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果讓人民共享:改變,就在我們身邊!
林文斌
我是1977年出生的,幾乎可以說與改革開放共成長,或聽聞或記事,見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點滴變化和國家社會的巨大變遷。那些發生在身邊的漸進改變以及發生在宏觀的深刻變革,都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改革成果讓人民共享的口號絕對不是一句空談。
改變,改變,有改才有變。小時候,天天想吃肉,F在,不敢天天吃肉。小時候,我曾拿著糧票換燒餅吃。現在,刷卡成了稀疏平常的生活習慣。小時候,蘋果、香蕉、桔子號稱“三大水果”。現在,各種奇珍異果五花八門,讓你叫不出名來。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
小時候,堂哥家開的小店里有一臺黑白電視,一到晚上周圍的鄰居就三五成群地圍過來,邊看電視,邊嗑汽水和瓜子,F在,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網絡電視、智能電視、3d電視層出不窮,可是越來越忙碌的人們卻越來越難得有整塊的閑暇圍觀電視。
小時候,老百姓很少有別的消遣,春晚更是過年必看的“文化大餐”,F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極大豐富,可玩可樂的新鮮事物太多,光是手機就夠玩一整天的,于是有了隨處可見的“低頭族”——在地鐵、公交、商場、餐廳、單位、家里等不同場合低頭玩手機的人。
小時候,別說手機,連座機都十分稀有罕見,找人很難“預約”。現在,無論男女老少貧窮富有,手機人手一個,有事可以群發或者微信,必要時還可以手機定位、周邊搜索,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每個人都被納入了網絡生活的圈子。
小時候,自行車曾經和電視機、縫紉機并稱“三大件”,有了這些可以榮耀的資本,就可以迎娶新娘了,F在,“舊時王謝堂前燕”的汽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成了十分普通的代步工具,在個別大城市,甚至因為車輛過多而不得不限購、限號、限行。
小時候,出個遠門費時費力又費錢,坐飛機是人生中一個天大的夢想,進個省城就像到了天堂。現在,出國旅游、求學、找工作,都是輕輕松松分分鐘的事,若是搭搭電話、傳真、數據包的網絡便車,國際交流合作不再是官方、大戶才能辦到的事。
小時候,似乎什么東西都供不應求,小賣部很受歡迎,逛百貨商場則是很奢侈的事情,F在,幾乎要什么有什么,且不論滿大街高樓大廈的商品琳瑯滿目,淘寶、天貓等超級電商的出現,更是通過跨季節、跨區域的物流互聯網,讓偌大的一個地球變成了小小的村莊。
改變就在我們身邊,隨著時間坐標地不斷延長,諸如此類的對比還會更多。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選擇改革的道路是十分正確和英明的,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改下去。有了改革成果讓人民共享,讓更多的人們受益,讓更多的人生出彩,我們國家的未來就必將一片光明。
作者:林文斌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