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精選7篇)
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 篇1
《汴京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法 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木蘭花令》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驀山溪·元宵燈火》
元宵燈火。月淡游人可。攜手步長廊,又說道、傾心向我。歸來一夢,整整十年馀,人似舊,去無因,牽惹情懷破。章臺楊柳,聞道無關鎖。行客挽長條,悄不似、當初些個。而今休也,搖落任東風,但恣意,盡留情,我也知無那。
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 篇2
1、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 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此詞作于蘇軾流放任職于密州之時,將老百姓歡度元宵的熱鬧及歡娛景象寫出。上片追憶昔日的上元美景,“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寫出燈火明月的燦爛,使整首詞彷佛亮丁起來。“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寫出上元的熱鬧和人情的珍貴。下片則是敘述今日身處密州這個寂寞山城的情景。雖然從“寂寞山城人老也”、“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看出蘇東坡流露的寂寞之感,但也由“擊鼓吹 簫,乍人農桑社”,看出他甘心與密州百姓同甘共苦的情懷。一邊是“帳底吹笙香吐麝”的無價風味,另一邊卻是的昏昏雪意。蘇軾,寄寓在景物之中,而“人老也”則是心力交瘁所發出的無奈嘆息。
2、風銷絳蠟,露浥紅蓮,花市光相射。桂花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惟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上片寫當地元宵夜無可比擬的美妙神奇的境界:“風銷”、“露浥”四字,將徹夜騰歡之意味烘染滿紙。“花市光相射”既言燈月交輝,又言億萬花燈,攢輝列彩,此映彼照,交互生光;更有那萬人空巷、傾城出游的看燈人。“桂華流瓦”正寫初圓之月,下照人間樓屋。“纖云散”謂夜空如洗,皓魄倍明。嫦娥逢此良辰,也不免欲下寰同分歡樂,這不僅加倍烘染人間之美境,而且也巧妙引出人間無數游女。“衣裳淡雅”一句,正寫游女淡雅之致與上句“素”相呼應。“楚女”、“纖腰”前冠以“看”,是應元夕觀燈之事。“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從聽覺、視交互浮動,因念”領起,一筆挽還,使時光倒流,將讀者又帶回到當年東京汴梁想到當時,千門萬戶,盡情游樂,“如晝”二字,極力渲染當年燈月之盛。“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用的是同一擬喻。然汴州元夜,又有鈿車寶馬,香巾羅帕。“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用蘇味道上元詩句,暗寫少年情事,馬逐香車,人拾羅帕,是當時男女略無結識機會下而表示傾慕之惟一方式、惟一時機。寥寥數筆,回憶京城全盛,至此方點題。“舊情”二字,是一篇主眼,而無限感慨,無限懷思,只以“因念”挽提,“惟只見”唱嘆、“清漏”以下,道有余不盡之音,蘊悵惘低徊之致。“清漏移”三字,遙與“風銷”、“露浥”相互呼應,首尾如一。驅車歸來,舊情難覓,一任他人仍復歌舞狂歡。此詞以精粹的語言,巧妙的構思,不僅寫出了當地元宵佳節的情景,而且聯想了京城上元節的盛況,同時抒發了仕途失意、遠離京師、抑郁落寞之情。
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鬟,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的早年生活比較安定舒適,父親李格非是當時的學者,丈夫趙明誠官至州郡行政長官,作品多寫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趙明誠短期分離時的“離愁別苦”,內容大都局限在個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到她44歲時,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趙明誠一起倉皇南逃,不久明誠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 亡,既遭到國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顛沛流離之苦。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滲透了深沉的故國之思。這種感情,在詩文中表達得比較直率,在詞中則表達得比較含蓄委婉。《永遇樂》便是其中頗負盛名的一首。
詞的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寫晚晴,正是度節日的好天氣,意境開闊,色彩絢麗。緊接“人在何處”四字,點出自己的處境:飄泊異鄉,無家可歸,同吉日良辰形成鮮明對照。“染柳煙濃,吹梅笛怨”,點出時令是初春。上句從視覺著眼,寫早春時節初生細柳被淡煙籠罩;下句從聽覺落筆,通過笛聲傳來的哀怨曲調,聯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亂”的初春景色。四處充滿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詞人看來,畢竟“春意知幾許”,還遠不是很濃郁的。雖是“元宵佳可是這些年來國事的變化,身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再”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氣”之后,立即指出“次第豈淡的春意中又摻進了濃濃的隱憂。氣雖好,卻無心賞玩。因此,雖然有“酒朋詩侶”用“香車寶馬”來邀請她去觀燈賞月,也只好婉言辭謝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風雨”,實際是國難當前,早巳失去了賞燈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當年,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樣,詩人很自然地轉到當年汴京歡度節日的回憶上來。
詞的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凄涼景象作對比。“巾州”指北宋都城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當時宋王朝為了點綴太平,在元宵節極盡鋪張之能事。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從臘月初一直點燈到正月十六日”,“家家燈火,處處管弦。”本詞“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寫的正是作者當年同閨門女伴,心情愉快,盛裝出游的情景。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飄流異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發蓬亂,雖又值佳節,但哪還有心思出外游賞呢?“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更反襯出詞人傷感孤凄的心境。南宋末年愛國詞人劉辰翁讀了這首詞,“為之涕下”,并按照它的調子填了一首具有強烈愛國情調的詞,足見李清照的這首詞感人之深。詞通過南渡的后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后,愁苦寂寞的情懷。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真摯。語言于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
4、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品先寫燈火輝煌、歌舞歡騰的熱鬧場面。花千樹,星如雨,玉壺轉,魚龍舞,均言燈火之多、燈的形態之豐富。真是滿城張燈結彩,盛況空前。接著寫游人車馬徹夜游賞的歡樂。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黃金等精美首飾的女子結伴而來。在傾城狂歡之夜,詞人卻借觀燈之機,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等不至,望眼欲穿之際,猛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古代詩人寫元宵燈節的詩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是上品,曲折含蓄,熨貼雋永,余味不盡。作品極寫元宵的繁華景象,更表達了追慕一位幽獨美人的癡情。梁啟超認為本詞詞旨是“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5、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詞題云:“元夕有所夢”,這是姜夔在元宵節當晚所做的一個夢,開頭以肥水“無盡期”寫起,喻相思之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當初本來就不適合種下的感情,更顯今日之沉痛。夢中見到伊人,面容卻模糊,但連依稀的夢境也被鳥啼聲驚醒,呼應“種相思”之痛。下片寫20多年傷春如故的長久之思。“人間別久不成悲”,是已將外顯的激情化為潛藏內蘊,所以年年燈節都只“兩處沉吟”,各自痛苦思念,令人倍感傷痛。
6、祛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唐寅(1470—1523),明代畫家、詩人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杰出的畫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土等別號。作詩別具一格,灑脫自然。為人不拘禮法,晚年尤其明顯,這在他的詩里常有流露。《元宵》一詩以淺白的語言勾畫了元宵燈節的快樂情景和心境: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佳節不但讓歷代詩人詩興大發,盡情抒寫,也在民間勾起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贊美,不少民謠以通俗活潑的語言對元宵節進行生動的描述,如河北童謠《風來了》:“風來了,雨來了,一群人敲著鼓來了。什么鼓,大花鼓,咚咚咚,過十五。”這是流行在河北某些地區的童謠,元宵之前,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念著,一片急切盼望過元宵的心情,躍然紙上。
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 篇3
1、法 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干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這首詩相當生動地記錄了當時元宵節的盛況,同時也暴露出這個封建皇帝的窮奢極欲和愚昧無知。
蘇味道(648—705),趙州欒城人,唐代詩人,其《正月十五夜》是描寫元宵盛況的絕代佳作。
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皆秋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春天剛剛才透露一點消息,還不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可是明燈錯落,在大路兩旁、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的輝光,簡直像明艷的花朵一樣。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像,這是多么奇麗的夜景!護城河上的橋平日里黑沉沉的,今天換上了節日的新裝,點綴著無數的明燈。月光照到人們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哪』原來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風清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們打扮得分外美麗,她們一面走,一面唱著《梅花落》的曲調。長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觀賞不盡的。所謂“歡娛苦日短”,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希望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過去。“金吾不禁”二句,是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繪。全詩著重描繪了長安城里元宵之夜燈火輝煌的景色和萬人歡悅的心情。
2、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元宵夜盡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玉漏銀壺”,古代計時的器具。)人們希望時間過得慢一些,今夜的城門一直開到天明,正所謂“歡娛苦日短”。誰家見到這么好的月色不來欣賞,誰人聞聽城里有如此美麗的燈火不去觀看?(即使平時足不閨閣女子,往往也會乘此機會與意中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燈火閃爍、繁花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如在目前。這首詩描寫了長安城里觀燈夜的盛況及社會習俗、民間風情等,寫話,詩意濃郁。
3、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后,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游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沉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 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一直綿延不絕地與吳昊天穹連成一片,遠處的(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
宋代以后,元宵節的熱鬧繁華更是盛況空前,人們不但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而且盡情歌舞游戲。更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里較為自由達愛慕之意。
4、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相思詞以少女口吻寫成。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而饒有韻味。上片主人公回憶去年的歡悅,那時是燈好,月明,熱戀中約會也因元夜的歡樂而增添光彩。“月上柳梢頭”兩句言盡而意無窮,柔情蜜意溢于言表。下片寫今年景物依舊,卻已物是人非,與上片形成鮮明對照。觸目傷情、悲從中來,淚濕春衫。這一切都反映出這位少女的純真恬美與一往情深。詞中的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這首詞語言通俗明快,對比強烈,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
他的另一首詞《御帶花》也描繪了京城元夕的熱鬧:
青春何處風光好?帝里偏愛元夕。萬重繒彩,構一屏峰嶺,半空金碧。寶檠銀紅,耀絳幕、龍 虎騰擲。沙堤遠,雕輪繡轂,爭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畫,會樂府神姬,海洞仙客。稱執手行歌,錦街天陌。月淡寒輕,漸向寂。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
北宋汴京元夕的喧鬧在宋人的詩文、筆記里載,歐陽修是較早用詞的形式來表現這·幅幅繁華場面的。大街上“繒彩”鋪設,金碧輝煌;花燈銀釷,五彩繽紛;“雕輪繡轂”,往來絡繹;美女“神姬”,目不暇接,一派熙熙攘攘的升平歡快景象。逢此盛會,“狂心未已”的“年少”自當盡歡而歸。歌詠升平,以后成為宋詞的一項重大題材,歐陽修詞肇其端。
5、千騎試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
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不似白云鄉外冷,溫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此詞上片首句寫眾人興高采烈地試春之游,讓人最先感受到與冬天不同的天氣變化,但如酥的細雨并沒有使游人奔逃四散,因為這小雨似有還無,反而增添了無限的情趣,也使作者這個欲辭官養老的歸客,逗留不去。下片寫由于遲留,所以詞人能亂”而體現的美。另一方面山色清明,橫波而走,如此的人間仙境流連忘返,所以宿州應是淮南一帶的地方。
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 篇4
《元夜踏燈》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元夕影永冰燈》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詩曰》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京都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好事近·春雨撓元宵》
春雨撓元宵,花綻柳眠無力。風峭畫堂簾幕,卷金泥紅濕。王孫開宴聚嬌饒,越山洗愁碧。休說鳳凰城里,少年時蹤跡。
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 篇5
《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上元竹枝詞》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鷓鴣天·上元啟醮》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環聲。驛傳風火龍鸞舞,步入煙霄孔翠迎。
瑤簡重,羽衣輕,金童雙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樂,萬歲千秋與帝齡。
《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辛亥元夕》
頑坐故貪黙,忽行時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時序鬢發改,人家童稚喧。
街頭試燈候,不到郭西門。
《元夕無月》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 篇6
1、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5、寶馬雕車香滿路。___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6、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___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7、千門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____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8、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9、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____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1、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12、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____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13、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____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14、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
15、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16、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17、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____元好問《京都元夕》
18、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____李商隱《觀燈樂行》
19、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20、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____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21、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____蔣捷《女冠子·元夕》
22、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____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23、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____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24、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____符曾《上元竹枝詞》
25、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____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
26、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____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27、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____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28、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____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元宵節詩句和古詩詞介紹 篇7
《生查子》
(宋)呂渭老
雙鬟綠發齊,多笑蔫紅落
穿竹過西齋,問字時偷學
嬌慵不慣羞,同倚闌干角
屈指數元宵,燈火堪行樂
《歸去來》
(宋)柳永
初過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緒。
燈月闌珊嬉游處,游盡、厭歡聚。
憑仗如花女,持杯謝、酒朋詩侶。
馀酲更不禁香醑,歌筵罷、且歸去。
《水龍吟》
(宋)晁端禮
倦游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
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
香散眉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
記南樓醉里,西城宴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
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
馬上墻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
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把羅襟搵。
《御街行》
(宋)晁端禮
柳條弄色梅飄粉,還是元宵近。
小樓深巷月朧明,記得恁時風景。
庭花影轉,珠簾人靜,依舊厭厭悶。
如今對酒翻成恨,春瘦羅衣褪。
王孫何處草萋萋,辜負小歡幽興。
誰知此際,有人燈下,偷把歸期問。
《醉蓬萊》
(宋)趙磻老
聽都人歌詠,便啟金甌,再登元老。
山色溪聲,與春風齊到。
補袞工夫,望梅心緒,見丹青重好。
鵲噪晴空,燈迎誕節,槐堂歡笑。
正是元宵,滿天和氣。
璧月流光,雪消寒峭。
今夜今年,表千年同照。
萬象森羅,一奩清瑩,影山河多少。
玉燭調新,彩眉常喜,寰瀛春曉。
《憶秦娥》
(宋)張孝祥
元宵節。鳳樓相對鰲山結。
鰲山結。香塵隨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簾揭。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曉煙輕散,帝城宮闋。
《元夜》
(宋)陳與義
今夕天氣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后明,流云月邊速。
空檐垂斗柄,微吹生叢竹。
對此不能寐,步繞庭之曲。
遙睇浮屠顛,數星紅煜煜。
悟知燒燈夕,節意亦滿目。
歷代能幾詩,遍賦雜珉玉。
棲鴉亦未定,更嗚伴余獨。
百年滔滔內,憂樂兩難復。
唯應長似今,寂寞送寒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