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通用7篇)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 篇1
1.賞花燈,營造佳節氣氛;猜謎語,體驗鄉風民情
2.國是興,謎事興;繼傳統,促發展
3.以文化為內涵,晉升城市品位;以燈謎為載體,豐盛節日生
4.弘揚中華文明;構建和諧社會
5.賞花燈,營造佳節氛圍;猜謎語,體驗鄉風民情
6.三千年古城新姿美;五百步長街謎花紅
7.國事興,謎事興;繼傳統,促發展
8.元宵花燈亮閃閃,節后工作忙碌碌
9.元宵明月當空照,喜迎元宵慶龍年
10.賞月賞花賞美景,思夫思母思故鄉
11.你是元宵我是湯,團子家族我最棒
12.元宵燈謎,傳統文化,讓我們體驗它
13.挖掘傳統文化底蘊;打造中國燈謎之鄉
14.三千年古城新姿美,五百步長街謎花紅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 篇2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后第一個重要節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 篇3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 篇4
1、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2、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3、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4、今年華市燈羅列。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5、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趙汝茪《戀繡衾柳絲空有千萬條》
6、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8、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9、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0、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 篇5
元宵前夕,東陽市盧宅古建筑群內的肅雍堂大堂燈,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每到農歷閏年元宵節期間,肅雍堂都會張掛大堂燈。今年的這套大燈,高4.05米,直徑2.10米,重122.5公斤,中間用羊皮、料絲、羊角3盞大燈上下相接,外圍垂6串24盞羊角小燈和珠籃燈,共用40萬顆彩色玻璃珠穿就。
元宵節放燈之俗,始于漢朝。漢明帝提倡佛法,每到正月十五日晚即令點燈,表示對神佛的尊敬。元宵節放燈習俗就這樣開始了。到了唐代,元宵節放燈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長安“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唐明皇李隆基令人制作過高達150尺的燈樓。燈樓上懸掛著珠玉,金銀穗墜,風吹金玉,錚錚作響。
到了宋代以后,元宵燈節更是熱鬧特別。元宵放燈時間,漢朝開始僅張燈一個晚上,唐玄宗規定三個晚上,北宋延長至五個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時,規定從正月初八晚開始張燈,延至十七晚落燈。唐代放燈時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出現了燈謎,到明代又增設了戲曲表演。
如今,在金華也還有許多地方有花燈,花燈品種繁多,多姿多彩,有的燈還是傳統樣式,像手提燈尚用蠟燭,也有的已用電燈取光。
品元宵元宵節吃元宵的風俗,始于宋代。宋代《平園續稿》一書記載:“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此……”據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節食所尚,則乳糖圓子,澄沙團子……十般糖之類。”這種“糖圓子”、“浮圓子”因應節而做,后改稱為“元宵”。元宵節吃元宵,意在祝一家團圓和睦,并借以表達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的心愿。
元宵從制作上分為兩種:一種為實心,不帶餡兒的;另一種是帶餡的,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元宵可帶湯吃,也可炒吃、油氽和蒸吃。元宵的口味,有葷有素,有甜有咸,有酸有辣。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已跳出應時食品之外,成為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并增加了許多新的品種,口味更顯豐富。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 篇6
1、真摯的祝愿您及您的家人身體健康,快樂元宵!
2、正月十五月兒圓,正月十五湯圓圓,短信祝福到身邊,祝你事業一年勝一年,好運好事喜連連,小日子過得甜又甜,元宵節幸福又團圓。
3、正月十五鬧元宵,大街小巷鑼鼓喧,萬戶千門弦管聲,獅子滾球遍地錦,二龍戲珠滿天星,雙雙蝴蝶迎風舞,翩翩送來祝福情,祝你生活歡心開心又順心!
4、三五良宵,花燈吐艷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春夜燈花,幾處笙歌騰朗月;良宵美景,萬家簫管樂豐年。祝你元宵節快樂!
5、花好月圓在元宵,暖意融融過年好。賞燈廟會真熱鬧,火樹銀花把色調。獅滾繡球福壽到,龍舞九霄姿態高。愿你快樂似活寶,幸福生活更美妙!
6、元宵節到了,祝你今后的日子像黑芝麻元宵般健康,像桂花元宵般香甜,像五仁元宵般豐富,像豆沙元宵般細膩延綿。吃下這碗元宵你將永遠幸福!
7、我用真誠為竹簽,用祝福為絲線,用幸福為燈臺,做了一個彩燈,送給你,祝你:龍年幸福安康,龍年甜蜜吉祥,元宵節快樂,前程一片光輝!
8、在這個充滿喜悅的日子里,在長久的離別后,愿元宵節的燈火帶給你一份寧靜和喜悅,和我深深的思念!
9、祝元宵節:您閑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似小豬!
10、三五良宵,花燈吐艷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
11、元宵佳節月初圓,人間佳節賽過年;饦溷y花不夜天,觀燈猜謎吃湯圓。男女老少笑開顏,祝福聲聲身邊伴。愿你元宵萬事順,快快樂樂到永遠!
12、新年過完,歡笑沒散。好運接連,花好月圓。元宵來伴,月圓人圓。吃口元宵,心如蜜甜。元宵粘粘,情誼綿綿。衷心祝愿,身體康健,錢途無限,幸福無邊!
13、元宵佳節到,我來送福報:天上月圓人團圓,家庭美滿心事圓,好運連連能逢圓,幸福祥和盡歡顏。祝你人緣、情緣、福緣、財緣,緣緣不斷,事事如愿。
14、就是現在,用我最真切的思念。讓風捎去滿心的祝愿,給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你!愿你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元宵節!
15、元宵節到,送你一份宵夜大餐:喜悅菜,團圓羹,美滿飯,祝福湯,外加四個熱元宵,分別寫著心想事成,包你吃出龍年吉祥,闔家團圓!
16、月兒圓,人兒嬌,情兒擁懷抱;山不遠,路不遙,心兒共纏繞;送吉祥,發歡笑,祈愿元宵甜,愛更甜,快樂幸福又一年。
17、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馀歡。
18、一個圓圓的湯圓,送給你;一顆圓圓的心,獻給你;一份圓圓的真情,寄給你;一條圓圓的祝福,傳給你,祝你:龍年元宵節快樂!
19、在這吉祥幸福的時刻,香山的紅葉送來了祝福,吐魯番的葡萄送來了甜蜜,興安嶺的樟子松送來了歡樂,大草原的羊頭琴送來了動聽的歌聲,元宵節快樂!
20、喜迎元宵,早送祝愿:心圓夢圓,萬事皆圓;人緣愛緣,緣緣美滿;財源福源,左右逢源;友緣情緣,永不間斷。祝你元宵佳節快樂無邊,幸福無限!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短 篇7
元宵前后,我市很多單位都會舉辦猜燈謎活動。猜燈謎,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它來源于民間口謎,后來經過文人加工就成了謎語,其中包括燈謎、事物謎、兒童謎、填格謎等。
謎語同樣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政客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說服各國君主,往往在發言中采用講民間故事的隱喻方法,巧妙影射,寓以深意,以期收到預期效果。當時把這種方法叫“隱語”或“瘐詞”,這就是謎語書面創作的最初階段。到了秦漢以后,謎語形成為一種書面創作。到了南宋,謎語變成元宵節里特有的游戲方式。人們將謎條系于五彩繽紛的花燈之上,供人猜射,稱作“燈謎”。如今,猜謎活動已成為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色彩的一種文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