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自檢自查報告范文(精選3篇)
護理自檢自查報告范文 篇1
參照《遼寧省中醫醫院管理評價指南實施細則》(20xx年3月)標準,按照二級甲等醫院管理要求,結合我院實際,現將我院護理工作自檢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健全護理管理組織體系
1.1護理部管理體質健全,護理人員中具備大專以上學歷者占護理人員總數的比例為33%,組織結構圖、管理系統配制表完善。
1.2護理部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健全,職責明確,專科護理常規、質量標準完善,有完整、合理的工作流程。
1.3護理部制訂了護理工作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及總結材料,總結材料能反映工作計劃的完成情況。
1.4護理部設有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及三級護理質控網,并健全定期不定期質量檢查與持續改進記錄,能體現動態管理與持續改進。
1.5護理部有院內緊急意外事件的應急預案。
二、護理人力支援配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2.1護理人員能依法履行對病人實施連續醫學觀察的職責,病房床位與護士比大于1:0.3,臨床護士執業注冊全部有效,有護士對病人實施護理過程中的告知程序。
2.2護理部有緊急狀態下對護理人力支援調配的方案及重點環節管理辦法,能夠體現彈性排班。
2.3護理部有各級各類護士的在職培訓計劃及實施情況。保證考核有記錄、考試有考卷,每季度進行中西醫理論及操作技能考核一次,考核成績優異。
2.4全院護理人員每年接受中醫基礎知識與技能培訓超過80學時,培訓比例>96%,培訓有記錄、有筆記。
三、落實護理管理制度及質量考核標準
3.1各科室有護理常規及常見病的標準護理計劃及護理質量考核標準。
3.2護理部制定了護理崗位職責及工作標準,護士掌握較好。
3.3各護理單元能基本按照《病歷書寫基本規范》進行護理文件書寫,病案室按照護理部制定的護理文書書寫評價標準定期對護理文書質量進行檢查,有檢查及評價記錄。
3.4護士能運用整體護理理念的實施效果,為病人提供舒適安全、恰當的護理服務。
3.5各護理單元護士長能及時完成護士長手冊的書寫工作,記錄較齊全。
3.6護理部建立健全護理差錯報告和管理制度,并能對護理差錯事故評價的結果及時給予整改。
四、以病人為中心,開展基礎護理服務和護理專業服務
4.1基礎護理與等級護理措施落實基本到位。
4.2護理部及各護理單元建立搶救及常用藥物相關知識,護士能較好的掌握,能及時對住院患者的臨床用藥治療提供規范性服務。
4.3護理部每季度對住院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一次并對滿意度調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整改措施,各護理單元有專科病的健康教育規范,醫患溝通情況及相關記錄。
五、中醫護理開展情況及質量管理
5.1重點專科辯證施護工作未得到有效開展,此項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5.2護理部建立規范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程序。開展的中醫護理操作有拔火罐、艾條灸、耳穴壓籽等,考核合格率均達到95%以上。
5.3護理繼續教育合格率100%。
六、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
6.1有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常規,措施具體,記錄規范完整。
6.2護理部對急診科、重癥監護室、手術室、血液凈化等部門進行重點管理,并定期檢查,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見及措施,有檢查記錄。
6.3各護理單元搶救器械完好、備用狀態,搶救車管理完善,有器械消毒滅菌記錄,紫外線消毒、記錄符合程序及要求。
6.4護理部建立并完善護理查房、護理會診及護理病歷討論制度,記錄合理規范。
七、急診室、手術室、中心供應室的管理
7.1手術室和中心供應室按照要求布局基本合理,有相應的工作流程。
7.2手術室及中心供應室建立相關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各種記錄基本齊全,并能按照工作制度及程序有效執行。
7.3手術室及中心供應室能主動配合臨床工作,滿足臨床所需。
7.4急診室環境符合要求,布局合理,全體護理人員能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技能及除顫器的使用及相關知識。
八、病房管理及護士行為規范
8.1護士站及病區整體環境整潔、溫馨、空氣新鮮、布局流程合理,各室物品擺放有序,消毒隔離基本到位。
8.2護士素質優良,能為患者提供文明服務及優質服務,能主動巡視病房,及時滿足病人所需。
護理自檢自查報告范文 篇2
醫院提出“優質服務,發展專科”的工作思路,我科護理人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風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努力整改,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創優質服務、培養專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在院領導、科主任指導下和全科護理人員的努力之下順利完成全年的護理工作計劃。
一、全年各項護理工作量及工作達標情況
1、工作量:急診人次。參加搶救人次。配合急診手術
例。護理留觀病人人次。出車車次。處理突發事件次。
2、工作達標情況:急救物品完好率達。無菌物品合格率。病歷書寫合格率。護理綜合滿意度。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提供優質服務
1、強化服務理念
全科護士參加醫院組織的優質服務培訓班活動,不斷進行禮儀行為培訓、規范常用禮貌用語及操作過程中的交流用語,并使用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就溝通技巧方面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培養護理人員對糾紛苗頭的預見性,有效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分歧,共同構建護患之間互相信任感,全年實現0投訴,綜合滿意度達99.1%.
2、以人為本,充分滿足病人的就診需求
不斷改善輸液大廳的環境,安裝電視等設施,提供紙巾、水杯、無陪人患者床頭一杯水等便民服務。不斷優化就診流程,及時進行分診,對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診優先服務卡優先繳費取藥等措施,減少候診取藥的時間。并通過環境的衛生督促、護理巡視及健康宣教等工作來提高服務質量。重視三無人員的病情處理、基礎護理和三餐飲食、及時了解其情況、幫忙聯系家屬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類病人達人,通過身份證聯系省外家屬人。此舉措受到了患者家屬及其他病人的贊許。對患者的意見及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整改,不斷提高服務形象
三、科學化、制度化的護理管理,重點監督制度落實情況。
1、通過分組區域管理,進行分組連續性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有效利用人力資源,通過高年資護士的動態質控,減輕年輕護士的工作壓力和減少護理隱患,保證各班的護理質量。
2、對質控員進行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各區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發現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并討論修訂,保證各區域的護理質量。切實履行績效考評制度,如實反饋人員層級能力,使護理質控落實到位。
3、通過一年時間調整,護理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根據急診區域劃分,基本上按個人工作能力定崗,基本實現護士層級管理,達到人員的合理分配使用。
4、暢通急診綠色通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對于各種急、危、重癥病人就診時,合理利用綠色通道的措施,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5、不斷完善護理工作應急預案包括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6、制定各區域詳細工作指引及各區域工作告知事項,新入科人員工作注意要點等,系統引導新入人員和年輕護士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
四、急診專業護士崗位培訓及繼續教育
1.全年科室組織業務學習次,病歷討論次,操作培訓項。
2.第二季度組織全科人員按要求完成了急診崗位技能培訓,操作考核人人過關,全科護士業務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畢業三年內護士急救藥品知識,全部合格,達標率為。新畢業生考核崗位技能操作,全部達標。成績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護士進修培訓計劃,安排了護士到ICU進修學習危重病人護理,安排年輕護士到兒科注射室進行小兒頭皮針穿刺技術,提高小兒頭皮穿刺技術水平。外派多名護士外出短期學習,并將新的護理理念帶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輪科護士的急診培訓工作。
5.每季度進行三人、兩人配合搶救演練,通過演練不斷加強護士的應急應變能力,反復加強急救技能的訓練。
6.根據護理部要求進行微型培訓,培訓年輕護士的技術操作熟練度及急救儀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組人員利用班上空閑時段進行小組病例討論及護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診崗位培訓小本子,組織人員對科室人員層級能力評定,指定輔導老師,實施一對一輔導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護理病例個案分析一例,通過案例分析培養護士評判性思維,提高護理人員素質,保證護理質量。
五、護理實習生帶教
學生帶教工作進一步規范,小講課、操作示范、教學查房、搶救配合演練等教學工作的實施,取得了較好效果,尤其是搶救配合演練的教學方法收到全體實習生的一致好評。
護理自檢自查報告范文 篇3
為進一步落實豐臺區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工作視頻會議要求和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相關文件要求。配合豐臺區醫療質量安全專項整頓活動,護理部開展了護理質量安全專項整頓自查梳理工作,現將檢查情況匯總如下。
一、完善制度,規范管理,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一)依據《護理分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執行標準WS/T431-20xx)、《護士條例》、《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xx版、《二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和實施細則》、《北京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與管理》要求。20xx年醫院對現行的護理規章制度、各級護理人員崗位職責以及護理系統應急管理預案等內容進行了必要的修訂。內容涵蓋護理人力資源管理、護理環節質量管理、護理工作質量管理、醫院重點部門管理以及護理系統應急預案等80余項內容。同時還修訂了《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專科疾病護理常規》等100余項。
(二)規范使用護理管理手冊。為了加強對科室級對護理質量督導,落實規范管理。制定下發護理管理手冊,并制定書寫記錄標準,進行嚴格考核管理。
通過多年的實踐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業務流程進一步優化,管理責任落實和管理目標實現能力顯著增強。
二、規范建立護理人員分層培訓考核機制,提升人員綜合素質。
(一)建立了護理人員分層培訓考核機制。強調護理人員按能級和職稱進行分層培訓,同時根據人員職稱和能級制定嚴格的分層培訓計劃。每個層級均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和考核重點;培訓時以提升護理人員應急應對能力、臨床帶教能力以及出入院、轉科等關鍵環節流程執行能力為重點,不斷強化培訓的實用性和實效性。同時還將案例分析、現場演練以及授課講座等內容貫穿于實際考核中,考量的是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應用能力。
(二)多途徑開展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培訓和宣貫,強化“三基三嚴”培訓考核制度。院內組織對《護士條例》、《臨床護理實踐指南》、《靜脈輸液操作技術規范》、《護理分級》、《臨床輸血操作技術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培訓每年2-3次;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和護理應急預案等相關內容培訓、演練及考核每季度1次,使護理人員樹立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熟知風險應對流程。
(三)建立了院內“護理技能師”規范化培訓機制,并已完成了17人次的重癥醫學科臨床實踐培訓。通過培訓和臨床實踐,提升了護理技能師的急診急救技能和危重癥救護技術,也為促進院內護理人才培養和培養專科師資力量奠定了基礎。
三、加強護理不良事件的質量督查、跟蹤、應對及管理。
(一)嚴格落實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分析制度。醫院制定了“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嚴禁瞞報、漏報現象發生。同時按照衛計委要求嚴格落實護理不良事件實時上報和網絡直報工作,護理部有專人負責對護理不良事件的統計匯總和網絡直報工作。
(二)規范質量跟蹤、分析制度。建立了由“皮膚問題管理小組”負責的分區管理責任制,落實對院內護理不良事件的現場跟蹤、監督指導工作,同時負責核查所報案例的護理記錄的準確性、護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分析整改的及時性等工作;院內定期召開典型案例分析會每季度一次,選擇院內典型案例,進行原因分析、討論整改措施,以實現相互學習、經驗分享、警鐘長鳴的作用。
(三)加強人員培訓與考核,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將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納入醫院缺陷考核內容,對于上報不及時、發生事件改進不到位、措施落實不到位的科室進行考核;同時組織院級相關培訓,極大地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四、加強護理質量動態管理,全面落實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措施。
患者安全是醫療服務的前提和基礎,保證患者就醫安全必須從細節管理入手,從每個服務環節做起。多年來護理部在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領導下,認真履行委員會職能,通過完善落實護理質量監察制度,規范人員職業行為,建全護理安全警示制度等,把控環節質量、落實和排查護理安全隱患,形成了各級護士、科室、護理部逐級負責的質量管理體系,各項規章制度、質量管理標準、考核機制運行正常,各項質量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具體工作如下。
(一)加強環節質量管理,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 1.加強關鍵制度及流程的落實情況督導。護理關鍵制度包括入院制度、風險評估制度、巡視制度、告知制度、護理計劃執行制度和健康教育制度等,護理部將關鍵制度落實檢查列入月控考核重點,每月進行不定期檢查3-4次,對危重病人、手術病人實現100%復合,一級護理病人每月抽查30-50人次,以保證各項護理工作落實到位。
2.在輸血、輸液、標本采集、圍手術期管理等環節質量檢查中,加強對醫囑執行、查對制度、腕標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等環節質量的督導,加強護理人員在執行護理技術操作中的操作規程落實情況的監管,最大限度的保證制度和流程的執行。
3.加強重點病歷的終末質量監管,實現100%復核。對患者年齡≥60歲、ADL≤40分、住院時間≥7天、出院時一級護理病重的病歷、輸血病歷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病歷實現100%復核。
4.加強護理交接班環節質量督導。護理部每周進行不定期的檢查考核3-4科次,每年組織護理交接班觀摩考評3-4次,通過督導交接班全過程,不斷加強護理過程的監督、檢查、指導和信息反饋,在保證各項安全措施落實的同時,提高護理交接班質量降低護理風險。
5.定期組織護理夜查房每周2次。加強對非正常工作時間段護理工作質量的督導,保證夜間護理質量。
(二)規范院內高危藥品管理,保證高危藥品用藥安全。 嚴格執行高危藥品管理要求,針對高危藥品科室要有專人管理和定期清點制度,護理部將高危藥品管理納入質量考核紅線項目,每月檢查3-4次,以保證用藥安全。
(三)努力構建專業化質量管理隊伍,提升專業管理能力。
1.加強對輸液環節的質量控制,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成立院內“靜脈輸液管理小組”,定期組織靜療小組活動發揮監管作用。結合靜脈輸液實踐指南標準,定期組織小組及院內培訓,培訓重點是靜脈輸液實踐指南、靜脈治療藥物配伍方法、靜脈輸液用具的正確選擇、靜脈輸血規范標準等;通過小組成員定期對臨床靜療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開展靜脈治療問題調查和循證護理學研究,幫助臨床解決實際問題;結合院內用藥動態,在院內局域網建立了安全用藥薈萃提示欄目,將臨床用藥的護理注意事項、常用藥品配伍禁忌以及易發靜脈炎的藥品等進行提示,以保障臨床用藥安全。
2.加強對皮膚問題、復雜、難治傷口的處理及環節質量控制管理。成立了“皮膚問題管理小組”,對護理安全風險評估實施統一管理,并在全院實施質量監控;定期組織相關院內培訓,每年2-3次,并依據臨床護理實踐指南、糖尿病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南等,規范了院內皮膚問題護理管理程序;通過小組成員對院內護理不良事件進行監管,對院內壓瘡、失禁、傷口等復雜的護理問題進行統一管理和專業指導,有效提升了護理人員應對能力。
3.成立院內氣道護理管理小組。為進一步制定規范化的氣道管理技術、氧療護理技術提供保證。
五、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護理隊伍結構還需不斷優化,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2.護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滯后。醫院對護理人員動態、護理工作量、護理排班、護理質控以及護士長管理工作落實等方面難以實時監控。
3.在日常質控管理過程中還有制度落實不嚴格,細節管理不到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