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會后的反思
四、比賽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體育競賽知識匱乏。
短距離跑要求學生“蹲踞式”起跑,可大多數學生說不會;跑串道的也不少;超越時內道犯規抄近路的也有;接力時怎么接棒?接力區問題搞不清楚。
折射出的問題:我們體育教師的體育課堂競賽知識傳授太少;尤其是結合本校運動會特色、場地情況的競賽規則介紹需要加強。
2.比賽運動著裝的問題。在整個運動會中天氣不錯,溫度應該在20幾度,不冷,但很少看到穿背心短褲比賽的,80%以上的學生穿外套參加比賽,實在難過。比賽時,偶有幾個校田徑隊的穿背心短褲比賽成為唯一的一道風景,我多么希望這是一種常態。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這越來越開放的年青一代保守的不敢穿背心短褲比賽。體育老師要求過,但做到很少,為什么???我不知道下次是不是應該規定“不著背心短褲不能參加比賽才可以”?
折射出的問題: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不夠。
3.運動會裁判問題。
(1)裁判安排問題。30個班級的運動會的召開裁判的需求量較大,這就要求不少非體育老師承擔裁判工作。“避重就輕、能休息就不做”可以理解,但不可能誰都能休息,而且本次運動會基本上每個老師都承擔了裁判等工作。其實運動場上許多最苦、累的工作都是體育老師、總務處老師在承擔,我不知道在我們看起來很輕松的一個裁判工作為什么被一些老師說的那么累?!一個簡單的甚至不需要做什么的“終點裁判員”、一個2天時間就花“1個小時坐那里數數跳繩個數”的裁判工作等“為什么都怨言的感覺給他安排了最苦最累的活”?還有一些老師裁判責任心不夠,好像與他無關,裁判時不能準時到位,雖然大部分老師裁判還算不錯出色完成了任務,但個別問題也反映了我們工作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折射出的問題:不少老師的協作意識不夠。一個運動會的順利進行,不只是體育老師的事情,每個老師都應該出把力。
(2)比賽過程裁判問題。原本的裁判集中培訓怕影響課堂正常的教學秩序改為了“場地臨時培訓”,應該沒什么復雜的。但在跳繩項目、接力項目“檢查裁判”技術含量最低的裁判方面出現了問題。跳繩項目有反映對自己所教的認識學生“多報”現象;接力項目“有超越時抄近路、沖撞等犯規現象,檢查裁判沒有及時遞交檢查單”現象,造成處理時的被動;另外出現裁判問題反映問題的方法需改進。一些班級對裁判出現的問題反映途徑、反映方式出現問題,有學生個人找到裁判、裁判長,這不是大會所規定規范途徑。
折射出的問題:裁判培訓尤其是容易出現突發情況、易出現錯誤作弊等裁判的地方加強培訓、多安排人手等。出現爭議裁判問題的反映方式,首先是班主任的教育問題,多年來我校運動會形成的慣例是書面材料一級一級上交,早已經知曉,我不知道為什么還出現這種情況,這也是下屆運動會應該著重強調與改進的地方。
五、比賽中的非比賽問題。
許多學生拿著作業埋頭搞學習,把應該積極參與(不論是參賽、還是加油、關注比賽)的運動會置之身外;不少班主任埋頭批著作業對學生的置之度外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為了比賽安全、管理有序德育處將座位的安排更加寬松,不少班級里比賽場地較遠,這也造成比賽氛圍、學生觀看比賽的氣氛不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