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大風險應急預案(精選3篇)
較大風險應急預案 篇1
為及時處置金融系統突發性支付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保證金融各項改革順利進行,特制定本預案。
一、突發性支付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我支行要密切關注可能發生支付風險的誘因:
1、已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及類似“非碘”等公共衛生事件;
2、可能引發突發性支付風險的各類謠言;
3、媒體對金融改革或其他方面的負面報道;
4、金融系統發生搶劫盜竊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高級管理人員畏罪潛逃;
5、其他金融機構發生擠兌、限兌或停兌的;
6、可能引發支付風險的其他信息。
(二)非現場監測及預警
1、要根據非現場監管數據及風險監測臺帳,按日、旬、月、季定期測算農村信用社資金狀況,重點分析儲蓄存款變化情況及原因、備付金變化情況、資產流動性等,從中發現可能發生支付的苗頭,及時提醒告誡農村信用社要加以警惕和防范。
2、根據《農村信用社風險評價和預警指標體系》相關要求,定期對縣轄農村信用社進行排查,確定可能發生支付風險的農村信用社,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嚴密監控,及時預警,并要求農村信用社盡快落實各項防范和化解風險的對策措施。
3、對列為重點關注對象的信用社,要根據其支付風險狀況,立即派人進行現場檢查,并拿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
(三)報告
1、接到聯社或信用社風險報告后2小時內報告上級,風險報告表在當日起逐日報送。
2、可根據風險處置情況,要求農村信用社和各聯社增減報告內容和次數。
3、突發性風險報告中要包括以下內容:金融機構基本情況、風險基本情況,原因、時間、涉及信用社或分支機構數、各項存款和儲蓄存款的下降情況,已采取的和擬采取的措施、發展趨勢分析等。
二、處置程序
1、接到聯社或信用社的風險報告后,要立即責成縣聯社實施風險處置和同業救助方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出具體化解措施和對策,并監督信用社實施。
2、要立即組成由行長帶隊、相關人員參加的專門監管工作小組,進駐金融機構,直接履行監管職責。
3、要牽頭,協調縣政府、銀監辦、聯社等有關部門組成風險救助小組,商討給予財政資金支持等事宜。
4、督促金融機構及時提出動用存款準備金和緊急再貸款的申請,并協調盡快給予答復。
5、在處置風險過程中,要統一宣傳口徑。遇到新聞媒體采訪時,要由處置風險的主要負責人親自或指定人員答復。對于舉報投訴和反映情況的存款人要熱情接待,依法解釋,但不得作出“保證還款”等承諾。
6、對引發支付風險或處置風險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較大風險應急預案 篇2
大面積創傷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應急程序
1.接到通知之際做好迎接病人的一切準備工作。
2.患者進入手術室迅速開放靜脈通道快速補液、吸氧、備血,同時監測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
3.通知麻醉師與有關科室的手術醫師立即到達。
4.做好一切搶救準備,備好搶救藥品及麻醉機,積極配合搶救。
5.準備手術所需的各種器械物品。
6.對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護理、關心并安慰患者。
患者發生輸血反應時的應急程序
1.患者發生輸血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換輸生理鹽水,遵醫囑給與抗過敏藥物。
2.情況嚴重者應通知立即停止手術,保留未輸完的血袋,已備檢驗。
3.病情緊急的患者準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配合麻醉醫生進行緊急救治,予氧氣吸入。
4.若是一般過敏反應,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安慰患者,減少患者的焦慮。
5.按要求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
6.懷疑溶血等嚴重反應時,將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的血樣一起送輸血科。
7.加強病情觀察,做好搶救記錄。
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措施
1.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應立即撤除所輸液體,重新更換液體和輸液器。
2.配合麻醉師進行處理。
3.情況嚴重者應立即通知醫生停止手術,就地搶救,必要時進行心肺復蘇。
4.建立護理記錄,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
5.發生輸液反應時,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消毒物品供應中心、護理部和藥劑科。
6.保留輸液器和藥液分別送消毒供應中心和藥劑科,同時去相同批號的液體、輸液器和注射器分別送檢。
火災的應急程序
1.發現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圍人員分別組織滅火,同時報告保衛處及上級領導,夜間電話通知院總值班。
2.根據火勢,使用現有的滅火器材和組織人員積極撲救。
3.發現火情無法撲滅,馬上撥打“119”報警,并告訴準確方位。
4.關好鄰近房間的門窗,以減慢火勢擴散速度。
5.將患者撤離疏散到安全地帶,穩定患者情緒,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6.盡可能切斷電源、撤除易燃易爆物品并搶救貴重儀器設備及重要科技資料。
組織患者撤離時,不要乘坐電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囑患者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可能以最低的姿勢或匍匐快速前進。
術中突然停電應急預案
1.立即啟用應急照明設備(應急燈、手電筒)。
2.術中如有出血情況時,可暫用大沙墊按壓處理,或用大針筒抽吸。
3.如為個別手術間發生意外而仃電時,立即檢查是否跳閘或保險絲有問題,針對相應問題進行解決。可啟用手術室備用電路(每個醫院都有備用電路,并備有長接線板)。
4.及時與總機及有關部門聯系,了解仃電情況,盡快恢復通電。
5.護理人員將停電經過、時間、原因記錄于意外事件登記本上。
手術患者發生呼吸心跳驟停的應急預案
(一)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在手術開始前發生呼吸心跳驟停時,應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氣管插管,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根據醫囑用藥。同時呼叫其他醫務人員幫助搶救。必要時準備開胸器械,行胸內心臟按壓術,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心、肺、腦復蘇。必要時開放兩條靜脈通道。
(二)術中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先行胸外心臟按壓術,未行氣管插管的患者,應立即行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必要時再開放一條靜脈通道。
(三)參加搶救人員應主要互相密切配合,有條不紊,嚴格查對,及時做好記錄,并保留各種藥物安瓿及藥瓶,做到如實準確的記錄搶救過程。
(四)護理值班人員嚴格遵守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崗位,術中密切觀察病情,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盡快采取搶救措施。
(五)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位”,班班清點,完好率達100,保證應急使用。
(六)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流程及各種急救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手術室突發意外傷害事件應急預案
(一)手術室平時應備有足量的手術器械和敷料,每日清點補充,以保證應急是使用.
(二)對特殊器械如開胸器、骨科包等常規準備,同時備有足量的一次性消耗材料,以保突發搶救的應急。
(三)各類搶救藥品定量,儀器固定房間放置,嚴格交接班,以備應急使用。
(四)全體醫務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熟悉搶救藥品的藥物作用和使用方法。
(五)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應急能力,如遇有以外事件發生后,及時通知相關人員,立即到達手術室進行搶救。
(六)按通知根據傷員的傷情,合理安排手術房間和人員,有護士長和科主任統一指揮
(七)值班護士準備好一切器械包、敷料和一次性用物、液體、藥品,并送入手術間。
(八)巡回護士力求備好電刀、吸引器、輸液、輸血用品、給氧裝置等。同時準備好一切搶救用品,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九)洗手護士密切配合手術醫生進行手術。
(十)根據情況隨時與護理部、急診科聯系,做好一切記錄。
(十一)同時安排1——2名護理員負責專門取血,送標本等外出工作,保證病人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的搶救。
(十二)各班分工負責,忙而不亂,若遇有大量傷員要及時報告協調。
較大風險應急預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圍繞公司戰略目標,通過在公司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
二、方案參考依據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xx]108號;《山東省省管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魯國資企改〔20xx〕22號;財政部發《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和《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等。
三、總體策略
(一)方案內容
3、根據風險管理策略制定具體的實施策略,確定具體的風險管理目標、對策、組織領導、管理流程、投入資源,以及風險事件發生前、中、后可采取的具體管理措施及風險管理工具,也即建立、健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4、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5、建立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機制,及時跟蹤風險及管理狀況,建設并及時更新風險信息庫,并根據風險監督結果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相應改進與提升,從而保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果
通過以上工作內容,我們會為公司出具以下工作成果:
1、公司風險信息庫
2、公司風險評估報告。
3、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策略。
4、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或稱為內部控制手冊),包括(1)公司風險管理職能體系;(2)重大風險管理職責分工;(3)針對企業戰略、規劃、產品研發、投融資、市場運營、財務、內部審計、法律事務、人力資源、采購、加工制造、銷售、物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各項業務管理及其重要業務流程制定的制度、程序和措施;(4)風險管理體系考核辦法。
5、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6、全面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制度
(三)實現或達到的目標
1、確保將風險控制在與公司戰略目標相適應并可承受的范圍內。
2、確保內外部,尤其是公司與股東之間實現真實可靠的信息溝通。
3、確保遵守有關法律法規。
4、確保公司規章和制度措施的貫徹執行,保障經營管理的有效性,減少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
5、確保公司建立針對各項重大風險發生后的危機處理計劃,保護公司不因災害性風險或人為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
四、具體方案和完成時間
(一)初始信息收集
1、收集內容:公司戰略、業務數據、管理信息、歷史資料、外部環境信息、行業風險信息等。
2、收集方式:初步調查問卷、訪談等。
3、小組討論研究收集的所有信息,并匯總整理形成風險管理初始信息。
4、制定風險辨識評估計劃。
本階段所需時間約個工作日。
(二)辨識、分析、評價風險
辨識:
1、在公司各部門發放風險辨識調查問卷,要求部門領導從自己業務和工作流程角度出發填寫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
2、匯總風險辨識調查問卷,連同在初始信息收集階段辨識的風險,根據風險業務流程分別編制風險評估問卷,并發至相關部門,要求相關部門為各種可能的或潛在的風險打分。
3、根據事先制定的評估標準,對收回的風險評估問卷進行初步分析,提煉風險事件,并在公司職能部門進行訪談和研討,確認辨識結果,形成風險信息列表。
本階段所需時間約個工作日。
分析:
1、根據風險信息列表,利用各種定性或定量分析工具,分析和描述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的條件。
2、分析各風險及事件對公司戰略規劃目標或關鍵績效指標的影響路徑和影響大小。
本階段所需時間約個工作日。
評價:
1、確定風險重要性的評價標準,對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及比較排序,形成初步評價結果。
2、開展部門訪談或研討,對評價結果進行修正。
3、征詢公司領導意見,確認評價結果。
4、形成風險評價的結論,即評估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風險的價值等。
5、形成xx公司風險庫。
本階段所需時間約個工作日。
(三)編制《風險評估報告》
個人認為該報告是對前面三個環節即風險辨識、分析、評價的一個匯總,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公司存在的重大風險;
第二部分重大風險的分析和說明;
第三部分風險可能對公司的戰略目標或經營目標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