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總結650字(通用4篇)
半期總結650字 篇1
在上學期里,我的語文、數學和英語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一個一個地說一說吧!
首先,我要說的是語文。語文的不足之處是:上課不怎么愛發言、讀課文讀的不是很通順、寫字寫的不是很工整……。當然,也有一點優點:上課不搞小動作。
接著我要說的是數學。數學的不足之處是:上課不敢發言,有時做題太馬虎、不看清楚題就做……。數學的優點是每次教新課時會認真預習。
最后,我要說的是英語。英語的不足之處有兩個,那就是有些時候作業上有涂色的題我沒做和上課要在底下說一兩名話。英語的優點是每天都讀課文、每天都預習。
在上學期里,我知道了很多新知識。懂得了很多新道理。我知道了很多名人的故事和一些寫秋天的課文。我會在下半學期里,再次知道更多的新知識和新道理呀!
最后,我告訴你一個小密密,那就是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中所說的:“玩,常常是被人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可在科學史上,很多發明都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半期總結650字 篇2
半期到了,在前半期里我的數學有這幾個缺點:粗心、成績下降、有的題做不起了,我就不想做了,請教的時候還不是很虛心。數學的優點是:粗心的毛病改了一點了,不是那么馬虎了。我覺得,數學學好了在生活中的用處非常大,有時還可以幫助買東西呢!
語文呢?書寫越來越不整齊了,還趕不上原來的字,寫的作文較差。語文的優點是愛看書,愛積累好詞佳句,聽寫現在沒有錯了。
英語不愛背單詞,學了的不用大腦去記下來。優點是默寫單詞的時候一次比一次好了,作業完成的非常的好。我想我把英語學好了,以后碰到了外國人,那我就可以和他們一起對話了,所以我要學好英語。
我想:在后半期我還要爭取把這個馬虎的行為給改掉,把書寫搞好,還要記一些單詞。我想:我改掉這些毛病,這樣我可能會考一個好成績的,還有我的優點要繼續發揚下去,不要改掉了不好的行為,好的行為又變成不好的行為去了,那可就糟糕了。 作文
我一定要相信我自己,可以改掉這些毛病的。老師們,爸爸媽媽相信我吧!
半期總結650字 篇3
歲月飛逝,一眨眼就到了半期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這學期里,我犯了錯誤,當然也有優點和進步。
這學期,我多學了一樣----英語,它很有趣,我也很喜歡它,英語并不算難,因為媽媽以前讓我學過,所以我感覺很容易。
我的數學一直比較好,但是比起上學期,也有退步。上學期,我發言積極,發言準確,絲毫沒有誤差。但這學期,我并沒有做到這些,只有一點我記住了,就是上課帶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而且老師還夸我做得好呢!
語文就有長進了,每周的周記我都非常認真。我想語文比數學簡單多了,但是媽媽沒有讓我多看一些課外書,主要是平時太忙,所以我才會比別人笨一些。
體育說起來可就是我的強項了。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乒乓球,我經常和小伙伴們單挑,打得他們一個個一敗涂地。有一次,我和媽媽打球,我被打得落花流水。我想:“媽媽經常打長球,她的弱點應該就是短球。然后,我就接連攻她的短手,我連連獲勝。最后,她發一個球過來,我就一個反板,她沒有接住。
這次我終于把媽媽打敗了,媽媽想耍賴,說:“我穿了高跟鞋,這次不算。”我高風亮節地說:“這次平算,但是下場比賽,我就要和你見勝負了。”
下半期,我決定數學要表現得更出色,不能有一點蛛絲馬跡的錯誤,如果有了,我也一定會改正的!當然,語文、英語、體育、小提琴練習也要一樣啊。特別是語文的周記還要認真寫,而且上課也要認真聽講,多多看課外書,爭取考個好成績。
半期總結650字 篇4
又是一個周末,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走進金筆作文課堂。第一節,老師讓我們玩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扭出來的字。
游戲開始前,老師叫吳仕君和貝貝兩個同學上來。老師對我們說:“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強。”老師從講臺上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在紙上寫了一個字,這個字只給吳仕君和貝貝兩個同學知道。只見吳仕君把手一張,雙腳一開,我們毫不猶豫地喊道:“大”。老師對他說:“你這哪叫扭呀!扭要把手腳一齊用上,你那叫擺造型而已。”貝貝東蹦西跳地扭著字,我看得眼都花了,但她蛇一樣的舞姿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我們班的快嘴怡夢大聲喊:“太字!”貝貝高興地說:“對啦!”
老師又在那張小紙上寫了一個字。吳仕君東扭扭西扭扭,同學們一口咬定是美字,但吳仕君卻把頭搖得像波浪鼓,老師也笑著搖了搖頭,同學們交頭接耳,我想了想,說:“羔字。”老師眨了眨眼睛,還是搖了搖頭。吳仕君靈機一動,給我們一個提示:“把美字再改一下”。貝貝東跳跳西點點,我繼續推出自己的答案:“類”。老師還是搖頭,這時班長大喊:“關”。吳仕君一聽,激動地一躍:“答對了,你真是個天才!”
老師又神秘地在紙上寫了一個字,調皮的吳仕君賊頭賊腦地往紙上瞄了一眼,兩只眼睛骨碌一轉,搖身一變,成了一只狡猾的大狐貍。他學兔的樣子在一蹦一跳,還加兩聲狗叫,同學們各抒已見,有的說是兔字、有的說跳字、有的說狗字,吳仕君大喊:“還差一點”,不知誰喊了聲“犬”字,這回老師笑了,豎起了大拇指說:“猜得真棒,這位同學真聰明。”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