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虎年元宵晚會主持人開場白臺詞
演奏者:周映云等,請欣賞。
五、揚琴重奏(畢)
男:繼續請教,今年世界揚琴大會在北京召開,難道不是因為中國的揚琴發展歷史最悠久嗎?為什么說是洋為中用?
女:揚琴的揚,原名“海洋”的洋,顧名思義,說明是以海洋通過航運傳進中國的,但中國對揚琴進行了改造,原來琴弦僅二碼,現多到四五碼,音域拓寬了幾倍,敲擊棒也由木質改為竹質,更柔韌。由于它在和聲方面的豐富性,現成了我國民樂伴奏中不可或缺的樂器。
男:音樂,其實是無國界的它是人類溝通情感的最好的共同的語言,你聽《馬刀進行曲》就不僅能想到熱情奔放的舞蹈場面,深圳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不也應和著那奔放的節拍嗎?《達姆.達姆》是一種打擊樂曲,曲中歌唱的旋律描寫了阿爾及利亞人民活潑開朗的性格不也是人類共通的嗎?
女:音樂形象無疑有共通的地方,但也有更多獨特的東西,下面我們就來品味一道純正的佳肴,請欣賞樂舞——《春江花月夜》,表演者:傅華強、沙里晶等
六、《春江花月夜》(畢)
女:剛才這段樂舞怎么樣,純不純正?
男:太美了,樂美、舞美,讓我想起孔子在齊國看《韶》的演出后說的話:“余音裊裊,繞梁不絕,三月不知肉味”啊。
女:前不久,網上評出觀眾推薦的中國器樂十大名曲,“春江”的古曲和琵琶協奏曲同時登榜,可見大家對它的喜愛。
男: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畢竟是千錘百煉的精品,多少代人的智慧結晶啊。
女:看來,你是一個追求純正的完美主義者。
男:不對,純正是主食。一味純正也會營養不良的。下面給大家變變口味,下一個節目,民樂聯奏,曲目嘛,暫不披露,看大家能不能聽出來?演奏者馬益民等,請欣賞。
七、民樂聯奏(畢)
男:聽出了幾首曲目?
女:好像有六首吧。
男:喜不喜歡?
女:動感強烈,有現代氣息,十二樂坊不是風靡一時嗎?串串燒的形式只要調和得不錯,過度自然,也是蠻斑斕多姿的。
男:那你能不能說出六首曲子的曲名。
女:那我也來段串串燒,用RAP的形式把曲名串進去。
男:好啊,好啊,蠻時髦的。
女:聽好啦:十面埋伏,上山打虎,戰天斗地,都爭著一個字:服、服、服;嶺南小調,小城故事,開天辟地,都忙著一個字:吃、吃、吃;步步登高,金蛇狂舞,歡天喜地,都念著一個字:福、福、福。
男:不錯,不錯,偶爾來點串串燒,還蠻開胃的。
女:那我們再來一段雅樂新聲,請欣賞琵琶齊奏,第一首曲子《歡樂的日子》,第二首曲子《彝族舞曲》,演奏者
楊瑩瑩等,請欣賞。
八,琵琶齊奏(畢)
男:還得請教請教,琵琶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樂器,說雅樂也沒錯,但兩首曲子有首是五六十年代的作品,這新聲,新在何處?
女:那我得先問你一個問題:《彝族舞曲》是柳琴藝術家王惠然在1960年創作的,柳琴藝術家寫了一首琵琶精品是不是歪打正著。
男:不是,王先生本是一位造詣很深的琵琶演奏家,13歲學琵琶、月琴。后又改革山東特色樂器柳琴,他對現代琵琶曲目的創作和演奏技法也作了革新,如“四輪指”的運用。
女:銳意改革,不管在什么領域,都必然能領風氣之先,這還不是“新聲”嗎?
男:以問作答,你的回答也夠新的,那我們再來變變口味,請欣賞兩首獨奏曲,第一首,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演奏者:李源源(中央民族樂團獨奏演員,1992年獲全國器樂比賽青年組第一名,多次出國巡回演出)
第二首,琵琶獨奏《龍船》江南民間樂曲 林石城整理
演奏者:張紅艷(中央音樂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
九,獨奏(畢)
女:有人說,中國的民族器樂更適合于抒情性的獨奏,象古琴,是最典型的。胡琴的前身嵇琴早在宋代就成為了獨奏樂器,奇怪的是在二胡流傳下來的傳統樂曲中竟沒有一首是獨奏曲,這是為什么?
男: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器樂本身,與西方器樂比,我國的某些民族器樂在音域、音量、轉調等方面是受了一些局限,但更重要的還是音樂家的觀念,就以二胡為例,劉天華就在前無古人可鑒的情況下寫出了10首優秀的二胡獨奏曲,到現在光二胡獨奏曲就在300首以上。
女:這正應了一句廣告詞“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男:不錯,19世紀以來,我國許多音樂工作者在學習西方音樂的基礎上對幾乎所有種類的民族樂器都進行了改革,中國新民族器樂的面貌日見更新,不僅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獨奏、協奏,中西合璧的交響形式的民族管弦樂都在創新發展中。
女:下面就請大家欣賞一組不同形式與內容的民樂大合奏,第一首《北京喜訊到山寨》
男:第二首《花好月圓》
女:第三首《瑤族舞曲》
合:最后一首《拉德斯基進行曲》請欣賞。
十,民樂大合奏(畢)
合:謝謝!謝謝大家在節目進行中的積極參與
男:有了大家的積極參與才有我們這臺節目的圓滿成功。
女:有了大家的積極參與才有我們城市的繁榮昌盛。
合:謝謝大家了!晚會到此結束,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