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對標定位的報告
市“三提升”活動領導小組: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開展“提升能力、提升標準、提升效率”活動的意見》精神,我部就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開展了對標定位,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評估
近年來,市委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基層組織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整體提升、重點突破,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定三有”機制,成為指導全國農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基本政策,加強信教群眾聚居村黨建、大學生村官“四員”職責、“鄉編村崗”等經驗作法得到中央和中組部領導的肯定,在全國推廣。與北京市建立流動黨員雙向共管機制,建立市黨員干部培訓學院,搭建基層黨員干部規范化、集中化、經常化教育培訓平臺等做法,得到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一致肯定和基層黨員干部的普遍歡迎。
總體估價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雖然有一些方面處在全國、全省前列,但是有的方面也居于中游甚至落后水平,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基層黨組織謀劃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辦法還不夠多,標準還不夠高;村(社區)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增收渠道不多,公共事業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為農民(居民)群眾提供服務;在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社會組織中,黨組織的覆蓋面有待擴大,黨務工作者隊伍薄弱,發展新黨員力度小,黨組織發揮作用不明顯;機關事業單位中有些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和素質能力與“三提升”活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科學發展的需要。
二、爭創目標
在對工作現狀合理評估的基礎上,與全國一流黨建水平對標定位,查找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打造具有張家口特色的十八項“基層黨建品牌”目標。年內,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創出的好經驗、好做法至少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以上中央領導肯定性批示1次,力爭2次。
1、四項工作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深化拓展“一定三有”機制、信教群眾聚居村黨建工作、選聘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推行“鄉編村崗”模式;
2、十項工作力爭達到全國一流水平:村書記隊伍建設、黨員干部培訓基地建設、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后進村黨組織整頓轉化工作、共青團“推優入黨”、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農村黨組織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基層黨建專項述職和以“三提升”為載體的機關黨建工作;
3、四項工作力爭達到全省一流水平: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社區“三有一化”建設、推行“一清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三、推進措施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各級黨委一定要切實履行好管黨職責,嚴格落實“一抓雙管”、專項述職、專項督導考核、經費投入保障等各項制度,分類指導,梯次推進,重點突破,努力提升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整體水平。
1、鞏固擴展一批:
繼續深化拓展“一定三有”機制。建立健全財政預算投入、資金專戶管理和銀行卡統一發放三項制度,形成村干部基礎職務補貼定期銀行化發放長效機制。著力在“一定”上下功夫,強化對村干部的崗位目標管理,認真落實“雙述雙評”制度,嚴格兌現獎懲,形成激勵村干部干事創業的長效機制。年內,按照“鄉編村崗”的模式,選派縣鄉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比例不低于行政村總數5%,對于優秀村書記,選拔一定數量的進入鄉鎮領導班子、錄用一定數量的進入鄉鎮事業編制、考錄一定數量的進入鄉鎮公務員。同時,繼續加快對符合條件的村干部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力度,確保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著力提升信教群眾聚居村黨建整體水平。對117個信教群眾聚居村由縣、鄉領導干部重點聯系,安排實力較強的部門對口幫扶,幫助每村每年新上至少一個發展項目,確保每村都要形成特色主導產業。專門為每個信教群眾聚居村選聘一名全日制本科、黨員大學生擔任村書記助理,增強黨建工作力量。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和活動經費上予以傾斜。
切實加強選聘大學生教育管理。繼續抓好選聘工作,全面落實大學生“村官”“四員”職責,積極為他們搭建發揮作用的舞臺,加大對大學生“村官”創業鼓勵扶持力度,引導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合理流動。