費給周邊孩子補習英語。教學用的書本、用具都是他拿自己的退休金買的。由于他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方法得當,補習的學生英語成績提高很快。...

  • 感動中國的心得體會十四篇

    我覺得,正是這xx屆又xx屆感動中國的人物,還有那千千萬萬雖然沒被頒獎,卻擁有著同獲獎者一樣品格或成就的人們,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讓我們可以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安全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滿了希望。...

  • 感動中國人物精神事跡學習心得(精選24篇)

    堅韌執著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后,張桂梅只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并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余力的細心照顧...

  •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心得體會(精選17篇)

    今日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后,我對獲獎者的事跡十分感動。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斗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

  • 初一《感動中國》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8篇)

    愛是什么?愛是一種無窮的力量。愛是什么?愛是一種不分高下的東西。愛能夠感動所有人,愛是偉大的,能夠感動中國的愛更加令人記憶深刻。20__年的中國因為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而讓13億中國人民以及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了一個團結一致,不會被...

  • 初一《感動中國》精彩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林俊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過我國核試驗全部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在癌癥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結。...

  • 初三年級的感動中國心得體會(通用6篇)

    6月16日深夜,百色市凌云縣、樂業縣遭遇強降雨引發山洪,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在山洪中不幸遇難,年僅30歲。百色市新化鎮百坭村,國家級貧困縣。...

  •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個人心得體會(通用20篇)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托起孩子們的夢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輕的心。...

  • 感動中國2023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__年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于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 《2023年度感動中國》節目頒獎儀式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昨天,我打開電視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而發。最令我感動的是一個比我小4歲的女孩何玥。她年紀不大,卻得了腦瘤,即使如此,她們然想著如何去幫助別人。...

  • 學生七年級《感動中國》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今天,我觀看了“20_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在觀看以后,心里深受感動。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 《感動中國2023頒獎典禮》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9篇)

    在教室里和學生收看感動中國的頒獎視頻,和學生一起淚流滿面。寫下自己的一些凌亂的想法。看到這些人令人心疼的“執拗”的時候,你可以想見,他們的生活中一定充滿了“聰明人”的冷嘲熱諷,一定充滿了“精明者”的好言相勸,或者是“忙碌...

  • 學習心得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久久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相片 | 老司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a片中文字幕 |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 精品久久亚洲 | 国产免费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喷水 | 青青草国产在线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 亚洲m码欧洲s码sss222 | 久久在现 | 欧美精品理论片大全 | 欧美一级视频播放 | 91看片一区| 精品偷拍被偷拍在线观看 | 日韩成人极品在线内射3p蜜臀 | 欧美日韩亚洲91麻豆精品 | www.日本在线观看 | www.三区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 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的视频网站 | 小姨在线| 青青偷拍视频 | 亚洲精品午夜一区人人爽 | jiujiure精品视频播放 | 成年男人的天堂 | www久久国产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 国产精品入口 | 东北丰满熟女人妻与小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VA福利 | 亚洲国产91精品 | 狠狠色噜噜狠 | 天天摸天天透天天添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美丽的姑娘免费播放影视大全 | av琪琪色| 亚州第一网站 | 涩涩tv|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