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中國夢,激勵我們發奮前行
夢想是激勵人們發奮前行的精神動力。有夢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四萬萬民眾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復興歷史,從這深重的苦難中拉開大幕。自新、自救、自立、自強,不滅的夢想引領一個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變局”,戰勝“千年未有之強敵”,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開啟了建設自己國家的偉大進程。在新的征程上,中國夢,承載著一個國家對未來的信心,飽含著億萬人民對生活的憧憬,傳遞著正能量。一個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但是一個只有夢想的民族也是可悲的。如今的中國,又一次站到了機遇與考驗的峰口,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支撐偉大中國夢。夢想作為人類的基本精神活動,必然有精神因素作為內在動力源泉。我們黨員干部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真抓實干、循序漸進、執政為民,誓當圓夢人。
一、真抓實干。戰國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歷來是治國理政的大忌。中華民族百余年的奮斗史,也從另一面印證了這個道理。付出世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犧牲,在“堅船利炮”的西方列強侵略下奪取民族獨立的勝利;靠著“節衣縮食、勒緊褲帶”的奮斗精神,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鼓起“殺出一條血路”的改革勇氣,用短短數十年走過西方國家兩三百年歷程。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難、走向輝煌,靠的不是空想清談,而是實干苦干。注重落實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實干精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國際形勢波云詭譎,國內發展攻堅克難,發展關鍵期,矛盾凸顯期,尤其需要真抓實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樣落實為執政興國的具體措施?深化改革已成最大共識,如何通過不斷創新釋放“制度紅利”?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強化監督、反腐防變能否落到實處?沒有腳踏實地的奮斗,沒有扎扎實實的工作,我們將愧對人民期待和歷史責任。
二、循序漸進。實現中國夢,要盡力而為,也要循序漸進。我們有信心實現中國夢。我們用30多年時間,在這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加起來還要多的國家,成功進行了工業、技術、社會革命;用20多年的時間走過西方近百年的義務教育普及之路;用xx年時間編織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保網。如今,人民生活水平處在幾千年華夏歷史的最好階段。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今天的中國還有1.28億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環境壓力、資源瓶頸日益凸顯,轉型過程中困難重重。圓夢之旅絕不輕松,循序漸進、積蓄后勁當是我們未來的路徑選擇。“治大國如烹小鮮”,所謂“烹”,是文火、細火,慢慢熬燉。小鮮用“烹”,乃是因為小鮮骨細肉嫩、易熟易糜,經不得武火烈焰,這是烹飪規律。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一條最主要的經驗,就是堅持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即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尊重社會建設規律,堅持先易后難,堅持科學統籌,不冒進也不固守,如是方能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中國夢”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尊重規律、堅持不懈,不斷用智慧和汗水培植“個人夢”和“中國夢”,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