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自查報告(精選3篇)
農產品自查報告 篇1
為確保元旦、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12月中下旬,我大隊開展了全面檢查全縣蔬菜生產基地的專業行動,現總結如下:
一、檢查情況。
本次行動共檢查蔬菜生產基地64家,其中包括4家龍頭企業、5家休閑觀光農莊、2家正在籌建中、21家規模小或停止生產,檢查內容主要為農產品生產記錄情況、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情況、農產品包裝和標識以及產品質量標志使用情況,整體情況如下。
1、目前我縣蔬菜基地除匯龍蔬菜專業合作社有加工環節外,其他都為“生產—銷售”模式。產品大多未經過包裝直接上市,故不存在標簽標識違規、使用“三劑”和冒用質量標識的現象。
2、目前申請了商標的單位有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湖南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湖南現代農業科x技有限公司的、湖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湖南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正在申請中的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果蔬專業合作社的,此外湖南農業投資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現代農莊農業有限公司都在正進行自己的商標申請。
3、有檢測設備的單位有16家,沒有設備但進行委托檢測的有6家。
4、銷售方式上,進行定點銷售的單位有8家。
5、農業投入品使用方面,肥料多使用有機肥,基本上未發現使用蔬菜禁用農藥。
6、本次檢查共對未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或記錄非常不規范的單位15家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
二、存在問題。
1、生產記錄普遍不規范。
大多數單位生產記錄不規范。
主要體現在:
1、農藥使用上標注的商品名而沒有標注農藥有效成份及含量,沒有記錄防治作物及對象,沒有記錄用法用量及安全間隔期;
2、肥料標注的是類型而沒有標注有效成份及含量;
3、沒有記錄農產品收獲日期。
4、生產管理不規范。
大多數單位生產面積比較大,但沒有分片進行管理,因而在生產檔案中看不清農業投入品田間具體使用情況,無從分辯農藥是否執行了安全間隔期。
6、檢測環節薄弱。
大多數基地沒有配備檢測設備,也沒有委托相關機構進行檢測,進行了自檢的單位也沒有將檢測結果記錄入檔。
三、幾點建議。
1、建議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農產品生產記錄范本發放給每個生產基地。
2、建議各生產企業對基地分片管理。分片進行農產品的生產記
錄,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以方便安全事故的溯源。
3、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已經獲得的商標及認證產品的管理。
4、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全縣各生產基地人員的培訓工作。
5、建議各生產企業加強檢測環節的建設。
農產品自查報告 篇2
(一)增值稅
1、是否存在虛開農副產品收購發票抵扣稅款的行為。運用投入產出方法,檢查評估收購農副產品數量、種類與其產成品(銷售)是否對應,等等;
2、是否存在購進非農副產品而開具農副產品收購發票抵扣稅款的行為;
3、是否存在向非農業生產者收購農產品或盜用農業生產者的身份開具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行為;
4、是否存在不按規定開具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現象;
5、是否存在虛抬收購價格、虛假增大收購數量的現象;
6、是否存在收購數量與生產、銷售數量不配比或稅負明顯偏低且賬上常年反映虧損的現象;
7、是否存在將委托加工原材料列入開具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現象;
8、是否存在銷售貨物不如實申報納稅或賬外經營行為。
9、是否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的行為。是否存在以代銷為由對發出產品不入賬、延遲入賬;是否存在現金收入不入賬或不申報行為。
10、是否按照規定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確認銷售額計算納稅;
11、逾期不退還或者收取超過一年以上尚未退還的出租包裝物押金,是否已按規定并入當期銷售額計算納稅;
12、是否存在混淆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劃分抵扣進項稅額問題;
13、用于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額,是否已按規定轉出;
14、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產成品、在產品是否已作進項轉出處理,所轉出的進項稅額計算是否正確;
15、從銷貨方收取返還資金是否己按照稅法規定沖減當期進項稅額;
16、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是否已視同銷售并按規定確定銷售額納稅;
17、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用于以貨易貨、抵償債務、抵付勞務費等,是否已作有償銷售納稅;
18、用于投資、贈送、獎勵的物品是否己按規定作視同銷售處理;
(二)企業所得稅
①檢查應稅收入的真實性、完整性。一是確定收入的完整性,重點是各種主營收入、副營收入、營業外收入(包括各種形式的財政返還在內)、投資收益等是否全部按規定入賬。有無故意壓低售價轉移收入的行為;有無將已實現的收入長期掛往來賬或干脆置于賬外而不確認收入的情況;二是確定收入確認的合法性,檢查其產品的銷售收入、預售收入、視同銷售收入確認以及成本和費用的扣除,是否符合有關規定。三是確定應稅收入與非應稅收入的劃分,檢查其有無將應稅收入作為非應稅收入申報等情況。
②檢查稅前扣除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一是要重點檢查構成成本的各類費用的支付憑證是否合法、真實、有效,有無收受虛開、代開、偽造的假的發票等不合法的發票入賬支付費用;重點查看是否存在虛開辦公費、虛開服務業發票、虛增人員工資、虛增廣告支出、以有關聯關系的銷售公司或辦事處的名義虛增經費、銷售費用等虛增成本套取現金的情況。二是要通過檢查總成本來檢查成本與收入的配比性、合法性;三是要結合行業的特點,針對會計處理與現行稅法規定不一致的項目在納稅申報時是否予以調整,重點檢查各項準備金、風險金、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租賃費、工資及相關費用、財產損失、捐贈支出、改擴建及裝修工程支出、管理費等項目是否按規定合理分攤成本。
③重點檢查項目。一是檢查應付未付、應收未收款項的處理情況;二是檢查預提費用、應付賬款等科目,對年末留有余額的預提費用和超過3年(外企2年)因債權人原因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調整成本和收入;三是檢查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是否符合稅法規定;四是檢查企業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情況。
農產品自查報告 篇3
按照《xx省供銷合作總社關于開展“新網工程”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檢查的通知》要求,我們對xx市農合聯農產品信息服務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概述
xx市農合聯農產品信息服務項目總投資500萬元,其中:自籌資金200萬元,其他資金300萬元。建設內容和特色為建立覆蓋市、縣、鄉、村“四位一體”的農產品信息服務體系,使之成為xx市農產品促銷的一個重要載體,為xx市農產品流通搭建一個永不落幕的交易平臺。
二、項目實施進展情況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市農合聯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實施的組織、協調、指導和調度工作,經過不懈努力,項目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初見實效。
一是升級改造了“農合網”,增設了農產品供求信息發布體系和xx市名優產品展示體系。20xx年無償為會員和農民發布農產品供求、市場行情等信息近20萬條,展示、推介名優農產品300多種。
二是在市農合聯指導下,全市12家縣級農合聯建了網站,辦了會刊。網站全部與“農合網”建立了鏈接,實現了資源共享,信息互動。同時免費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會員單位訂閱雜志、報刊各100份。
三是與地方特色農副產品網站初步達成了建立網站聯盟意向。“東果菜網”、“中國板栗網”、“南鋼鍬網”等網站與“農合網”進行了鏈接,定期傳送當地農產品信息。此外,“農合網”還與“無極供銷合作網”、“農合網”等多家省內兄弟縣市供銷社、農合聯網站建立了友情鏈接,實行信息共享、互動。
四是在鄉鎮和村的涉農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聘請了兼職農產品信息員200名,20xx年為市、縣農合聯供各類農產品信息3萬多條。
五是組織會員和農民參與了中國()第十三屆農產品交易會和農產品展示交易會等活動,共簽訂訂單20個,實現銷售額380多萬元,達成合作意向協議150份,涉及金額8000多萬元。六是舉辦了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班4期,530人取得了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專項資金使用情況
xx市農合聯農產品信息服務項目總投資500萬元,目前已全部投放到位,分別用在了“農合網”升級改造、縣級農合聯網站建設、地方特色網站聯盟補助資金、選聘農產品信息員、組織參農產品交易會、承辦農產品展示交易會、會刊印刷等方面。爭取到的20xx年“新網工程”專項資金35萬元已全部投入項目建設之中,主要用于完善農產品信息服務體系、舉辦農產品產銷對接會、購置電腦及配套設施、開展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等方面。
四、項目取得的初步效果
xx市農合聯農產品信息服務項目的實施,為我市農產品流通搭建了平臺,有效緩解了我市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擴大了xx市農產品品牌影響和外銷能力。20xx年,xx市、縣農合聯通過專業合作社、協會、物流配送企業、專業市場組織農產品進城、進市,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61億元,較建立項目前增加了16億元,實現助農增收11.7億元。
五、存在問題
一是缺乏資金,制約項目進展。二是缺乏專業人才,阻礙項目進展。三是缺乏激勵,影響項目進展。
六、下步措施
一是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繼續爭取20xx年“新網工程”專項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二是培育和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在對項目現有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的基礎上,面向社會引進相關專業技術人才,滿足項目建設需要。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對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合力推動項目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