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集中學習記錄_黨員領導集中培訓學習會議紀要(通用4篇)
黨員干部集中學習記錄_黨員領導集中培訓學習會議紀要 篇1
時間:20xx年**月日上午
地點:黨支部辦公室
參加人員:、
主持人:
記錄人:
會議記錄事項:研究黨費收繳和自來水改造事宜
:今天的會議內容有兩項,一是黨費收繳情況,二是自來水的改造。
首先,說一下黨費的收繳情況:黨章明確規(guī)定,申請入黨同志都要按期交納黨費。據我了解,我們黨員沒有一個不繳納黨費的,就是時間上有前有后,有個別黨員甚至兩個季度交一次,這與我們的工作也有一定原因。
:去年有個別黨員對黨費的交納不是很及時,甚至有個別黨員讓別人代繳,我建議今后對這樣的黨員要進行個別教育,讓他們提高認識,黨員就要按黨員的最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行動上都要體現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建議組織上一次黨課,把這些問題擺在桌面上,讓每個黨員都要提高認識。
:建議很好,有個別黨員的思想就是有些滑坡。我們通過學習引導,使這些同志重新振作起來,從思想上、行動上趕上去。
:對于黨費收繳問題,不在于這兩毛錢,關鍵是一個思想態(tài)度和黨性原則問題。下步要嚴格黨費收繳制度,另外,我這次會議跟大家一起研究一下自來水改造問題。
:自來水的改造。這次自來水改造牽扯面廣,直接關系著村民的利益。所以我們要拿出專人負責,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涉及到村民利益的地方,要酌情處理。向村民做過細的思想工作,要求他們顧全大局,著眼于廣大村民的利益,一定不要與村民發(fā)生矛盾,損壞的財產我們要及時賠償。
:這次自來水改造最大的難點就是,我們應該提前找解釋清楚,我相信,解的,因為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并且思想覺悟還算比較高。
另外:我建議在五隊場這個地方不需要和北邊一致,因為栽著樹,可隨便找一個樹空也能挖。這樣的話,涉及群眾利益的面會相應的減少一些,不妨我們再去實地考察以下。
:無論是黨費的收繳還是自來水的改造問題,同志們講的都很切合實際,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什么工作都能做好。
黨員干部集中學習記錄_黨員領導集中培訓學習會議紀要 篇2
時間:5月15日
地點:計生三樓會議室
主講:潘雙林
主題: “5.10思廉日”主題教育活動
全體與會人員觀看啟東市紀委拍攝的《夢醒》、《人情之殤》兩部廉政微電影。電影警示我們要在各種誘惑面前把好自己的關,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實實的為人民服務,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保持自身的廉政,抵制住各種誘惑。
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潘雙林同志上了題為《堅持“三嚴三實” 推進作風建設》的廉政黨課。黨課分為四部分:學習“三嚴三實”要求的重大意義;領會“三嚴三實”的科學內涵;增強踐行“三嚴三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扎實做好“三嚴三實”學習貫徹工作。
潘雙林同志指出: 貫徹“三嚴三實”要求,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既是緊迫要求又是長期任務,必須馳而不息、深入推進。我們要把深入貫徹落實“三嚴三實”要求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從“嚴”上要求,向“實”處著力,努力推進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確保“三嚴三實”落到實處。
黨員干部集中學習記錄_黨員領導集中培訓學習會議紀要 篇3
時間:6月13日
地點:計生三樓會議室 主題:讓守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黨的xx屆四中全會開啟了依法治國新征程、法治建設新境界,清晰描繪出了國家未來的法治方向和全社會的法治準則,同時法治也必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辦事依法”中培育法治思維。
在“遇事找法”中樹立法治信仰。
在“解決問題用法”中提高對法治實踐的認識。
在“化解矛盾靠法”中尋求法治建設最大公約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只有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才能形成守法光榮和守法有責的良好風尚,形成不愿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氛圍。
黨員干部集中學習記錄_黨員領導集中培訓學習會議紀要 篇4
時間:3月30日
地點:計生三樓會議室
主講:華偉
主題:區(qū)鎮(zhèn)廉政黨課
一、正確認識新常態(tài),進一步增強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是反腐態(tài)度更加堅決。二是反腐思路更加務實。三是反腐措施更加有力。
二、主動適應新常態(tài),進一步推動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再上新臺階 一要嚴格落實“兩個責任”。二要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三要積極構筑懲防體系。
三、積極引領新常態(tài),進一步筑牢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思想防線和政治堡壘 第一,作風不實。第二,執(zhí)行不力。第三,精神不振。
要求:一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要做作風上的“實在人”。三要做經濟上的“清白人”。
時間:4月24日
地點:計生三樓會議室
主題:農村信訪和群體性事件處理
當前農村信訪的五大特點:一是由逐級上訪變?yōu)樵郊壣显L;二是組織性(規(guī)模)明顯增強;三是重復上訪增多;四是對抗性明顯增強;五是上訪時間、地點有選擇性。
在信訪內容上,主要集中在于“三農”問題、醫(yī)患糾紛、干群關系緊張、換屆遺留問題、征地拆遷等方面。基層干部對維護社會穩(wěn)定認識不夠、個別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法制不健全、組織不健全都是出現農村信訪的原因。處理群體性事件要遵循“可迅不可急、可散不可集、可解不可結”的原則,做到以人為本,分級負責,依靠基層,先期處理。同時做好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加減乘除”法,加法:處理人員到事件現場,做好人員到位不出位、不越位;減法:處理過程中要控制事態(tài),消除影響;乘法:對待集訪群體做到對事不對人;除法:處理問題要寬容,但不能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